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四章 感情世界

 人也昔兮 2018-12-17

1、感情的本质

在人的精神生命世界里,感情是至高无尚的精神存在。

在人的生命精神世界的发展过程中,感觉是第一层面的精神存在,之后是意识,然后是思想。而感情则不属于这样的递层发展存在。它伴随着生命精神世界的每一个阶段的发展而发展。

我们可以如此描绘感情的存在。在生命的感觉里,有着感情的存在;在生命的意识里 ,有着感情的存在;在生命的思想里,也有着感情的存在。

生命精神存在的每一个阶段,都从不同的层面培养了感情的存在。比如说感觉,正如我们前面所讨论的那样,不会说话的孩子,会用哭声和安静表达他的舒适感和不舒适感,在小孩子的啼哭和安静里,不仅只有感觉的存在,更有感情的存在,不适的感觉,启动了小孩子的感情机能,让他对于不适有了不快,小孩子用他的啼哭表达了他不快的感情。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感觉启动并培养了感情。

既然感情与感觉同在,我们判断小孩子的啼哭就不能认识那只是他对不适感觉的表达,而应该认识到,啼哭其实也是孩子感情的表达。这从孩子的安静这一面看得更清楚,孩子喜欢躺在母亲的怀抱里,但换了另一个人的怀抱,孩子就不能如此安静,这就证明了安静其实并不是舒适的表示,而是感情的表达。

感情与意识的伴随,从意识看,它无疑继续培养感情,(这就可见感情需要培养的品质)我们知道,意识与感觉的一个不同是意识是对感觉的一种相对固化,也可以说意识相对恒定于感觉。为什么,意识相对恒定于感觉呢?从这里,我们很容易看到了感情的存在。当然,这不是意识对感觉的相对固化完全是感情的作用,我们必须承认意识本身具有综合、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但意识的这种能力,不足以让意识具有恒定性的固化,它需要感情的作用和帮助。感情提供给意识的信息,有些时候,大于意识本身的综合、分析和判断,或者可以这样说,很多时候,形成意识的最终因素不是意识本身的判断,而是感情的作用。

从生命精神的意识存在,可以更清楚地感情的存在。

思想的存在,正如我们前面分析的那样,思想产生于大脑的兴趣偏好,什么是大脑的兴趣偏好,确切地说,它是感情作用的结果。可以这样说,没有感情就没有思想。但从思想看,思想一样具有对感情的培养意义。没有思想的存在,大脑的兴趣偏好就可能枯萎,这结果实际上就是感情的枯萎。

这里的分析有两个方面的意义:

1、感情伴随于生命精神存在的每一个阶段;

2、感情在生命精神存在的每一个阶段得到培养,同时又反作用于它们。

从感情的物质性存在看,感情是大脑的独立区域,它与大脑的各个区域有着相互的联络,它应该位于大脑的中枢部位,属于最活跃的大脑神经系统。

感情的独立性是这样的,在生命的精神存在世界里,只有感情是感性的存在,其余的都属于理性的存在。

但正如前面所说,感情实际上是在理性存在的基础上形成的,从感觉到意识再到思想为感情提供了不同的理性信息,感情把这些信息加工为两种感情信息,一是喜爱的,一是厌恶的,在二者之间,还存在着无动于衷的零度感情。为什么,同样的感觉、意识和思想信息,在感情那里,会因人而异。这就足以证明了感情的独立性存在。

当来自于理性存在的信息被加工为感性信息后,所形成的感情,就不再受理性信息的约束。当一个人喜欢另一个人时,这种喜欢之感情就会忽略很多对这个人的理性判断信息,就是说,他的那些不值得喜欢的信息存在都不会左右他的喜欢。

但是,我们不能认为,感情是不讲道理的,人们常常认识感情用事的人如何不好,这与所谓的理性世界的现实有很大的关系,但在这里我们不会讨论它。感情何以会把来自于理性的信息加工而形成独立性的感情,这是由大脑的感情中枢决定的,它不受人的任何理性支配和约束,所以,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一个人,最终是由感情决定的。

但从普遍的意义上看,感情也是人存在的根本(思想都不是)。然而,感情常常与感觉、意识和思想形成矛盾的关系,这是因为,感情虽然由它们培养而成,但它从来不受它们的控制,相反,感情常常要影响它们。感情,与所有的理性相比,从来不教条,它只把自己的信息散发给其他的精神存在,作为影响,它不去追究它们是否完全听从于自己。

从这个意义上看,人类越来越倾向于理性,实际上是由于感情越来越淡化的结果。然而,在一个完全理性的社会里,人只能以失去生命存在的自在性为代价。

感情的存在,从根本上决定了人的存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