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杭州 · 西湖十景

 百一夫 2020-10-23
西湖,又称西湖子,位于杭州西部,三面环山,一面临市,风景名胜甚多,其山水之胜,园林之美,为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
西湖之景,由一山(孤山)、两堤(苏堤、白堤)、三岛(阮公墩、湖心亭、小瀛洲)、十景(断桥残雪、平湖秋月、曲院风荷、双峰插云、苏堤春晓、三潭印月、花港观鱼、南屏晚钟、雷峰夕照、柳浪闻莺)构成。

西湖之美,美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中各具美态;晴中见潋滟,雨中显空蒙;无论雨、雪、晴、阴,在落霞、烟雾下都能成景;“淡妆浓抹总相宜”。


一、断桥残雪
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
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
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唐 · 张祜】


断桥,位于西湖北部白堤的东端,背靠宝石山,面向杭州城,是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点,视野开阔,是完整观赏西湖南、北水域景观的最佳地点,尤以冬天观赏西湖雪景为胜。

每当西湖雪后初晴时,日出映照,断桥向阳的半边桥面上积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桥面一痕,仿佛长长的白链到此中断了, 呈“雪残桥断”之景观。
中国家喻户晓的民间爱情故事《白蛇传》的主人公白娘子与许仙相识于此,断桥成为拥有爱情象征意义的、最富盛名的桥。
二、平湖秋月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连天。
放生鱼鸟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浪能令山俯仰,风帆似与月装回。
未成大隐成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北宋 · 苏轼】


平湖秋月,位于西湖孤山东南角的滨湖地带、白堤西端南侧,是自湖北岸临湖观赏西湖水域全景的最佳地点之一,尤以秋天夜晚皓月当空之际观赏湖光月色为胜。

平湖秋月景观完整保留了清代皇家(17-18世纪)钦定西湖十景时 “一院一楼一碑一亭”的院落布局。
从南宋时起,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留传千古的明万历年间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画中,《平湖秋月》一图也仍以游客在湖船中举头望月为画面主体。
现在的平湖秋月景址,是康熙三十八年以后才确定下来的。
当时将这里原有的龙王堂为御书楼,楼前铺建跳出湖面的石平台,台周围以栏杆,旁构水轩,悬挂康熙御题“平湖秋月”匾额,后人又勤石建景碑亭于其左。
虽然平湖秋月景区的实际面积在西湖十景最小,但它的展示面积确是最大。
跌宕起伏的山峦缭绕着轻薄的迷雾是她的轮廓,灯火斑斓的楼台掩映在桃柳的枝桠间是她的眉宇,一湖暗蓝的外西湖湖水荡漾着一轮皎洁的明月是她的眸光。人们在此寻访和体味到历史的悠长,文化的幽深。

三、曲院风荷
避暑人归自冷泉,埠头云锦晚凉天。
爱渠香阵随人远,行过高桥方买船。
【南宋 · 王洧】


曲院风荷,西湖北岸的苏堤北端西侧22米处,在苏堤之右,靠北山路,以夏日里观风中之荷而著名。
曲院风荷,视觉上具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特色。
曲院,原为南宋(1127-1279)设在洪春桥的酿造官酒的作坊,取金沙涧之水以酿官酒。因该处多荷花,每当夏日荷花盛开、香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处飘溢,有“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意境。
四、双峰插云
浮图对立晓崔巍,积翠浮空霁蔼迷,
试向凤凰山上望,南高天近北烟低。
【南宋 · 王洧】


双峰插云,西湖西部群山中的南、北两座高峰及西湖西北角洪春桥畔的观景点构成。是观赏西湖周边群山云雾缭绕的景观。
古时候南高峰、北高峰是西湖群山中喧盛一时的佛教名山,在唐宋时各有塔一座。在春、秋晴朗之日远望两峰,可见遥相对峙的双塔巍然耸立,气势非凡。每当云雾弥漫,塔尖于云中时隐时显,恍若云天佛国。
南宋时,两峰插云成名并跻身西湖十景之列。
五、苏堤春晓
柳暗花明春正好, 重湖雾散分林鸟。
何处黄鹂破暝烟, 一声啼过苏堤晓。
【明 · 杨周】

苏堤,位于西湖的西部水域,西距湖西岸约500米,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它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湖泥构筑而成的。
苏堤是跨湖连通南北两岸的唯一通道,堤上建有六桥,自南向北依次命名为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后人为纪念苏轼,将此堤命名为“苏堤”。
苏堤自北宋始建至今,一直保持了沿堤两侧相间种植桃树和垂柳的植物景观特色。春季拂晓是欣赏“苏堤春晓”的最佳时间,漫步在堤上,新柳如烟,春风骀荡,好鸟和鸣,意境动人,故称之为“苏堤春晓”。
有诗云:树烟花雾绕堤沙,楼阁朦胧一半遮。
苏堤望山桥南面的御碑亭里立有康熙题写的“苏堤春晓”碑刻。
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足见它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

六、三潭印月
西湖环岸皆招堤,楼阁晦明如卧披;
保宁复在最佳处,水光四合无端倪 ;
车尘不来马足断,时有海月相因依。
【北宋 · 秦观】


三潭印月,位于西湖外湖西南部的小瀛洲岛及岛南局部水域,是杭州西湖最具标志性的景观。
三潭印月以水中三塔、小瀛洲岛为核心观赏要素,以月夜里在岛上观赏月、塔、湖的相互映照、引发禅境思考和感悟为欣赏主题。
小瀛洲岛是西湖最大的岛屿,在明万历间(16世纪)浚湖堆土而成,呈“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田”字形格局,是江南水上园林的经典。全岛以亭台楼阁配以传统花木构成色彩绚丽的景致,有“开网”、“亭亭”、“迎翠”、“闲放”、“我心相印”等亭、榭、楼、台。
石桥曲折有致,漏窗空灵深远,花木扶疏,倒影迷离,置身其间,有一步一景,步移景异之趣。与岛内外水光云天相映,象征了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蓬莱仙岛。

苏轼疏浚西湖后,为了显示湖泥再度淤积情况,在堤外湖水三个最深处立了三座瓶形石塔以示标记。三个石塔,亭亭玉立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
中秋月明之夜,皓月当空,灯光从塔中透出,宛如一轮轮明月,倒影在湖中。月光、灯光和湖光交相辉映,月影、塔影、云影相互映衬,有空中月、水中月、塔中月,还有赏月人的心中月,三潭印月因此得名。

七、花港观鱼
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
最是春光萃西子,底须秋水悟南华!
【清 · 乾隆】

花港观鱼,位于西湖西南、苏堤映波桥西北197米处,介于小南湖与西里湖间,三面临水,一面倚山,以赏花、观鱼为景观主题。

花港观鱼在南宋时(12-13世纪)的官员卢允升的别墅内,因所在位置水域名花港,别墅内凿池养鱼,故名“花港观鱼”,宫廷画师创作西湖十景组画时将它列入其中,由此而名声远扬。

古时这里只有一池、一碑、三亩地,现存御碑、御碑亭、鱼池及假山等遗址。御碑分为阳文和阴文双面,是康熙和乾隆祖孙两个皇帝分别题的字,这在我国碑林史中仅此一块。 乾隆做诗有:“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之语。
八、南屏晚钟
净寺何年出,西湖长翠微。
佛雄香较细,云饱绿交肥。
岩竹支僧阁,泉花蹴客衣。
酒家莲叶上,鸥鹭往来飞。
【明 · 王思任】


南屏晚钟,位于西湖南岸的南屏山一带,以南屏山麓净慈寺钟声响彻湖上的审美意境为景观主题。
南屏山在杭州西湖南岸、玉皇山北,九曜山东。主峰高百米,林木繁茂,石壁如屏,山脚下是始建于公元954年的净慈寺,净慈寺与灵隐寺是并峙于西湖南北的两大佛教道场之一。
“南屏晚钟”即指净慈寺傍晚的钟声,是西湖十景中问世最早的景目。
南屏晚钟与雷峰夕照隔路相对,塔影钟声组成了西湖十景中最迷人的晚景。
每当佛寺晚钟敲响,钟声振荡频率传到山上的岩石、洞穴,随之形成悠扬共振齐鸣的钟声,钟声清越悠扬。
北宋画家张择端曾经画过《南屏晚钟图》。尽管此图远不如他的《清明上河图》那么蜚声画坛,但却被记载于明人《天水冰山录》中。
南屏晚钟今已成为杭城除夕夜迎新辞旧的撞钟活动场所。
九、雷峰夕照
烟光山色淡溟蒙,千尺浮图兀倚空。
湖上画船归欲尺,孤峰犹带夕阳红。
【元 · 尹廷高】


雷峰塔位于西湖湖南、净慈寺前的夕照山上,“雷峰夕照”因晚霞镀塔,佛光普照而闻名,以黄昏时的山峰古塔剪影为景观主题。
雷峰塔建于五代(975),是吴越国王钱弘俶为庆祝黄妃得子而建,初名黄妃塔。因建在当时的西关外,故又称为西关砖塔。曾与保俶塔形成西湖南北两岸的对景,佐证了佛教文化的兴盛对西湖景观的直接影响。
雷峰塔之所以远近闻名,与中国四大民间爱情故事之一的《白蛇传》有很大的关系。相传,法海和尚曾将白娘子镇压在塔下,并咒语:“若要雷峰塔倒,除非西湖水干。”从而使雷峰塔成为爱情坚贞的象征,赋予了西湖景观丰富的历史内涵。
十、柳浪闻莺
柳阴深霭玉壶清,碧浪摇空舞袖轻。
林外莺声啼不尽,画船何处又吹笙。
【明 · 万达甫】


柳浪闻莺,位于西湖东岸钱王祠门前水池北侧约50米的濒湖一带,分友谊、闻莺、聚景、南园四个景区,以观赏滨湖的柳林为景观主题。
南宋(12-13世纪)时,这里为帝王御花园,称聚景园,因园中多柳树,风摆成浪、莺啼婉转,故得题名“柳浪闻莺”。
如今,“柳浪闻莺”依然保留了传统的柳林特色,柳丛衬托着紫楠、雪松、广玉兰及碧桃、海棠、月季等异木名花。
漫步其间,且行且听,柳丝拂面,莺鸟鸣啼,一派生机盎然。
这里也是欣赏西子浓妆淡抹的观景佳地,临水眺望,视野开阔,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
我这一生,读过很多书,走过很多路,饮过很多酒,见过很多人。
(百一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