分享

这位篆书书法家提倡的学习书法观念,特别倾向于现代书法领域!

 网摘文苑 2018-12-16

王澍(1668——1743年),字若林,一字若霖,又字翁林,号虚舟,别号竹云。金坛(今江苏金坛)人。后迁居无锡,故常署“二泉寓客”。王澍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中举,康熙五十年(1712年)成进士,后人翰林院,累迁户科给事中,官至吏部员外郎。

这位篆书书法家提倡的学习书法观念,特别倾向于现代书法领域!《清史稿·艺术二王澍传》称其“绩学工文,尤以书名”。据《金坛县志》记载,王澍出身贫寒,皆靠自学成才。无钱买书,就靠手抄,这反而使少年王澍提高了书写技巧,为日后踏上书法|艺术殿堂积累经验,也增长了许多知识。著有《禹贡谱》《程朱格物法》《白鹿洞规条目》《淳化秘阁考正》十二卷、《古今法帖考》一卷、《竹云题跋》《虚舟题跋》等。这位篆书书法家提倡的学习书法观念,特别倾向于现代书法领域!

王澍在楷书、行书上皆有探索,但成绩平平。楷法师欧阳询、褚遂良。行书师文征明,其行书被包世臣列为“能品”,评“逐迹穷源,思力交至”(《广艺舟双楫》)。王澍在书法上的成就是篆书实践、书法理论及碑版考证。王澍篆书由李阳冰入手,李阳冰对篆书的探索主要是线条形态塑造上的更加圆活,所谓“玉筋篆”,即线条的质感,要像“玉筷子”,虽然瘦,但有骨力。王澍在继承李斯、李阳冰篆书笔法的同时,有自己的创新之处。集中表现在他的篆法主张的“三要”上面:“圆、瘦、参差”。“圆”就是用笔圆浑,藏头护尾,这与篆书古法是相通的;“瘦”即劲挺,这种笔力与王澍早年对欧阳询、褚遂良的笔法练习有联系,“丰腴”极易软靡无力,必需把笔毫控制在弹性范围内,使力量贯注笔端,才现挺拔之气(不过住往有一种情况,即优势与劣势在特定情境下会产生一种互换。
这位篆书书法家提倡的学习书法观念,特别倾向于现代书法领域!

孙过庭《书谱》中在论篆书笔法时指出,“篆尚婉而通”、“他即婉曲、遒劲;“通”即通达、顺畅。刘熙载对此有进一步的议论。“余谓此须婉而愈劲,通而愈节,乃可。不然恐涉于描字也。”而王澍篆书线条的整齐、匀称、通畅即有“描字”之弊也,其线条好似把笔头扎紧而为,所以在起伏和力度的变化方面缺乏内力,显得纤弱。“参差”即是结构上的主张,处理好“参差',就是解决了线条的穿插搭构,避免排布死板。
这位篆书书法家提倡的学习书法观念,特别倾向于现代书法领域!

当然对于王澍的篆书成就,有论者持异议,如钱泳在《书履园丛论书》中说:“本朝王虚舟吏部颇负篆书之名,既非秦非汉,亦非唐非宋,且既写篆书,而又不用《说文》学者讥之。”这种观点实际是对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的辩证关系的另一方面的认识,本身作为可变性极小的篆书(小篆),如果不进行必要的审美与技法表现的拓展,其发展的可能性几乎是零,则不必有唐之李阳冰、清之邓石如、赵之谦等篆书大家的出现,甚至这一书写样式可以在秦代后就完结。而事实上,一种艺术形式,在不同人的手中总会创造出符合个人风采的东西来。

这位篆书书法家提倡的学习书法观念,特别倾向于现代书法领域!

在《论书剩语》这篇重要的书法论文中,王澍对执笔、运笔和结构等方面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如对于处理执笔与运笔、指与掌的关系,在《执笔》中说道:“执笔欲死,运笔欲活。指欲死,腕欲活。”对于“中锋用笔”的阐述,《运笔》中说道“中锋者,谓运锋在笔画之中,平侧偃仰,惟意所使。及其既定也,端若引绳。如此则笔锋不依上下,不偏左右,乃能八面出锋。”对于笔画的穿插布局,《结字》中说道:“须令整齐中有参差,方免字如算子之病。逐字排比,千体同,便不复成书”。“长短大小,字各有体,因其体势之自然。”“始于方整,终于变化,积习久之,自有会通处。”

这位篆书书法家提倡的学习书法观念,特别倾向于现代书法领域!

王澍在书法实践上持“尚古”之心,持之以恒,在《论书剩语》中说道:“古人学书皆有师传,密相指授。余学之五十余年,不过师心探索,然古人之旨,可得而窥。又年来纵意模古,心所通会。”所以在书法理论上,也持厚古观念,提出书法学习当从篆隶入,以通篆、隶之道为“人门第一正步”,“所谓‘通篆法则字体无差,通隶法则用笔有则’也”,这种观念在现代书法教育领域也可作为种探索和尝试,特别是更倾向于艺术教育的书法教育领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