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湖十景

 老榆树_yhgek 2018-12-17

​​


本文摄影:扬眉(水印)

西湖十景
                                    ——《杭州 · 西湖恋歌》
编写:扬眉

前言:   自从宋都南迁,给西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华,西湖十景之名就源于这一时期的西湖山水画卷,这十景各擅其长,组合在一起展示了古代西湖景观的精华。                     它们是:  

 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落照、南屏晚钟;  曲(qū)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两峰插云。

  南宋的“西湖十景”迭经历朝数代的充实、整葺、恢复和扩建,不但面貌焕然一新,内容也更与景名更加相符了,直至二十世纪初,推演出被公认为的西湖十景。                     它们的景名是:   

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  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西湖十景”因其主要分布在西湖内湖地区和湖区中心,或可称之为内环景色。十景景名,不仅讲究对称的美,还极富词章音韵,更有春夏秋冬、朝暮阴晴的时间多样性,从各个角度和空间,反映了西湖景色的精致、和谐、端庄、秀丽、深远的美学特征,使得文学家、诗人、画家在他们的创作中,将西湖的客观景象能和自己的意念糅合在一起,创作出天下名篇秀卷,被天下所传诵、客观上带动了西湖景色的传扬。


  

《杭州》

  扬眉


  苏堤杨柳弄春柔,保叔清秀桃李羞。   两峰青葱云天外,一湖粉黛画舫游;   三岛凝翠雷峰衲,六桥烟霞楼外楼。   千年钱塘膏腴地,人间天上第一州。





一、西湖十景的产生过程

  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方,它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中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湖泊类文化遗产之一。    

 《杭州城》

  扬眉


  人间天堂杭州城,湖光山色水空濛。   苏堤春晓桃柳翠,满陇桂雨金粟盈;   曲苑飘香风荷醉,断桥晖日残雪昇。   美景处处城中立,游人时时画影重。


  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完成于康乾盛世,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西湖十景各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所以无论杭州本地人还是外地山水客都津津乐道,先游为快。西湖十景之名源出南宋西湖山水画题名。南宋祝穆《方舆胜览》、吴自牧《梦粱录》均有记载。南宋后期人士所赋诗、词中,以西湖十景为题者甚多。十景各擅其胜,共同之点为景目位置皆傍近西湖或就在湖中,但个别景目名称和排列次序有所不同。   当时西湖十景的景目是:   

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落照、南屏晚钟、  曲(qū)院荷风、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两峰插云。

  宋亡入元后,西湖十景随着杭州的衰落也一度不为人知。元人效仿宋代设的“元十景”,但景色冷落萧条,景目所指景点,或徒有虚名,或旧迹难觅。及至明代,西湖十景才有所恢复和建树。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皇帝南巡至杭,逐一品题西湖十景,正“曲(qū)院荷风”为“曲院风荷”;将“两峰插云”改为“双峰插云”;“雷峰落照”(或称“雷峰夕照”)改为“雷峰西照”;“南屏晚钟”改为“南屏晓钟”。“西照”与“晓钟”虽只一字之改,却未被人们接受,因而只在清代有关西湖著作中有这两处更改的景名,以后人们赋诗作词写文,仍沿用初名。康熙帝为十景题字后,浙江地方官吏先后将御笔所书景名,刻石立碑,建亭恭护,至此,十景之名从过去只书上有所记载,成为十景所在景点标志。以后,乾隆皇帝南巡杭州,又就十景各赋诗一首,镌刻于景碑碑石阴面,使西湖十景景名更广为人知,加之宋元明清及近代众多描绘吟咏十景之绘画、诗词、游记、照片,十景被公认为西湖山水的代表。之后“曲(qū)院荷风”逐步演化成“曲院风荷”,及再后的“曲苑风荷”。   西湖十景除“雷峰夕照”,因雷峰塔于民国13年(1924年)倾圮,景观消失,余九景迭经整葺、恢复和扩建,不但面貌焕然一新,内容也更与景名相符。直至二十世纪初,被公认为的西湖十景代表的景名是:


  

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  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西湖十景名称华美整齐之余,亦充分运用了对偶(严格上并非对仗,对仗还须论格律、平仄)。例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曲院风荷”、“南屏晚钟”、“雷峰夕照”,其中两景任意搭配也可成对。“花港观鱼”、“柳浪闻莺”,或是“三潭印月”、“双峰插云”,这些本身也是对偶句或词组,非常工整。这十景各擅其长,组合在一起代表了古代西湖景观的精华,主要分布在西湖内湖地区和湖区中心,扬眉认为:“西湖十景”或可称之为内环景色。




二、西湖十景

       南宋时期,偏安一隅的临安,从一个鱼米之乡的首府,提升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带动了西湖景区建的设突飞猛进,成为儒家思想熏陶出来的知识分子,构筑精神世界的家园,苏堤两边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天色空蒙,青山滴翠,杂树升烟。此时走在堤上,人们会被眼前的景色所惊叹,心醉神驰,处处充溢着中庸、天人合一、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至此,西湖以人文为核心的社会价值及美学观念观念,已在钱塘大地上确立下来。




  

(一)、苏堤春晓

  主条目:苏堤春晓(Spring Dawn at Su Causeway)


  苏堤春晓俗称苏公堤,是一条贯穿西湖南北风景区的林荫大堤,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堤宽平均36米,沿堤栽植杨柳、碧桃等观赏树木以及大批花草,还建有六座单孔石拱桥。


  

《苏堤春晓》
 

扬眉


 

 一树翠柳一树桃,燕子剪出绿丝绦,   造福人间留后世,三月春风苏堤晓。   

1、景观内容:

  宋朝苏轼任杭州知府时,疏浚西湖,取湖泥葑草堆筑而成,俗称苏公堤,堤上有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桥,古朴美观,为西湖十景之首,是一条贯穿西湖南北风景区的林荫大堤,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堤宽平均36米。

                                                                        《南乡子·苏堤春晓》
   

    扬眉


  三月好阳光,春意苏堤细柳黄, 红映桃花垂发鬓,留香、来鉴西子潋滟光。


  漫步六桥长,沐浴熏风淡淡凉, 遥望南屏托宝塔,佛祥、照我心中日月长。


  宋元祐五年(1090年),著名文人苏轼用疏浚西湖时挖出的湖泥、葑草堆筑了一条南北走向的长堤,还建有六座单孔石拱桥,分别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桥,古朴美观。苏堤是跨湖连通南北两岸的通道,穿越了整个西湖水域,因此,在苏堤上具备最为完整的视域范围,是观赏全湖景观的最佳地带。后人为了纪念其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它命名为“苏堤”。苏堤沿堤栽植杨柳、碧桃等观赏树木以及大批花草,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足见它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   苏堤长堤延伸,六桥起伏,为游人提供了可以悠闲漫步而又观瞻多变的游赏线。走在堤、桥上,湖山胜景如画图般展开,万种风情,任人领略。苏堤上的六座拱桥,自南向北依名为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桥头所见,各领风骚:映波桥与花港公园又相邻,垂杨带跨雨,烟波摇漾;锁澜桥近看小瀛洲,远望保叔塔,近实远虚;望山桥上西望,丁家山岚翠可挹,双峰插云巍然入目;压堤桥约居苏堤南北的黄金分割位,旧时又是湖船东来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苏堤春晓”景碑亭就在桥南;东浦桥有理由怀疑是“束浦桥的讹传,这里是湖上观日出佳点之一;跨虹桥看雨后长空彩虹飞架,湖山沐晖,如入仙境。   苏堤自北宋始建,一直保持了沿堤两侧相间种植桃树和垂柳的植物景观特色。春季拂晓是欣赏“苏堤春晓”的最佳时间,此时薄雾蒙蒙,垂柳初绿、桃花盛开,尽显西湖旖旎的柔美气质。寒冬一过,苏堤犹如一位姗姗来迟的报春使者,杨柳夹岸,艳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镜,映照倩影,无限柔情。最动人心的,莫过于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时,轻风徐徐吹来,柳丝舒卷飘忽,置身堤上,勾魂销魂。


                                                         曲词:   

《苏堤春晓》

  扬眉


  杭城三月风细语,   湖波荡漾山旖旎,   暖风袭。   一树嫩柳一树桃,   燕子剪出黄丝绦;   黄鹂哨,   女儿娇,   人面桃花相映俏,晚归棹。   西湖景致六吊桥,   春雨如梭楼台潮;   天竺淡,   双峰黛,   烟笼雾锁映波桥,   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啊~、跨虹桥,   几叶扁舟云水摇。


  风中杨柳徒然绿,   堤上桃花潋滟红,   熏风袭。   一树翠柳一树桃,   燕子剪出绿丝绦;   黄莺跳,   女儿娇,   人面桃花相映韶,晚归棹。   西湖景致六吊桥,   春雨如烟酒旗招;   雷峰衲,   保叔秀,   数只画舫云水遥,啊~、云水遥。


   

 2、旅游指南:

  交通信息:乘K4、504、游1、2、3、5路、假日1、4、5、7线到“苏堤”站、“花港”站下或乘西湖游船到花港可抵苏堤南端,或乘7、15、27、28、游1、2、3、4、5路、假日1、4、6线到"岳庙"站、"曲院风荷”站下,可达苏堤北端。   旅游小贴士:                      1.可以从南至北,或从北至南,一路步行游览苏堤,看六桥烟雨别有一番风味。                      2.早晚可以去湖滨自行车出租点租用自行车,在人较少的时候骑车上苏堤慢行。




  

(二)、曲苑风荷

  主条目:曲苑风荷(Lotus in the Breeze at Crooked Courtyard)


  曲院风荷位于西湖西侧,岳飞庙前面。南宋时,此有一座官家酿酒的作坊,取金沙涧的溪水造曲酒,闻名国内。附近的池塘种有菱荷,每当夏日风起,酒香荷香沁人心脾。


《曲苑风荷》
 

  扬眉


  金沙涧水碧波连,红藕青莲睡梦甜,   曲苑风荷流香远,老酒芬芳醉客船。   1

、景观内容:

  景观位于苏堤右侧,岳飞庙之前,北起北山路,西靠杨公堤,位于西湖北岸的苏堤北端西侧22米处,范围约0.06公顷,以夏日观荷为主题,在视觉上呈现出“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特色。


《南乡子 · 曲苑风荷》

         扬眉


  一鉴宝镜明,九曲回桥嵌玉瓶,       落叶松生新绿叶,婷婷、曲苑风荷舞太平。   大宋有遗风,水榭楼台恋晚情,         元月曾经千顷泪,叮咛、好水还需少保情。  

 

  曲苑景区,以夏日里观风中之荷而著名,原为南宋(1127-1279)设在洪春桥的酿造官酒的作坊,取金沙涧之水以酿官酒。因该处多荷花,每当夏日荷花盛开、香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处飘溢,有“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意境。这里是岳湖,近岸湖面生长着成片的莲荷。南宋时,此地有一座官家酿酒的作坊,取金沙涧的溪水造麯酒。初夏时节,每当清凉的湖风吹来,荷香伴着酒香,沁人心脾,令人不饮亦醉,进而构成了“麯院荷风”景色。   该处以夏日观荷为主题,承苏堤春晓而居西湖十景第二位。“曲苑风荷”处原是南宋朝廷开设的酿酒作坊,位于今灵隐路洪春桥附近,濒临当时的西湖湖岸,近岸湖面养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处飘逸,令人不饮亦醉。南宋诗人王洧有诗赞道:“避暑人归自冷泉,埠头云锦晚凉天。爱渠香阵随人远,行过高桥方买船”。后麯院逐渐衰芜,湮废。   清康熙帝品题西湖十景后,在苏堤跨虹桥畔建曲院风荷景碑亭。清朝康熙曾在“麯院荷风”处赏荷听曲,提笔游龙,为此地立碑书名,改“麯(qū)院”为“曲(qǔ)院”,正“荷风”为“风荷”,即“曲(qǔ)院风荷”。意在使儒雅的江南文化发扬光大。而“曲院风荷”碑亭就立在苏堤的跨虹桥畔,清中期以后,曲院逐步向北山路方向扩展,修建了水榭楼阁,铺整了道路路、搭建了曲桥。当年康熙皇帝御笔题书的“曲(qǔ)院风荷”碑,至今还保留着,是现今仅存的两块康熙题西湖十景原碑之一。   康熙皇帝御笔题书的“曲(qǔ)院风荷”,至今还保留着,是现今仅存的两块康熙题西湖十景原碑之一。然而,一时之胜的曲院风荷园林,在咸丰末年,毁于兵火,官宦富豪随之侵园建居。1950年,曲院风荷仅剩一碑一亭半亩地,濒湖荷花少许。这样说来,该处景点名称的演变可以这样讲:这里原是指南宋朝廷开设酿酒作坊的“麯(qū)院”,元朝以后“麯(qū)院”废弃,被清代逐步扩大的“曲(qǔ)院”所替代,再后来又被逐步扩展的“荷院”代替,再叫院子未免太狭窄,不如叫“水苑”宽广大气,于是改“院”为“苑”。   自1980年起,从原有的“曲院风荷”景点,沿岳湖延伸到西山路卧龙桥畔的郭庄,被扩建成更加大规模的公园,更胜的园林景观,占地面积达四百二十六亩,分素园、风园、曲院、岳湖、密林、郭庄古园等六个景区。傍水建有古朴典雅的廊、轩、亭、阁,与绿云、荷香相映成趣。尤以三十八亩荷田最为瞩目,形成了今天“曲苑风荷”的局面。                                          曲词:   

《曲苑风荷》

  扬眉


  风儿,携着荷花香;   风儿,轻轻涌动,裹着老酒芳,飘扬。   曲院风荷,酿就了千年;   琥珀流光,羽衣连天长,映日舞霓裳。


  啊~,山外青山,啊~,   啊~,楼外红楼,啊~。


  风儿、消融了金戈,   风儿、吹散了铁马,梦回到故乡,啊~故乡。   裹着老酒芳,风儿、轻轻飘扬;   携着荷花香,风儿、推着画舫啊,飘摇,游荡。


  2

、旅游指南:

                      1.交通信息:7路、507路、28路、15路均可到达。                       2.旅游小贴士:一路走来,可以在这里停歇一下,抿口老酒解解乏。




  

(三)、平湖秋月

  主条目:平湖秋月(Autumn Moon over the Calm Lake)


  平湖秋月位于白堤西端,孤山南麓,濒临外西湖。凭临湖水,登楼眺望秋月,在恬静中感西湖的浩淼,洗涤烦躁的心境,是她的神韵所在。

 《平湖秋月》

     扬眉


  平湖秋月一鉴开,山川清幽涤心怀。   舟戢不动凝双玉,高峰含黛三竺排;   清风爽冽流云散,树影婆娑水榭裁。   凭栏豪饮香雪海,轻音袅娜伊人来。


 

  1、景观内容

:   西湖是个广大的立体山水景色,有景在城中立,人在画里游的美誉,游客不论站在那个角度,看到的都是一副素雅的水墨江南图卷,平湖望秋月更是楼可望,岸可望,水可望。景观位于白堤中端,孤山的南麓,濒临外西湖,孤山东南角的滨湖地带、白堤西端南侧,是自湖北岸临湖观赏西湖水域全景的最佳地点之一,以秋天夜晚皓月当空之际观赏湖光月色为主题。   

 《南乡子·平湖秋月》

扬眉


  十月桂花稠,一水凝香数绿洲, 几度南屏钟送晚,轻悠、秋月平湖锦带舟。   独自莫凭楼,遥望家乡泪眼流, 那水那山尤是好,乡愁、何日重瞥倩女眸。


  “平湖秋月”景观完整保留了清代皇家(17-18世纪)钦定西湖十景时“一院一楼一碑一亭”的院落布局。这里有楼台凭临湖水,凭栏眺望秋月,在宁静宣和中感受西湖的浩淼,洗濯烦躁的心情,是她的神韵所在。西湖是个全方位立体的山水景色,在这里更是楼可望月,岸可望月,舟可望月,是观赏“景在城中立,人在画里游”的最佳角度,游客不论站在那个角度,看到的都是一副秀雅的水墨江南图卷。作为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时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这从当时以及元,明两朝文人赋咏此景的诗词多从泛归舟夜湖,舟中赏月的角度抒写不难看出,如南宋孙锐诗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舟”之句;明洪瞻祖在诗中写道:“秋舸人登绝浪皱,仙山楼阁镜中尘”。   留传千古的明万历年间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画中,《平湖秋月》一图也仍以游客在湖船中举头望月为画面主体。而位于景区偏西处的湖天一碧楼,原是清末民初犹太富商,“冒险家”哈同的私人别墅“罗苑”中的遗物,后来成为中国现代新兴木刻运动的摇篮枣八艺社所在地,如今,这里辟为西泠书画院,为湖山胜景更添一份书卷气。                                                     曲词:   

《平湖秋月》

  扬眉


  啊~、~、~,   数扁舟、飘摇,红蓼处,星光斑斓波万顷,啊~   清霜,落桂子,彩云伴月湖水平。啊~   南高峰,北高峰,烟林漠漠苏堤卧,六桥透漏落日风;   啊~,宛若,洞萧横。


  山外山,楼外楼,万家灯火葛岭明;   啊~,美人玉立保叔塔,婷婷。


  苌弘化血碧,丹心照汗青,柔弱山水骨头硬;   长亭古道远,佛塔夕照明,声声晚钟敲南屏。


  棹歌,香雪海,沉醉啊、莫醒...


  

2、旅游指南:

       交通信息:乘游1、2、3路到西泠桥或断桥下车,步行前往或乘西湖游船到中山公园上岸。著名的哈同花园与其紧邻。        旅游小贴士:秋日月圆时节,或泛舟、或临湖可以全方位地欣赏到她的神韵。




  

(四)、断桥残雪

  主条目:断桥残雪(Melting Snow at Broken Bridge)


  断桥位于白堤东端,宋代叫宝祐桥,桥东有“云水光中”水榭和“断桥残雪”碑亭。神话故事《白蛇传》中,把断桥作为白素贞与许仙相会的地方,更给断桥增添了神秘浪漫色彩。


     《断桥残雪》

       扬眉


  宝石山高祥云纷,玛瑙寺深钟声纯;   天地含混双峰小,楼宇混杂三竺沉。   白堤一痕青花墨,断桥两点娥眉纹;   更有清音敲天外,钱塘万里不着尘。


  

1、景观内容:

  断桥残雪是西湖难得的景观,“西湖这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断桥残雪是西湖上著名的景色,以冬雪时远观桥面若隐若现于湖面而称著。每当瑞雪初霁,站在宝石山上向南眺望,西湖银装素裹,白堤横亘雪柳霜桃,断桥的石桥拱面无遮无拦,在阳光下冰雪消融,露出了斑驳的桥栏,而桥的两端还在皑皑白雪的覆盖下。依稀可辩的石桥身似隐似现,而涵洞中的白雪奕奕生光,与灰褐色桥面形成反差,远望去似断非断,故称断桥。 

 

 

《南乡子·断桥残雪》

扬眉


  葛岭不遮寒,风朔西子五水湾, 洒下飞琼千万朵,阑珊、天地无瑕裹素绢。   桥断雪残烟,油伞飘忽锦带峦, 是那素珍千万里,寻仙、就在桥头望眼穿。


  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它的名气最大。在唐朝,断桥就已建成,时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诗中就有“断桥”一词。明人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谈》有一段评说西湖胜景的妙语:“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地处江南的杭州,每年雪期短促,大雪天更是罕见。一旦银妆素裹,便会营造出与常时,常景迥然不同的雪湖胜况。中国家喻户晓的民间爱情故事《白蛇传》的主人公白娘子与许仙相识于此,断桥成为拥有爱情象征意义的、最富盛名的桥。因白堤一直保持了沿堤两侧间株桃柳的植被特色,春日里桃红柳绿,游人如织。明画家李流芳《西湖卧游图题跋·断桥春望》称:“往时至湖上,从断桥一望魂销欲死。还谓所知,湖之潋滟熹微,大约如晨光之着树,明月之入庐。盖山水映发,他处即有澄波巨浸,不及也。”由此观之,断桥观瞻,可得湖山之神髓,岂独残雪!   现所看到的断桥,是一九二一年重建的拱形独孔环洞石桥,长八点八米,宽八点六米,单孔净跨六点一米,年前曾经大修,但古朴淡雅的风貌基本未变。桥东堍有康熙御题景碑亭,亭侧建水榭,题额“云水光中”,青瓦朱栏,飞檐翘角,与桥,亭构成西湖东北隅一幅古典风格的画图。


  《断桥残雪》

  扬眉


  啊~,雪啊、漫天舞;啊~,风啊、轻轻扬。   天地中、水沆漭、雪徜徉;   山川间、雾弥瀣、雪彷徨;湖堤上、铺银装、雪沆砀。   ---music---   啊,仙世绝尘;啊,清音高亢。   祥云霁、朗日出,剩残雪;桥似断、又非断、藕丝长。   啊!~,~,~   ---music---   啊~,~,~;啊~,~,~   啊,雪啊、不再舞,风啊,不再扬;宝石山、凤亭中、向南望;   啊,天啊,湛青蓝,地啊,缟素白;雪中翠、雪中绯,雪中黄;   桥似断、又非断、藕丝长。    

 2、旅游指南:

      交通信息:乘807、游1、2路到断桥站下。507、游2、27路葛岭站下;7路、K7路断桥站下。       旅游小贴士:                          1.断桥也是骑车游览的好地方,但要避开旅游高峰期,早晚最适宜。                          2.可以坐西湖小游船,到断桥附近慢慢地品赏,很有味道。




 

 (五)、柳浪闻莺

  主条目:柳浪闻莺(Orioles singing in the willows)


  位于西湖东南岸,南山路涌金门至清坡门滨湖地带。南宋时是宋孝宗为奉养宋高宗而建的京城最大御花园聚景园,早春丽日,黄莺在柳荫啼呜别有风韵。

    《柳浪闻莺》

   扬眉


  早春三月桃水生,垂涤鹅黄弄水盈,   十里长堤明如镜,柳浪可闻夜啼莺。


  

1、景观内容:

  景区位于西湖东南岸,夕照山与钱王祠之间的大型公园,分为友谊、闻莺、聚景、南园四个园林景区。“柳浪闻莺”所处的位置原为南宋时的御花园“聚景园”,因园中多柳树,风摆成浪、莺啼婉转,故得题名“柳浪闻莺”。  

《南乡子 · 柳浪闻莺》

扬眉


  柳浪早闻莺,湖水轻柔旭日平, 绿发横斜堤岸上,轻盈、洗去依稀梦五更。   浩瀚古祠风,遗惠钱塘百业兴, 镌刻青石铭后世,叮咛、国泰民安是挚情。      公园东南辟为群众游园文娱活动场所,建起了露天舞台,成为杭州市民和八方游客晨间锻炼,假日休闲和节日庆典的好去处。垂绦的柳丛夹杂着紫楠、雪松、广玉兰、梅花、碧桃、海棠、月季等异木名花,临波眺望,湖面开阔,景色呈三叠状:夕照山、三潭、湖心亭,阮墩、孤山近在眼前;苏堤横亘、一衣带水;三竺烟云,依稀可辨。闻莺馆东面,以草坪和密林带为主形成友谊园景区,闻莺馆西侧,是柳浪闻莺重建时填平水荡沼泽而营造的大草坪,草色遥连西湖碧波青山,大草坪北侧,是迁建来此的康熙御题柳浪闻莺景亭碑;南侧种植了一片高大的乔木树林,与草坪,柳岸及湖光山色构成富于层面,角度变化的生动图景,保留了传统的柳林特色,漫步其间,且行且听,柳丝拂面,莺鸟鸣啼,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每到夏秋季节,这里又是消暑纳凉“夜花园”,歌舞,戏曲,电影和内容多样,形式丰富,不定期举办的各种各样的花展,灯会民俗风情表演等,吸引着人们。公园北部早先的钱王祠,改建成江南私家园林风格,布局的庭院景区,沿用“聚景园”旧称命名。园内亭台楼榭,假山泉池,小桥流水,矮墙漏窗,奇花异草,各据其位,合为胜景,全园曲径通幽,别有天地。   柳浪闻莺,经过近四十多年不断的开发和建设,由当年帝王享受的御花园,演变为普通老百姓的大乐园。她仍以青翠柳色和婉啭莺鸣作为公园景观基调,在沿湖长达千米的堤岸上和园路主干道路沿途栽种垂柳及狮柳,醉柳,浣沙柳等特色柳树。在园中部主景区辟闻莺馆,又在距闻莺馆不远处置巨型网笼“百鸟天堂”,营造烟花三月,柳丝飘舞,莺声清丽的氛围。                                                 曲词:  

 《柳浪闻莺》

  扬眉


  西子湖、三月天,雾帐薄、半醒眠;   步履轻、桃腮醉、髻成烟。   柳绦丝丝、圈圈涟涟、西子濯发换容颜。


  啊~~~~,啊~~~,啊~~~~;啊~~~


  节节柳、垂绦柳,醉妃柳、狮头柳,最数那浣纱柳呀翩翩;   黑顶莺呀、白喉莺呀,   棕柳莺、芦苇莺呀最脑那夜莺、月影中把情谈,清婉悠扬无遮拦。


  啊~~~~,啊~~~,啊~~~~;啊~~~


  西湖边、柳浪间、莺鸟鸣,声声呖呖寻不见、寻不见。   啊~~~~,啊~~~     2、旅游指南:                       交通信息:乘K4、12、30、308、504、游1、2路、假日5、7线到柳浪闻莺站下。                       旅游小贴士:在这里观赏三面云山一面水是最佳选择之地,也是静心休憩、补充食物好的场所。




  

(六)、花港观鱼

  主条目:花港观鱼(Viewing Fish at flower harbor)


  花港位于苏堤南端,北倚西山,是西湖风景区内规模最大的一级公园,因其从前在西山大麦岭后的花家山麓,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流经此处注入西湖,因名“花港”。


    

《花港观鱼》

扬眉


  花家山上流花溪,花溪蜿蜒入花池,   红鲤花池铺锦绣,贵妃醉酒花相依。   山小林高柳梢细,水阔湾浅月影迟,   鱼乐我乐两厢乐,花港观鱼不觉痴。   

1、景观内容:

  花港公园位于苏堤南段以西,在西里湖与小南湖之间的一块半岛上。三面临水,一面望山,是一个占地面积达二十公顷的自然园林。全园划分为红鱼池、牡丹园、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个景区,与雷峰塔、净慈寺隔苏堤相望。  

《南乡子·花港观鱼》

扬眉


  烟锁映波桥,雾漫双堤水榭牢, 西里湖边三月柳,垂绦、一树樱花分外娇。   鱼水乐逍遥,钟晚南屏水上高, 三注心香燃暮鼓,轻敲、了断尘缘入六潮。


  红鱼池在中部偏南处,是全园游玩赏析的中心区域。池岸自然曲折,积土成岛,池上铺设石板的曲尺桥,倚栏俯看,数千尾硕大的红尾金鲤鱼结队往来嬉戏弄水。南宋时,内侍官允升曾在离这里不远的花家山下结庐建私家花园,园中花木扶疏,引水入池,蓄养五色鱼以供观赏怡情,渐成游人杂沓频频光顾之地,时称卢园又以地近花家山而名以花港,现存御碑、御碑亭、鱼池及假山等遗址,宫廷画师创作西湖十景组画时将它列入其中。   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皇帝玄烨驾临西湖,照例题书花港观鱼景目,用石建碑于鱼池畔。后来乾隆下江南游西湖时,又有诗作题刻于碑阴,诗中有句云:“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之语。红鱼池西侧便是匠心独运的牡丹园,约1万平方米。丘阜隆起的最高处建有俊秀的牡丹亭,绕亭四面广植花丛乔木,并按品种划分成分割成18个小区域。春浓时节、谷雨前后,各色牡丹竟相开放尽显王者风范,满圆国色天香。数百株牡丹色泽鲜艳,奇香飘幽,稀有品种有魏紫、姚黄、绿玉、胭脂点玉和娇容三色等,最著名的是来自宁国县的“玉楼春”。此外,还在山石间配置了矮小的苍松、翠柏,以及芍药、红枫、紫薇、海棠、杜鹃、梅树等花木,高低错落,疏密得当。   1964年,花港进行了向西的扩建工程,把沼泽添平,种植上了油松和落叶松类植物,竣工后,全园占地面积近三百亩,坐落在西里湖与小南湖之间的一块半岛上。后来花港观鱼经过陆续的开发和建设,已成为是一座占地二十余公顷,与扬公堤接壤的大型公园。南承幽静的南屏山,山下佛光宝气一片祥和之气;西层峦叠翠、池阔湾深的三台云水;小南湖和西里湖分列左右,微风过处,沿池岸的花木落英缤纷,飘浮于水面,鱼儿争相抢食,呈现着一幅“花著鱼身鱼嘬花”的动人场面,游人无泛起羡鱼之情。                                                        曲词:  

 《花港观鱼》

  扬眉


  百花开花岗,花岗流花溪,花溪入花池,花池生花鱼,花鱼着花衣;   百花开花港,花港落花英,花英铺花溪,花溪游花鱼,花鱼嘬花英;   三月江南天,西湖春光艳,花著鱼身、花著鱼身上,花鱼嘬花、花鱼嘬花吃。


  哎呦、哎呦、哎呦、哎呦、哎呦、哎嗨哎嗨呦。


  圣祖康熙爷,驾临到杭城,花港曾驻跸,游历红鲤池,宅心显仁厚;   鱼下四个点,本是火烤鱼,圣笔一会就,去一就是水,鱼水才交融。   高宗乾隆爷,六到杭州城,花港常驻跸,偏爱红鲤池,宅心更仁厚;   渔旁四个点,本是火煮鱼,圣笔一会就,去一就是水,鱼水才欢愉。


  濠梁之辩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哎~   花家、山上、山上流花溪,   花溪、蜿蜒、蜿蜒入花池,   花池、红鲤、红鲤闹花港,   花港观鱼、尽花痴。      2、旅游指南:                       交通情况:乘K4、308、504、游1、2、3、5路到“苏堤”、“花港”站下或乘西湖游船可到花港。                       旅游小贴士:花港景色不仅是门口区域,向西亦有大面积的休闲漫步区域。




 

 (七)、雷峰夕照

  主条目:雷峰夕照(Sunset glow at Leifeng pagoda)


  雷峰塔地处西湖南岸南屏山支脉的夕照山上,旧有一座八五层的砖塔,俗称黄妃塔。因塔在西关外,也叫西关砖塔。后人又因塔在名为雷峰的小山上,改称“雷峰塔”。


   《雷峰夕照》

   扬眉


  雷峰夕照霞满天,天光云影赤水涟,   涟漪拍岸轻舟过,古塔辉煌万人瞻。


 

 1、景观内容:

  景观位于西湖湖南、净慈寺前的夕照山景区,范围约13.19公顷。夕照山是南屏山的支脉,又称雷峰,海拔46米,二叠石灰岩构成,以黄昏时的山峰古塔剪影景观为观赏特点。因昔日有郡民雷就之所而得名;又因有吴越国王钱俶为其妃黄氏所建黄妃塔,此处有史迹雷峰塔遗址、青云岩、白云庵遗址等,夕阳西照时,雷峰塔塔影横空,金碧辉煌,“雷峰夕照”由此得名。

《南乡子·雷峰夕照》

扬眉


  日落北禅踪,印月书缘万岭松, 天地霞光夕照里,雷峰、宝塔巍峨细柳中。   疾苦世间情,来此都能了化清, 普渡慈航留影月,心明、一注高香万古擎。      西湖南岸这座三面临水呈半岛状的名山,曾为南宋御花园占据,每当晚霞在南北高峰间泛起红晕的时候,伫立在夕照山上的雷峰塔就因地势较高而被镀上耀眼的紫金色光芒,佛光普照天地而闻名。该景观的最重要建筑要素为雷峰塔,始建于吴越国时期(977年),民国(1924年)塔毁后以遗址形式保存,曾与保俶塔形成西湖南北两岸的对景,佐证了佛教文化的兴盛对西湖景观的直接影响。   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脉,濒湖勃然隆重起,林木葱郁。其册虽小巧玲珑,名气在湖上却是数一数二,因为山巅曾有吴越时建造的雷峰塔,是西湖众多古塔中最为风光也最为风流的一塔,当年法海和尚曾将白娘子镇压在塔下,并咒语:‘若要雷峰塔倒,除非西湖水干’,而《白蛇传》由此成为爱情坚贞的象征,赋予了西湖景观丰富的历史内涵。   1949年以后,山上种埴了大量香樟、枫香、榆树等观赏树木,夕照林涛,景色依然富丽。2002年,为使遗址不再被风雨剥蚀,按原塔形式建造了覆罩于遗址之上的保护性塔,兼顾恢复了古塔本身及与保俶塔的对景景观。


                                                           曲词:   

《雷峰夕照》

  扬眉


  南屏余脉夕照山,~,~   浮屠耸立玉带宽,~,~   晚钟敲起木鱼响,~,~   半湖瑟瑟半湖残。~


  老衲颓唐残阳中,~,~   穷困潦倒一醉翁,~,~   遥想当年风华日,~,~   万民景仰钱王恭。~


  钱王广种福寿田,~,~   偏安一隅力孤单,~,~   纵建佛塔无数座,   莫若纳土保民安。


  法海无聊生事端,   弄得江水漫金山,   若无魁星祭塔倒,   白蛇还在地宫眠。


  西湖水面两浮屠,~,~   南北对峙双影殊,~,~   美人保俶宝石立,~,~   老衲雷峰南屏箍。~


  夕阳送晚霞满天,~,~   宝塔横空紫气岚,~,~   熠熠生辉似火炬,~,~   佛光普照钱塘间。~


  夕阳送晚霞满天,   塔影横空紫气岚,   生辉似火炬,   佛光普照,钱塘间,间...      

2、旅游指南:

       交通情况::K4路,K808路,Y1路,Y3路,J5路,822/K822路,Y6路,Y9路,Y7路,514(区间)路,净寺站下车。       旅游小贴士:                         1.雷峰塔开放时间:雷峰塔:8:00—20:30(3月中旬—11月中旬);8:00—17:30(11月中旬—3月中旬)                         2.取票地点:杭州市南山路15号雷峰塔景区入口处广场右侧雷峰塔旅行社                         3.优惠政策:儿童身高1.2米以下免费;残疾人、残疾军人凭有效证件免票;儿童身高1.2-1.5米之间购儿童票半价优惠;70周岁以上老人、离退休干部、现役军人、三十年教龄教师凭相关有效证件半价优惠。以上优惠请在景区直接购买。




  

(八)、双峰插云

  主条目:双峰插云(Twin peaks piercing Clouds)


  巍巍天目山一支,遇西湖而分弛南山、北山,两山之巅既南高峰和北高峰时常云雾弥漫,塔尖于云中时隐时显,恍若云天佛国。   

《双峰插云》

        扬眉


  流云霞鹤气万千,双峰突兀云水间,   凤凰岭上遥相看,桃花流水泻人间。


  

1、景观内容:

  巍巍天目山在浙江大地上横亘,东行的余脉的一支在钱塘而分弛南北两座峰岭,形成环抱西湖的名胜景区,而两山之巅既为著名南高峰和北高峰,两峰峦高耸云海俯瞰着秀色西子湖,山腰间流云霞鹤气象万千。


《南乡子·双峰插云》

扬眉


  笔墨墨江南,天目张开两臂宽, 揽起西湖悠绿水,千年、歌舞升平世代欢。   湖水起轻烟,送上云霞玉带缠, 暮鼓晨钟灵隐寺,钟传、下界黎民百姓安。


  南宋时,两峰插云列为西湖十景之一清康熙帝改题为双峰插云,建景碑亭于洪春桥畔。其时双峰古塔毁圮已久,以至连此景原有的内涵也一度难为人知‘插云’者虚言也。设景碑亭于此,实为权宜之计。南宋诗人王洧的《两峰插云》诗,“浮图对立晓崔巍,积翠浮空霁蔼迷。试向凤凰山上望,南高天近北烟低”。它告诉人们双峰插云景观的大致方位。       景观由西湖西部群山中的南、北两座高峰,以及西湖西北角洪春桥畔的观景点构成,以观赏西湖周边群山云雾缭绕的景观为主题。西湖南北高峰在唐宋时各有塔一座,在春、秋晴朗之日远望两峰,可见遥相对峙的双塔巍然耸立,气势非凡。南高峰临折西湖,峰高二百五十七米,登山途中,峻岩显露,绝壁峥嵘。登上山巅向东俯瞰,西湖全景历历在目不是画图,胜似画图。北高峰海拔三百十四,是灵隐寺的坐山,从寺西侧上山,石磴多至数千级,盘折回绕三十六弯,沿途山溪清流回转,林木重叠,古人有诗赞道:‘一路松声长带雨,半空岚气总成云’。山东侧,建有西湖叭一的载人索道,全长六成余米,上下山往返只需六七分钟。   古时均为僧侣所占侵占,成为喧盛一时的两座佛教名山,山顶都建有佛寺并在山巅建立佛塔,遥相对峙于群峰之巅,春秋佳日岚翠雾白,塔尖入云而时隐时显,远望若天庭仙境一般。双峰插云虽然自古其观赏的地点和方式迭经变化,但南、北两面三刀高峰都是西湖妖山中极富登临之胜的著名山峰却未变。


                                  曲词:   

《双峰插云》

  扬眉


  啊~~~、啊~~~,   是谁泛起,轻薄的雾纱,笼罩着、遮掩着...   啊~~~、啊~~~,啊~~~,   是谁羞起,胭脂的红晕,蹉跎着、踯躅着...   啊~~~、啊~~~。


  难忘你一湖的春水,荡漾;   啊~~~,   不舍你两座的高峰,突兀;   啊~~~,   岚翠雾白六桥上,佛塔时现水云间,慧眼能看众神仙,婵娟。   亦眼前。


  苍松嫩篁石崖陡,蹒跚;   曲径羊肠峭壁盘,弯弯。   忽云忽雨洗山峦,忽雾忽霁沟谷宽,竹杖芒鞋到山巅,衣寒。   大江排浪钱塘间、渐宽;西子静卧禅林畔、阑珊。


  水墨图卷有清淡,   云中美人不时现,   远近高低都能见,   莫若留心间。


  

2、旅游指南:

       交通情况:乘坐7、27、807、游1、游2、游3路到洪春桥下车即可。        旅游小贴士:双峰插云碑亭于洪春桥畔,但这里并不是最佳观看点,苏堤自南向北的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跨虹桥都可以看到景观的全貌。




  

(九)、南屏晚钟

  主条目:南屏晚钟(Evening bell at Nanping hill)


  南屏山在杭州西湖南岸、玉皇山北,九曜山东。主峰高百米,林木繁茂,石壁如屏,山脚下是净慈寺,傍晚钟声清越悠扬。     

《南屏晚钟》

         扬眉


  日暮南屏春色岚,净慈祥宁散青烟,   晚霞映红西湖水,钟声回响宝石山。


  

1、景观内容:

  景观位于西湖南岸,玉皇山北侧、九曜山东部。该景观属佛教文化古迹,以听觉欣赏为特征。南屏山麓自五代(以来就有“东南佛国”的佛教胜地。始建于公元954年,吴越国主钱弘叔在南屏山麓建佛寺慧日永明院,后来成为与灵隐寺并峙于南北的西湖两大佛教道场之一的净慈寺。


《南乡子·南屏晚钟》

扬眉


  晓月映杭城,桂木香馨撞晚钟, 湖水清幽残照里,心声、跌荡千窟葛岭鸣。   无现好风情,佛国江南万寺宗, 了却繁杂荣辱事,听风、絮絮禅音涧谷凝。


  南屏山,绵延横陈于西湖南岸,山高不过百米,山体延伸却长达千余米。山上怪石耸秀,绿树惬眼。晴好日,满山岚翠在蓝天白云得衬托下秀色可餐,遇雨雾天,云烟遮遮掩掩,山峦好像翩然起舞,飘渺空灵,若即若离。       主峰突兀高百米,这里乔木繁茂立石似壁如屏,山脚坐落着净慈寺,傍晚时分课钟敲起,重达10吨的巨钟,撞击时钟声洪亮,并与寺后南屏山的空穴形成共振,远播半个杭城;清越悠扬的铜钟声回荡在广袤的西湖水面,使钱塘百姓都能享受到佛国的清音。南屏晚钟,也许是西湖十景中问世最早的景目。北宋末即赫有名的画家张择端曾经画过《南屏晚钟图》。尽管此图远不如他的《清明上河图》那么蜚声画坛,但却被记载于明人《天水冰山录》中。南屏山麓另一座著名的佛刹兴教寺始建于北宋开宝五年(九七二年),它曾是佛教天台宗山家派的大本营。净慈寺、兴教寺加上附近的中小寺庙,形成继灵隐、天竺之后湖上又一佛寺群落,晨钟暮鼓,焚贝佛号,香烟烛光,南屏山从此添了‘佛国山’的别称南屏晚钟的情韵,悠然成型。   南屏山一带山岭由石灰岩构成,山体多孔穴,加以山峰岩壁立若屏障,每当佛寺晚钟敲响,钟声振荡频率传到山上,岩石、洞穴等为其所迫,加速了声波的振动,振幅急遽增大后形成共振。岩石、洞穴便随之产生音箱效应,增强了共鸣。同时,钟声还以相同的频率飞向西湖上空,直达西湖彼岸,碰上对岸由火成岩构成的葛岭、回音迭起。                                               曲词:  

 《南屏晚钟》

  扬眉


  南屏山,西湖边,云水苍茫翠屏连;   浣纱女,洗蚕衫,皓腕凝霜明月间。   净慈寺,弘俶建,开山祖师是道潜;   醒心井,冒寒烟,济公曾经把木搬。   大铜钟,莲花瓣,铭文六万有七千;   石灰岩,多孔穴,晚钟震荡共鸣远。


  阿~~~、~~~


  杭州城,人儒雅,知书达理铁肩担;   钱塘岸,香火盛,东南佛国天下传。


  阿~~~、~~~、~~~     

2、旅游指南:

       交通情况:乘K4、308、504、游1、2、3路、假日5、7线到净慈寺站下。        旅游小贴士:净慈寺里面有斋饭的,居士们可以到里面药食。




  

(十)、三潭印月

  主条目:三潭印月(Three pools mirroring the moon)


  三潭印月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风景秀丽、景色清幽,尤三潭印明月的景观享誉中外。使全岛呈“田”字型,形成“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格局,宛如仙山琼岛,因而又称“小瀛州”。


      《三潭印月》

     扬眉


  三潭印月波光涟,石塔生晖雾屏山,   扬眉眺望雷峰塔,秋梦清幽伴客船。


  

1、景观内容:

  三潭印月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面积约7万平方米,其中水面占60%。到了清代,又在东西连柳堤,南北建黄桥,西湖小瀛洲水域南的著名景色,被誉为“西湖第一胜境”,风景秀丽、景色清幽,尤三潭印明月的景观享誉中外。全岛以亭台楼阁配以传统花木构成色彩绚丽的景致,与岛内外水光云天相映,象征了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蓬莱仙岛。人民币一元纸币的背面既采用杭州西湖中三潭印月的盛景,可见三潭印月在我国风景名胜中占据极其重要的标志位置。  

《南乡子·三潭印月》

扬眉


  明月照三潭,石塔升晖倩影酣, 画坊犹歌秋水上,人欢、不解良宵醉梦寒。   田字印心田,九曲回桥了远山, 宝塔光辉来照耀,心恬、漫步瀛洲嗅玉兰。


  三潭印月岛又名小瀛洲,与湖心亭,阮公墩合称为湖上三岛。小瀛洲由岛屿和石塔水域组成,范围约7.67公顷,是杭州西湖最具标志性的景观。全岛南北有曲桥相通,东西以土堤相连桥堤呈“十”字形交叉,将岛上水面一分为四水面外围是环形堤埂。从空中俯瞰,岛上陆地形如一个特大的“田”字,呈现出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水景称胜的特色在西湖十景中独具一格,为我国江南水上园林的经典之作。       明万历三十四年(一六零六),钱塘县令聂心汤取湖中葑泥在岛周围筑堤坝,初成湖中湖,作为放生之所。后人在岛南湖中建造三座瓶形小石塔,称为“三潭”,清初岛上又加营建筑曲桥,堂轩,沿内湖环植木芙蓉,复经清光绪间退休将领彭玉麟在此营造别墅,小瀛洲初具风貌。风景迤逦丽、景色幽深,空间多层次变化,建筑布局巧夺天工、匠心独运,尤以中秋之夜,三潭石塔印明月的景观享誉中外。这里,岸上金桂婆娑,柳绿花明,与岛中雕栏画栋的建筑相映成趣,达到“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园中有苑,苑中有园;桥涵奇曲,怪石嶙峋;轩窗漏景,门庭纳新”的独特江南水岛巅峰艺术。主要景点有“开网亭”“闲放台”“先贤祠”“迎翠轩”“花鸟厅”“我心相印亭”“曲桥”“九狮石”等,以水中三塔、小瀛洲岛为核心观赏要素,以月夜里在岛上观赏月、塔、湖的相互映照、引发人们对禅境的思考、感悟。   三潭印月景观富层次,空间多变化,建筑布局匠心独运。从岛北码头上岸,经过先贤祠等两座建筑,即步入九曲平桥,桥上有开网亭,亭亭亭,康熙御碑亭,我心相印亭四座造型各异的亭子,让人走走停停,歇歇看看,或谈笑,或留影,流连观照,饱览美景。九曲桥东,隔水与一堵白粉短墙相望。墙两端了无衔接,形若屏风。但粉墙上开启四只花饰精美的漏窗,墙内墙外空间隔而不断,相互渗透。墙外游人熙熙攘攘,墙内却幽雅宁静,咫尺之间兀自大异其趣。                                              曲词:   

《三潭印月》

  扬眉


  西湖水恬澹啊,湖面泛舟船,   湖中有深潭啊,明月印水渊,   石塔来相照啊,一十八月圆,   相映、相印、相继啊,在心间、莫可言。     瀛洲落湖面啊,横竖格心田,   九曲桥身长啊,亭子样式全,   粉墙拱月门啊,漏窗两重天,   清雅、清静、清幽啊花影重、竹影颤。      一生随性操守廉,   放荡形骸不怕参,   选花神、敬湖神、却将妻妾立仙班;   万里长江战尤酣,   彭郎未夺小姑还,   铁血男儿啊痴情汉,梅落丹、意阑珊。   英雄千古事啊,而今化青烟。     石瓶小塔立啊,三角成等边,   皓月当空耀啊,孔中烛光燃,   每塔五个孔啊,三塔十五圆,   天上中秋月啊,水中月沉渊,   心中一个月啊,牢牢印心间,   皎洁、明亮、千古万古永不变,永不变。     西湖水恬澹,湖中有深潭,   一十八个月,月月圆。     

2、旅游指南:

  交通情况:杭州以“Y”字打头的公车都是旅游线,线路涵盖了所有西湖周围的景点,非常方便。建议如果时间比较紧张,可以乘坐游9环湖游,票价5元。   旅游小贴士:                      1.三潭印月游览时可在湖滨公园或花港观鱼处乘坐大型游船游玩;亦可租赁小船漫游,且在早晨或黄昏时最为动人。                      2.在三潭印月取景,环顾四周,处处都是好景,最美的当属于把雷峰塔和小石塔框在一起,出大片。




三、戏说写诗大家乾隆爷

  西湖十景之名源出南宋山水画。南宋祝穆《方舆胜览》、吴自牧《梦粱录》均有记载,当时的文人诗词也多有提及。十景皆傍近西湖或在湖中,最初的十景景目为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钟、曲苑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两峰插云。   至清朝,康熙帝南巡至杭,为西湖十景题字,并将“两峰插云”改为“双峰插云”;“雷峰夕照”改为“雷峰西照”;“南屏晚钟”改为“南屏晓钟”。但是不管你是天王老子帝王爷,学问上的事可不是你御笔说改就能改的,“双峰”老百姓说改得好,但“西照”与“晓钟”两个名称却未被人们接受,后人仍沿用南宋旧名。此后当地官吏将康熙帝御笔所书,刻石立碑,建亭恭护,至此,“西湖十景”石碑成为景点标志。   乾隆十六年(1751年)南巡杭州,在西湖边看到爷爷留下的御碑,他诗兴大发,给“西湖十景”每个景点各题了一首诗。后来,乾隆这十首诗,就刻在了相应的康熙御碑背面。使“西湖十景”景名更广为人知,不过诗却没有传播开来。且看他一首在“平湖秋月”御碑上题的诗:“春水初生绿似油,新蛾浣影镜光柔。待予重命行秋棹,饱弄金秋万顷流”。另一首是同年,他在“断桥残雪”御碑上的题诗:“想像银塘积素余,湖光山色又何如。近从赵北桥边过,一例风光入翠舆”。   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记载,清朝的乾隆皇帝当时已写诗39340首,这还不包括甲辰以后写的诗。另据郑鹤声著《中国文献学概要》载,乾隆“御制诗至十余万首,所作之多,为陆放翁(即陆游)所不及”。而且内容遍及经史子籍、政经文教、家、国个人大小事等,数量庞大、题材弙阔,融合漨汉誾文,前无古人,后难来者。   乾隆活了88岁,以其寿计算,平均每天写诗3首之多,而全唐朝2700多位诗人做了300年的诗,也只有48900余首,可见乾隆看来乾隆可算中国古代写诗最多的人了。但令人尴尬的是,乾隆皇帝一生写了这么多首诗,却没有一首能被后人记住或传唱,甚至后世根本不把乾隆纳入诗人行列,也太不给爷的面子啦,其中中个你自己琢磨去吧。




四、西湖十景命名的美学艺术

  中华民族“二元对立”、“中和平衡”的文化心理和思维方式,汉语使用“偶对为佳”、“四言为正”的审美情趣,以及古典文学创作中追求奇特想象、精巧构思、生动形象的浪漫艺术思维,都深刻地影响了“集称景观题名”的命名方式。   

1、形象的美

  “西湖十景”题名的结构,从语言形式表层而言,形成了语言风格简约凝练之美,从深层语义角度讲,其语法成分关系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在理解上灵活自由,可以作多向理解,从而解放了想象空间,扩展了语义内涵,独具含蓄想象之美。它体现出深厚的意蕴美,不仅是一种文化景观的再现,更是一种文化意象的体现。比如“三潭印月”,就为人们展现了夜西湖月光、波光、塔影交相辉映,湖中有月,月中有塔,塔孔中又有月的一幅令人陶醉的美丽画面。为了营造意蕴美,“西湖十景”的景名在意象的选择和组合以及意境的营造上有很高的要求。   “西湖十景”景名在语言形式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学价值,集中表现为音律美、结构美以及意蕴美。每个景名都是四字格式,四个音节巧妙运用汉字的四声和平仄,读来抑扬顿挫、起伏相间、节奏鲜明、朗朗上口,极富音律之美。三代“西湖十景”之我都非常注重声调的搭配,既有规律性又富于变化,从而在音律节奏上达到很好的审美效果。  

   2、文字的美

  西湖是自然湖,更是人文湖。文化是西湖的灵魂和根基所在。“西湖十景”的题名之所以能够广泛流传,成为西湖的标识,除了美学上的价值,另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些景名将抽象的西湖文化具体化,以强烈的文化特色来强化人们对西湖文化的记忆。   首先它体现景点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西湖十景”每一景的背后都有着众多的歌谣、传说、典故,是杭州西湖千百年来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缩影;其次,它所展现地域的江南文化意蕴。三代“西湖十景”景名秀雅、柔媚、温润、幽玄、舒缓,独具“花轻如梦”、“细雨如愁”的江南文化气质。这也体现出了地域文化对景观题名潜移默化的影响。   “西湖十景”的每一个景名都体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这是命名者将各种文化要素进行精心的整理、选择和加工的结果。   

3、功能的美

  命名是一种社会语言活动,其本质是通过命名活动使命名所指的对象(所指)与命名本身(能指)固定地对应起来,以实现其指称功能。而理据是名与实之间的桥梁,做到名实相符也就是要讲求理据。   不仅如此,命名还具有呼唤功能,名称是人们对于所指对象的第一印象,能否唤起人们的认知感官,形成一个好印象也十分重要。   从命名功能角度来看,“西湖十景”的命名呈现出与其他事物命名,以及一般景区命名不同的功能特征。    

 4、集称的美

  在命名学,将“用文学语言给景区、景点、景物命名”称为“景观题名”,将“通过8-10个四字景目组成一个景观系列”的做法称作“景观集称”。   景观集称是中国的原创,为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和文化传统,不仅在历史上盛行,并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生命力。产生最早的是北宋年间宋迪的“潇湘八景图”,然而,产生时间早、影响范围大且完整流传的代表作当属南宋的“杭州西湖十景”。



  

五、景观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杭州西湖它不仅是一个自然湖,更是一个人文湖,它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产物,这种基因是无法复制的。西湖是“自然与人类共同的作品”,春来“花满苏堤柳满烟”,夏有“红衣绿扇映清波”,秋是“一色湖光万顷秋”,冬则“白堤一痕青花墨”。名自景始,景以名传,恰恰故有“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等景名流传于世。名中有诗,名中有画,以命名艺术之美点化自然山水。   “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西湖十景各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所以无论杭州本地人还是外地山水游客,都津津乐道,先游为快。1985年杭州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的“新西湖十景”评选活动,也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于2007年举行的“三评西湖十景”活动,更是进一步打响了西湖品牌,提升了西湖和杭州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力,每次评选都极大地提高了西湖和杭州的知名度、美誉度。   2007年5月8日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作为文化景观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1处“世界遗产”。


《水调歌头·杭州》

扬眉


净寺晚钟响,月影落三潭, 雷峰夕照湖畔,潮水六和湾。 柳浪飞莺涤岸,虎跑双峰烟树,满陇桂花宣。 天宝物华地,梁祝结书缘。


吴人俊,越人雅,喜清谈, 花雕老酒酣畅,龙井问茶轩。 水墨江南明暗,诗话西湖晴雨,放鹤小孤山。 华夏第一郡,安逸乐悠闲。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