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男子因爱闻臭袜子致肺部真菌感染!

 板桥胡同37号 2018-12-17

徐瑞平 河南省镇平县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


你,有没有爱闻自己袜子、脚的习惯?有的话,赶紧改掉吧!



据媒体报道,近日福建一名38岁男子彭某,因下班后爱闻自己的臭袜子,导致肺部真菌感染,已经住院治疗。


(视频来源:腾讯、梨视频)



福建漳州这名男子因为咳嗽、胸闷一礼拜到医院就诊。刚开始,医生根据影像学检查按普通肺炎给男子进行治疗,但是治疗了大概个把礼拜之后肺部情况并不见好转,反而更加严重。



后经医生穿刺检查得知该男子得的是肺真菌病。经医生询问得知,该男子每天下班回家,“臭袜子脱了先闻一闻”,再加上经常熬夜照顾家中婴儿、免疫力下降等原因,才导致了肺部真菌感染。


据医生介绍,通常有脚癣的人,袜子和鞋子都容易滋生真菌。另外,肺真菌病发展非常迅速,没有及时发现,死亡率是比较高的,并且治疗费用也比较昂贵。不过,医生表示,只要诊断明确,搞清楚引起病变的菌类,进行对症下药,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



是不是傻眼了?


看到这个新闻,评论区炸锅了,有人欢喜有人愁。



炸锅归炸锅,认真想一想,嗅觉是基于动物本能的一种行为,对自己气味的认知和一种契合度。你看很多动物也很喜欢,只不过他们没有袜子罢了。

 

 还有一部分人就是想闻闻自己到底有多臭,袜子是不是该换了。。


插曲:

人嘛,一辈子,谁没点爱好,爱闻'臭袜子'的味道,并不奇怪,甚至自古都有,冯梦龙的《古今笑史》,里面就有类似的故事:吴中岳乙喜闻脚臭。尝值宴集,忽不见。或曰:“彼非逃酒者,殆必有故。”令人侦之,则道傍有行客,方企息,理脚缠,秽气蒸蒸,是人低回留之不去。

 


意思就是:吴中县有个叫岳乙的同学,特喜欢闻臭脚丫子味儿。有一次大伙在一起宴饮,大伙突然就找不到老岳同学,有个同学说,这斯是个实在人儿,不会为了逃避喝酒就跑,肯定他这是有啥事儿。让仆人去外面找,仆人发现了一个口味儿甚重的场景。有一位远行的旅人走累了,坐在路边马路牙子上歇息,把缠腿和脚的绷带解开,鞋子也脱了下来,哎玛这味儿啊,臭气如同开锅的水蒸气一样升腾而出,迎风能臭出二十米。这位岳同学在干嘛呢?岳同学匍匐于地,鼻子对准旅客的臭脚丫子,正跟那儿闻呢,这比吸毒都过瘾呐。


脚有味道通常是由于身体的小汗腺分泌旺盛,汗腺分泌物在细菌、霉菌分解下产生秽臭。长时间多汗,脚臭的人,比如该男子,可能患有'脚气',也就是脚部真菌感染。


很多人肯定要说,'闻袜子'还能导致肺炎?还不好治?以前怎么没听说过?医生说的有道理吗?到底是不是因为闻袜子引起的?



真菌为人体正常菌群的一部分,在人体口腔、上呼吸道、肠道、泌尿道、皮肤表面均有少量存在,与细菌一样起着重要的生态平衡作用,但是,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或正常菌群相互制约作用失调时,真菌便会大量繁殖,引起疾病。


比如真菌感染肠道即表现为真菌性肠炎,感染肺部即表现为肺真菌病。体内其他部位真菌感染经淋巴或血液到肺部而致病,称为继发性肺部真菌感染。



不过,你以为这可遇而不可求的'机遇'谁都能碰上?


NO!


这也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滴!首先,对方得有'脚气',也就是真菌感染,然后对方得有爱闻'袜子味道'的癖好,最后,最关键就是患者得免疫力下降。



其实,肺真菌病在呼吸科很常见,随着广谱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机体防御功能降低,体内菌群失去平衡,使原为条件致病菌的真菌侵入人体发病。真菌感染的临床地位日益突出,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组成。


肺真菌病的感染途径一般有三种。


1.内源性


如念珠菌存在于正常人口腔及上呼吸道内,如口腔卫生差,机体抵抗力低,能侵入肺部引起感染。


2.外源性


吸入带有真菌孢子的粉尘而感染,如卡氏菌病、曲霉菌病和隐球菌病。


3.继发性


在体内其他部位的真菌病经血行或淋巴系统播散至肺部膈下的病变也可直接蔓延至肺部。



因此,闻得了脚气患者穿过的'臭袜子',还真有可能得肺真菌病,当然,前提还是'免疫力低下'。


那么如果怀疑疾病是'真菌'感染引起的,怎么才能化验出来呢?真菌感染的微生物学实验室检查方法了解下!



一、真菌镜检


真菌学检查最经典的方法,分为直接镜检和快速染色镜检。


采集疑似部位标本,比如在皮肤刮屑、毛发或甲标本中发现大量真菌孢子或菌丝、或者在无菌体液的直接镜检中发现真菌成分常可确立深部真菌病的诊断。


二、真菌培养


真菌培养是实验室检查中的重要环节,一般选取合适的培养基(如沙保氏培养基、柯玛嘉平板),在一定的温度条件(25°C、35°C)下生长,经过涂片染色、菌落特征、生化反应试验鉴定。



三、血清学检查


血清学检查一般采用免疫学方法检测真菌抗原,常用的方法有乳胶凝集试验、ELISA,半定量放射免疫测定法。常见检测包括G试验与GM试验。


四、分子生物学方法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已有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分子探针、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DNA指纹图谱、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等方法,但因需要一定的实验条件,所以在基层医院推广并不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