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瓷器的釉彩始于单色釉,由于瓷釉内含不同化学成分,瓷器烧成后就呈现出不同的单一色泽。

 扫地僧一一 2018-12-17

在唐代以前,中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不过从艺术角度来说,这一大段时间瓷器的造型、色彩较为拙朴实用,多和现代人的审美观有距离,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单色釉瓷器出在宋元和明清两个时期。

进入宋代,瓷器迎来了又一个繁荣昌盛的辉煌时期,涌现出“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除此之外,还有以烧制青瓷著称的耀州窑与龙泉窑,装饰手法丰富多样的磁州窑,将黑瓷之美推向顶峰的建窑,以创烧青白瓷闻名的景德镇窑。元明清时期,景德镇窑进一步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代表了制瓷业的最高水平。

越窑

越窑因位于唐代越州而得名。它是古代著名的青瓷窑,制瓷历史自汉至宋长达1000余年,中晚唐逐渐进入辉煌时期,北宋晚期逐渐衰落,是唐代“南青北白”格局中“南青”的杰出代表。

而对于越窑秘色瓷,历来争议颇多。一般认为,“秘色瓷”之称始于中唐,盛烧于五代,曾被吴越钱氏指定为贡瓷。“秘色”一词作为越窑珍奇精品一义来解时,专指五代时臣庶不得使用的供奉之物。

邢窑

邢窑以主产白瓷著称,是唐代“南青北白”格局中“北白”的杰出代表。邢窑自北朝发展至唐朝时进入成熟期,唐末五代时期逐渐衰落。窑址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和临城县一带,此地唐时隶属邢州,故称邢窑。

唐代邢瓷以其白胜霜雪的洁净色调和朴素大方的典雅作风见长。陆羽《茶经》中评价其“类银”“类雪”。按胎、釉质地的不同,邢窑白瓷可分为粗白瓷和细白瓷。精细白瓷有的薄如蛋壳,具有透影性,与其他窑相比尤胜一筹。装饰上多素面不带纹饰,到了晚唐,邢瓷中也出现了雕塑、堆贴、印花、刻花等装饰方法。邢瓷器底中刻“盈”字的,是唐代大盈库在邢窑定烧的瓷器,为贡品。

唐后期,由于原料短缺、战乱及自身技术局限等原因,邢窑逐渐衰落。细白瓷已不再生产,粗白瓷质量也明显下降。到宋时,定窑和磁州窑崛起,邢窑失去优势。

定窑

定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与汝、官、哥、钧窑齐名。生产优质白瓷,以刻印花著称于世,曾一度成为北宋宫廷御用品。定窑到晚唐已烧白瓷,极盛于宋,而终于元。

定窑受邢窑影响以烧制白瓷为主,同时还兼烧黑釉、酱釉、绿釉等。白瓷釉质莹润,色泽温和,宛若牙雕,透影性相当好。装饰上以生动有力的刻、印花白瓷驰誉古今,取胜于邢窑。宋金时期清丽素雅的刻花白瓷与富丽堂皇的印花白瓷,是定窑最主要的两个品种,代表了定窑鼎盛时期的典型艺术风格。

技术方面,定窑首创覆烧法,大大提高了产量。同时,镶口工艺问世,以金、银、铜包镶口边,既美观大方又解决了“定器有芒”的缺点。从唐初开始,定窑烧制“官”字款白瓷,供皇室贵族使用,经过五代至北宋后期,持续300多年。除此之外,它还由丝绸之路远销中亚、东欧各国。

定窑所生产的瓷器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仿造者众多。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的实物来看,山西的霍州窑、平定窑、孟县窑、介休窑,山东的博山窑,安徽的萧县窑,江西的临川窑、吉州窑,四川的彭县窑等均曾见于文献或有仿品出土,从而形成了一个横跨南北的庞大窑系。

汝窑

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生产青瓷而著称,传世文物极少(据统计世界上不足百件),历来被视为无上珍品。历代文献记载的汝窑指宋代汝州辖区内专门为北宋宫廷烧造天青釉瓷器的瓷窑。汝窑自北宋晚期烧造御用天青釉瓷器,时长大概有20或40年。

北宋末年,由于定窑生产的贡瓷出现了芒口现象,汝窑取代定窑,专为宫廷生产瓷器。但关于汝窑的性质,学界长期存在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汝窑就是北宋时期专门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的官窑;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汝窑是在烧造民用瓷的基础上,因产品精良而被朝廷选中烧造御用瓷器的。虽然学界对“贡窑”“官窑”等概念存在不同的理解,但汝窑生产与供应的官方背景是毋庸置疑的。

钧窑

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釉具五色、光彩夺目而独树一帜。钧窑在宋朝和金朝统治时期,已享盛名。但宋元时期的文献对于钧窑无明确记载,明清以来的文献主要记述了钧窑为宋窑,烧造地点在均州。

钧窑原属青瓷系统,由于原料中有铜、铁、磷酸物质和微量的钴等元素作呈色剂,在青釉上打破一色釉的单调,颜色千变万化,色泽比任何瓷窑体系都绚丽复杂。如以青釉来说,浅的如天青色,深的作天蓝色,淡的如月白色。

钧窑第一次成功烧成了铜红釉,这一变化打破了“南青北白”一统天下的局面,在陶瓷工艺史上非常突出。古人用“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晚霞欲出时”和“夕阳紫翠忽成岚”等诗句形容钧窑釉色之美。钧瓷器形多为各式花盆及盆托、洗、樽等器皿。一般器物多施满釉,釉质肥厚,常常在釉面下出现不规则的流线,俗称“蚯蚓走泥纹”。

官窑

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素有“旧官”和“新官”之分,前者为北宋官窑,后者为南宋官窑。南宋覆灭后,官窑被毁,工匠失散。

由于黄河在历史上多次改道,使得当地地貌产生巨大变迁,北宋官窑即汴京官窑窑址迄今未发现。宋室南迁以后,在杭州凤凰山下设修内司窑,之后,又在郊坛下立新窑,曰郊坛下官窑。郊坛下官窑自20世纪30年代被发现,窑址在今杭州市南郊的乌龟山。直到1996年,今杭州市老虎洞窑址才被发现。从地理位置及出土文物分析,老虎洞窑址与文献记载的修内司官窑相符,为长达半个世纪的修内司窑之争画上句号。

官窑器物除了碗、盘、瓶、洗外,受北宋徽宗提倡的仿古复古风气的影响,仿商、周、秦、汉铜器及玉器者甚多,为宫廷的陈设和观赏品。由于专烧宫廷用品,官窑在南宋时就已“为世所珍”。

哥窑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传世品为数不少。哥窑被列为宋代名窑,但却没有宋人记载,明后期才有文献记录。由于窑址一直尚未被确认,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哥窑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哥窑瓷器产地均有不同观点。

目前所见的哥窑瓷器多源自清宫旧藏,与古文献中记载的“哥窑”特征不符,为区别,称其为“传世哥窑”。传世哥窑瓷器釉层甚厚,釉面润泽,釉色有米白、米黄、粉青、油灰等。其瓷器的特点是釉面有网状龟裂(即开片),重叠犹如冰裂,或成细碎纹片。一般有两种纹路,即在粗疏的黑色裂纹间交织着细密的黄、红色裂纹,俗称“金丝铁线”。有紫口铁足的特征。

耀州窑

耀州窑是继汝窑之后的又一著名青瓷窑,烧制规模很大,有“十里窑场”之称。耀州窑创始于唐,盛于宋,终于元,烧瓷历史长达六七百年之久。

窑址以陕西铜川市的黄堡镇、陈炉镇、立地坡、玉华宫等为宋金时期重要产地。40多年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曾做过两次大规模发掘,为耀州窑的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资料。

五代时期,耀州窑就曾烧制过“官”字款青瓷。北宋末期,因其风格劲秀的刻花装饰,耀州窑被选中,与定、汝窑一起烧造瓷器供应宫廷。

磁州窑

磁州窑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以质朴、挺拔的造型,豪放、生动的装饰,以及大量实用、美观的日用器皿而驰名中外。磁州窑历史可追溯至唐代,鼎盛时期为北宋及金代,明清时期仍继续烧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根据古代文献的记载和现代的考古调查证明,其有两个中心,一个在以今彭城镇为中心的滏阳河流域,另一个在以今磁县观台窑址为中心的漳河流域。历次考古工作证明,观台窑址是日前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最典型的磁州窑遗址。

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于世,黑白对比,强烈鲜明,图案十分醒目,刻、划、剔、填彩兼用,并且创造性地将中国绘画的技法,以图案的构成形式,巧妙而生动地绘制在瓷器上,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它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龙泉窑

龙泉窑是继越窑衰落后发展起来的青瓷著名产地。兴起于宋,结束于清代。南宋时期由于北宋政权南移至杭州,龙泉窑得到了迅速发展,远销海外。

龙泉窑位于浙江省龙泉市。除龙泉外,窑场还广泛分布于庆元、云和、丽水等县,形成了瓷窑体系。

龙泉窑没有开片。在器皿的转折处,往往露出胎的色泽,称为“出筋”。在装饰方面南宋龙泉窑很少刻花、划花,而流行用贴花、浮雕。例如在盘中常贴出双鱼图案,在瓶身堆贴出缠枝牡丹图案。龙泉窑的品种有瓶、壶、罐、盘等多种。其中,用双鱼或双凤为耳的盘口瓶,是龙泉窑的典型作品。

建窑

建窑以烧黑瓷而闻名于世。创烧于唐,兴盛于宋。宋徽宗曾评价其“盏色贵青黑,玉豪条达者为上”。

建窑窑址位于福建省建阳县永吉镇。20世纪50年代以来,文物考古工作者对建窑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与发掘,特别是1966年、1977年、1989年、1991年的四次大规模科学发掘,出土了大批瓷器标本以及窑具、工具标本,为研究建窑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宋人饮茶较唐人更加精致,讲究艺术化,刺激了茶具的生产。建窑本来是江南地区的一处民间瓷窑,北宋晚期由于上层社会斗茶的特殊需要,开始烧制专供朝廷使用的黑瓷,产品大部分为茶盏。

建窑瓷的胎土含铁量高,胎体较厚,露出的胎体多呈灰黑色,俗称铁胎。釉色多为乌黑、青黑或紫色等深色调。在反复实践下,建窑烧制出富有变化的结晶釉或窑变花釉。有的釉面呈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即所谓“兔毫”纹;有的呈油滴状结晶,酷似羽毛,被称为“鹧鸪斑”。黑釉盏造型多样,有大小敛口、敞口等不同形式。器底刻有“进盏”“供御”等字样,是为宋代宫廷烧制的贡品。

景德镇窑

景德镇窑诞生于今江西省景德镇,该地烧窑始自唐代,直至清末,历史悠久,有瓷都之称。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宋真宗对这里的瓷器爱不释手,便将自己的年号“景德”赐给了这个小镇,从此景德镇声名大噪。

景德镇窑自唐起烧制青瓷,至北宋时以烧制青白瓷为主。宋室南迁以后,经济中心南移,北方许多制瓷工匠也随之南下,制瓷技艺更向景德镇集中,制瓷业进入大发展时期。

景德镇青白釉瓷器影响着南北各省的窑业生产。江西白舍窑和广东潮州窑,以及安徽、福建、湖北、广西的一些窑厂都有烧制与景德镇青白瓷风格相同的器物。

到元代,景德镇窑继续发展,成功烧制出了青花、釉里红、红釉等品种。明清时期,景德镇成为著名的制瓷中心,代表了制瓷业的最高水平,烧造青花瓷器和各式“洋器”。清末,景德镇制瓷业衰落。

柴窑

柴窑是五代十国皇帝周世宗柴荣的御窑,据记载,柴窑创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初年河南郑州。 郑州下属新密市牛店镇有个月台行政村,离市区20多公里,农历每月单日有集。“月台”原来叫“阳子台”,还是春秋时期郑国的属下弭邑城,后来才改名为“月台”,并且与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有关。

2008年8月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将月台“唐宋瓷窑遗址”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件有着天空般青色的青百合花瓶近日在日本武雄市阳光美术馆展出,它被怀疑很可能是中国已经失传千年的官窑“柴窑”。而这次展览也是其首次公开。“柴窑”被视为中国“诸窑之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