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曾国藩之二:人因为有原则而高贵

 墨香笙樵 2018-12-17

解读曾国藩之二:

 

人因为有原则而高贵

 

文/林格

 

 

梭罗说,人因为有原则而高贵。

原则,是信念的基础。没有原则的人一定不会有信念。 

人有了原则,才会拥有真正的“自我”。拥有了“自我”,也就拥有了坚定的精神核心。

坚守原则,看似失去了一些暂时和表面的自由和快乐,实则会赢得更大范围内的信任、支持——有了真正的信任和支持,渐渐地,反而会越来越自由、越快乐、越高贵!

而一个人的原则,特别是为人处世的原则是他的精神坐标轴,这个坐标轴使他不至于在俗世中随波逐流。人心是一片江湖,人情世故何等复杂,人怎样才能不至于迷失自己呢?

梁启超在总结曾国藩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原因时,认为其核心原则是“自制之力”,纵观曾国藩的处世心得,其根本点就是在“自制”两个字上。

 

“修法”十二课

 

人生在世,许多环境和条件是我们不可改变、也不可控制的。

这时,惟一能做的只有控制自己,控制自己的思想、行为、情绪、习惯,通过控制自己来控制环境、改变环境,进而把握自己的命运。

锻炼自制能力应该从小事做起。

许多人不重视生活小节,认为这些无关大局。但实际上,“自制”要求的是持之以恒的定力,这正是要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培养。平时随便,却指望在大场面、大挑战面前稳住阵脚是理想化的。

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批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过五关,斩六将,进入了一家大公司最后的面试阶段。

面试在总经理办公室进行。面试者们已经聚集在办公室里,而总经理还没来。这些面试者感觉有些无聊,并开始翻阅起办公桌上的文件信函。

过了一会儿,总经理进来,对他们说:“面试已经结束,你们都没有被录取。”

面试者们面面相觑,不知何故。总经理又说:“本公司不能录用随意翻看他人文件的人。”

面试者们这才恍然大悟,不觉面红耳赤。

 

曾国藩也曾指出,培养人的自控能力关键在于慎独。没有一个人可以控制你,只有你自己才是自己真正的“领导者”。

那么,如何培养自制力呢?

曾国藩以“修法十二课”来约束自己的身心,这里列出这十二课的内容:

一、持身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的念头、举止中有无背离义理之处。平日闲居无事的时候宁静安泰,保养德性,一旦投于事务之中则专心致志,不存杂念。精神状态清澈明朗,就如同旭日东升,光彩照人。

二、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什么时候,要拿出一定时间用来静坐养性,反省体悟自己天性中隐现的仁义之心。正襟危坐,凝然镇定,如同宝鼎一般沉稳。

三、早早起床。天色初亮就赶紧起身,睡醒了就不要再恋床。

四、读书专一。一本书没有读完时,不要再看其它书籍。东翻西阅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毫无益处。

五、阅读史书。曾国藩于丙申年向人借款购置了一套《二十三史》,家父对他训诫说:“你为买书去向人借钱,我不惜一切替你赔补还账,你若是能够仔仔细细地读一遍,才算是不辜负我的一番苦心啊!”自此之后,曾国藩每天都仔细读上十页史书,并形成习惯,终身不改。

六、说话谨慎。对此要时刻注意,这是修身内圣的最重要的工夫。

七、保养真气。真气存蓄于丹田之中,彻里彻外光明正大,所做所为毫无羞于对人说之处。

八、爱护身体。十二月接到家父的手书说:“节制操劳,节制欲求,节制饮食。”应该时刻以此作为健体却病的准则。

九、每天都应获知新学问。每天读书时将自己的心得记录下来,如果刻意从书中凿空,求取深意,那就是偏私他人。

十、每月不可荒疏旧技能。每月写作几篇诗文,以此检验自己积存义理的多少,保养真气强弱。却不能完全沉溺于其中,因为这最容易使人玩物丧志、隐没本性。

十一、写字。饭后写半个时辰的字。所有文字方面的交际应酬,都可以作为练习写字的机会。凡事不可留待第二天去做,事情越积越多,就越难清理。

十二、夜晚不出屋门。它使人耽搁正事,精神疲惫,务必戒除。

有些规矩在今天看来过于拘泥,但大多数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值得我们效法。

 

关键在于恒心

 

成功的关键在于自制,自制的关键在于恒心。例如,早起、勤奋、谦虚等等美德,要实行一两天可能都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几年、几十年如一日地这样做。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不少抱负,立下许多志向,也曾不止一次地订立雄心勃勃的计划。但大多数人都难免“三分钟热度”。不几天,计划被抛掷脑后,照旧过起了逍遥闲散的日子。似这样半途而废,自然不可能成功。

曾国藩也曾遇到和我们一样的麻烦:

 

他在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的日记中曾写道:“余病根在无恒,今日立条,明日仍散慢,无常规可循,将来莅众必不能信,作事必不成,戒之!”

他自律严戒浮躁亦是如此,“今日曰戒,明日犯之;明日责己,他日再犯。”

但是,曾国藩决定用恒心来约责自己,并改名“涤生”,表示与“旧我”决裂,一切重新做起。他通过拜师求教,用“静”字功夫来磨练自己的恒心和毅力,勉励自己:“吾辈既知此学,便须努力向前,完养精神,将一切闲思维、闲应酬、闲语言扫除净尽,专心一意,钻进里面,安身立命,务要另换一个人出来.方是进步功夫。”

正是这样,曾国藩的立志经历了几十次、几百次有恒与无恒的反复较量,才最终战胜自己,成为一个有志有恒之士,也才有他后来的成功。

 

梁启超在盛赞曾国藩的“有恒”时说:“曾文正在军中,每日必读书数页,填日记数条,习字一篇,围棋一局,……终身以为常。自流俗人观之,岂不区区小节,无关大体乎?而不知制之有节,行之有恒,实为人生第一大事,善觇人者,每于此觇道力焉。”

曾国藩在写给几位弟弟的信中,多次提到“有恒”的重要。他说:“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往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