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根牙磐错的资本市场,个人投资者如何从中觅得生机?

 有智慧不如趁势 2018-12-17

正应了那句话:潮退之时,才知谁在裸泳。

 

然,裸泳者众,在牛短熊长、一赚二平七亏的A股,哪里值得大惊小怪。

 

最须在我们内心深处自我拷问的,仍是那个已经蒙灰太久的命题:我们明明经历了那么多次周期沉浮,交了那么多学费,但我们用以投资决策的“锚”,却为何仍屡屡失灵?

 


从信息墙到扭曲的决策力场


 

任何投资决策都是现实环境、现实条件下的产物,但对于内外部宏观环境,我们除了保持敬畏,其实别无选择。

 

我们能选择的,是基于各只股票对应的上市公司,其商业模式、竞争优势与风险因素的判断、跟踪与甄别。

 

但就是这件事,对于9.9成的投资者来说,始终知易行难——放置于10年前,是受制于信息的绝对不对称;而在今天,则是信息的过载。

 

试问,哪位投资者的手机上,还没有下载与关注几个APP与微信公众号,第一个是股票论坛,第二个是资讯快报,第三个是大V带你炒股,第四个是不看就会错过几个亿的独家研报……

 

信息大爆炸之下,投资者每天所获取的信息量,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使得投资者看着看着就迷失在信息的海洋里。

 

若只是提供客观专业的视角也罢,恐怖就恐怖在,各种煽动性极强的信息内容诱导之下,基本没有财务基础的个人投资者,最后沦为接盘侠而不自知。

 

远的不说,仅就今年这一年之中,某号称估值十亿元计的知名财经自媒体大号,在年初开出的荐股名单,一年之内收益多在负20%以上;还有在论坛中公开实盘演练的投资者大V,代客理财产品,净值直插0.5以下;遑论那些以消息/事件驱动为核心商业模式的二道贩子平台,更是连韭菜根也不放过。

 

这些,只是一座冰山的可见部分。在水下,以上市公司为核心的巨大躯干上,隐匿的秘密更是难以洞悉:

 

一张精美的PPT造就一场生态化反幻象,就能引得百亿资金奋不顾身;1000个微信公众号,串联在一起,便号称传媒大鳄,硬是要卖出30亿的的价格;一家卖板砖的上市公司,今天叫“多伦多”,明天叫“凹凸凹”,哪里有风口奔哪里,究其主业是干啥的,自己说起来都语焉不详……

 

显见,10年前是信息墙,今天则是信息过载导致的决策力场扭曲,这样的客观现实,正是大多数专业能力匮乏的投资者,最终投资决策失灵最显性的原因之一。

 


市场需要自我进化的专业看门人


 

股票投资没有常胜将军,自然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关秘籍。这是常识。而常识,却是普通投资者最大的天敌。

 

翻开所谓不同股票投资门派的教科书,基本投资决策常识,莫过于基于不同风险偏好进行针对性设置,例如:

 

对于入门级投资者来说,价格策略和涨跌幅策略,是最适合的;

对于稍有经验的投资者来说,止盈止损、反弹买入和回落卖出策略,是最适合的;

而在震荡行情中,网格交易策略,通过预设低买高卖策略,反复循环赚取差价,是最适合的;

如果遇到账户中有多余资金,又苦于无股可买的时候,国债逆回购策略,是最适合的……

 

这些策略,说是常识,但也是历经长期市场淬炼,提纯出的结果。在扭曲的决策力场中,大部分提供投资参考的民间平台,仍处于成长的青春期,心理波动极大,拼的只是大嗓门,实则并不具备提供如是模型工具的能力。

 

投资没有捷径,获取与积累这些常识,仅在当前的时空里,还是需要回归正道,依托市场中那些能够提供这些常识性决策工具的持牌机构。虽然这类老牌券商,看起来似乎过于严肃,但它们都会为自己的招牌负责。

 

熊市是最好的照妖镜,也是最佳的试金石。翻阅公开研报便可知,在当前深度熊市的寂寥夜空中,扭曲力场里各路草台班子噤若寒蝉,星光闪烁之处,唯剩券商阵营里几位中流砥柱式的首席经济学家,一如海通证券姜超、中泰证券李迅雷等。

 

尤其我们谁都知道,这些机构的最大优势就摆在明处:他们有市场中最充足的专业人力,长期沉浸在各大头部行业与上市公司之中,有最确凿的信息数据,是市场中最有定价权的群体。

 

诚然,与那些大嗓门的晚生相较,老牌券商们的劣势也是一目了然:正襟危坐太久,并不精于传播这门学问。这里仅举一个栗子,就看他们的研报格式,今天与十几年前别无二致。

 

对比下不同时期的明星上市公司,十年前最耀眼的是“煤飞色舞”,今天则已经是二次元的B站。新经济已经一日千里,这些股票投资专业看门人,仅在传播策略上,不少看起来确实已与时代格格不入。

 

如是,摆脱扭曲的力场,使投资决策回归常识,尚需要专业看门人的自我进化。而在这个问题上,种种迹象,各家老牌券商已处于高强度厉兵秣马状态之中。

 

这里仅以当前券商移动APP端用户粘性最强的头部平台海通证券为例,作为当前最核心战略选项,这家老牌券商正在自上而下,举全员之力,升级重塑其手机及PC端应用软件的用户体验:

 

海通证券跨出这一大步,起点正是长期困扰整个行业的“股票投资决策痛点”:即如何利用产品辅助客户决策。

 

在通享会员的服务体系中,海通证券广撒英雄贴,在投资者群体内有相当认可度的业界大V,将相继进驻,进行持续性的价值投资内容分享。同时,海通证券的全体首席,亦将定期在该平台出镜直播,与投资者即时互动。

 

 

在智能化这个炙手可热的关键词上,海通推出了升级版的“海量智投”服务,强调以“更短的时间,更准的决策”为核心理念,整合300多个热门主题,400多个选股因子,完美契合不同投资者的选股逻辑,辅助用户进行投资决策;同时,其还率先在行业中采用了个性化的智能信息推荐机制方式——这种能够让投资者从海量资讯中,第一时间获取自己所需要的针对性信息内容的方法论,颇有向“当红炸子鸡”今日头条取经的意味。

 

不难看出,海通证券APP端的重塑,在理念上进行了极大的转向调整:即完全向用户体验回归,而不再端着过去年间的兀自思维不放。最能体现这一点的,仅以两例说明:会员体系全面升级改版为“e海通财·通享会员”,其部分服务注册即享,并不需要开户;而全新升级付费会员体系,在价格上仍将维持原价不变——用俗话说,就是加量不加价。

 

 

相信在海通证券的先行促动之下,更多的老牌券商,都将会迅速跟进,提供与时俱进的用户体验,进而对扭曲的决策力场,产生极大的复原效应。

 


最后的话


  

从信息墙,到信息过载所致的扭曲力场,仅仅是影响我们股票投资决策最显性的那个原因。

 

在此之外,很多人比笔者更清楚,要成为一名具有专业素养的投资者,仅仅依靠外部工具是难以达到既定修行境界的,这更取决于所在能力圈范畴内专业知识的日积月累与自身方法论的逐渐成型。

 

但在一个个人投资者以亿人计的股票市场中,无法强求每个人都能跻身专业维度;而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们唯有更加寄望于那些有着深厚底蕴积淀的持牌机构不断自我进化,以及那些有远大理想的新生代投资决策信息平台向专业化机构不断靠拢。

 

只有如此,被广大投资者寄予厚望的A股,才能在更大的不确定性面前,保持自己的韧性。

 

如是说来,A股的2018,既有利润巨大回撤与亏损的不幸,也有让我们冷静明辨其中痛因的幸运。但愿这种切肤之痛的反思,能让市场里的专业机构认清自己的担当,以支撑他们每个得来不易的用户,在异常艰苦的投资之路上走到最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