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骨文的发现,有力地震动了晚清学界,强有力的打击了疑古思潮

 潇潇雨ekg9m5f4 2018-12-17

甲骨文的发现,有力地震动了晚清学界,强有力的打击了疑古思潮

今天小编要带给大家的文章是有关于甲骨文的发现,甲骨文的出现在历史上曾掀起了一股浪潮,它也标志着我国最历史的研究更加深入一步。话不多说,快点和我一起看看今天的文章吧!

相传19世纪末,清末国子监祭酒王懿荣患疟疾,吃中药时发现了甲骨文。国子监祭酒是清朝教育文化机构的最高长官。王懿荣不但品格高洁、才学出众,而且有着深厚的国学功底。此后,王懿荣不惜重金购得甲骨1500多片,经他研究发现,被作为药材出售的龟甲残片竟是早于周代金文的殷商文字。甲骨文的面世立即震惊国内外学术界,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但是这些神秘的古文字,确切的年代究竟在何时,又出土于何地,迷雾般笼罩在学者们心头。

然而,就在甲骨文发现的第二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时任京师团练大臣的王懿荣不堪侵略者的烧杀抢掠和清王朝的无能,愤而投井自尽。此后,一批饱学之士前赴后继投入到甲骨文的搜求、流传和研究中,其中最著名的当推罗振玉和王国维。罗振玉年轻时在刘鹗家中任家庭教师,初次接触到了甲骨文,随即便产生了破译3000年前古文字的愿望。正是在他的建议下,刘鹗编纂出版了《铁云藏龟》一书。

直到1908年,甲骨文发现10年后,罗振玉才千方百计地了解到甲骨的出土地在安阳小屯村。这一发现就像甲骨文初见天日之时,一下震动了学术界,因为只有找到它的真正出土地,才能使甲骨文的研究工作纳入到规范和科学的轨道上来。就是说只有知道了甲骨的出土地和它的地层关系,才可以做进一步的研究。1908年和1911年,罗振玉先后两次委派古董商范兆庆和其弟罗振常及妻弟范兆昌前往安阳小屯勘察与收购甲骨,共得甲骨12500余片,其中有几片大块肩胛骨,正反两面都有字,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罗振玉先后得甲骨3万多片,他根据自己所得甲骨,编纂出版了《殷商贞卜文字考》、《殷墟书契前编》、《殷墟书契菁华》、《殷墟书契后编》《殷墟书契续篇》等多种考释甲骨文的书籍。罗振玉根据甲骨文记载的内容,考证出安阳河即《水经注》中的水,小屯正是《史记·项羽本纪》中“洹水南,殷墟上”之殷墟,为盘庚迁殷之“殷”地,并且考释出商代自成汤至帝辛时期商王名谥22个,还将甲骨文中的人名与《史记·殷本纪》中商王的名号进行了对比,发现其中大部分是一致的,由此证明《史记·殷本纪》的可靠性,这为王国维依据甲骨文全面、详尽地考证殷商史开拓了道路。

甲骨文的发现,有力地震动了晚清学界,一时间许多官僚、富商、学界名流都对甲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著录、搜集、考证之风蔚然兴起,给当时僵死的学界以极大的冲击。但是急流勇进之中,亦不乏极度厌恶和抵制者,同时发出了与新兴“罗王之学”的不谐音。早在甲骨文发现之初,就有人对这突然间兴起的东西提出质疑,尤其是日本学者,竟然认为这是中国人伪造的东西。当时日本研究汉学的东京学派十分蔑视中国古代文化,认为一切先秦典籍都是后人伪造的。当甲骨文出现之时,他们大为惊异,一口咬定是中国古董商骗人的招数。但是大多数日本学者在事实面前,最终放弃了怀疑的态度,转而开始积极收藏和研究甲骨文。

在中国,同样也有一批学者,公然宣称甲骨文是伪造之物,一向以激进革命著称的章太炎就是一个典型代表。章太炎(1869-1936),浙江余杭人。早年参加维新改良运动,后来追随孙中山,为中国同盟会成员。他一生追求革命,以报纸舆论反对腐朽的政府,曾多次入狱,而临危不惧。章太炎长于治学,传统文化功力精深,人称“国学大师”。他的大部分著作收录在《章氏丛书》、《章氏丛书续编》《章氏丛书三编》中。然而这样一位饱学之士,竟然面对埋藏地下3000年之久的古老文字惊恐万状,并表示出极度的反感,将其视若大逆不道,定要置于死地而后快。他专门作《理惑论》,一方面矢口否认甲骨文,一方面恶言中伤罗振玉,对其进行谩骂与嘲弄。

而此时,疑古派的领袖人物顾颉刚却一再表示对“罗王之学”的赞同与向往。他在《古史辨》第一册序言中说,他是采取积极的疑古方法,不同于今文家打倒一切的传统古史,唯一的希望是从甲骨文字研究中,建立起一部真实而有科学证据的古史。他说:“我始知他们(罗振玉、王国维)对于古史已在实物上做过种种的研究…我知道要建设真实的古史,只有从实物上着手的一条是大道。”顾颉刚他们深知,要想建设起被他们破坏掉的“伪史”系统,只有从实物出手,进行研究才是唯一的出路。在甲骨学的发展史上,还有一位可敬佩的人物,他同罗振玉一样具有渊博的学问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并对甲骨文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就是王国维。如果说罗振玉通过对甲骨文的深入研究,把殷商神秘的大门撞开了一道缝隙的话,那么王国维则更为神奇,他以甲骨文为武器,彻底炸塌了商王朝沉重的大门,揭开了殷商研究的帷幔,使学者们可以自由窥见其中的玄秘。

王国维是罗振玉的学生,他得益于罗振玉的提携和赏识,很快脱颖而出成为史学界一颗璀璨的明星。王国维早期的著作思想激进、文笔犀利,俨然是一个文化急先锋。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王国维同罗振玉一同东渡日本。在日本一边学习,一边协助罗振玉编辑、考释甲骨文、金文等项工作。这一时期他在罗振玉的影响下,开始转移志向,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经学和古史的研究中。1915年,王国维撰写了《殷墟卜辞中所见地名考》及《三代地理小记》等文章,开始对甲骨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1916年王国维从日本回到上海,发表了《殷卜辞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这两篇文章虽然篇幅不大,但却像两颗重磅炸弹在国内外学术界同时引爆。文章从商代先公先王入手,破译了商王朝的祖系,界定了商代祖先的时代称谓,并根据称谓来判断甲骨卜辞的时代,在某种程度上验证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庙号,并纠正了书中有关商王朝世系的部分错误,解了殷商史上一些重大疑难问题。

王国维的重大贡献,还在于他突破了罗振玉的研究局限,将卜辞对照的范围由《史记》扩大到《山海经》、《竹书纪年》、《楚辞》、《书本》、《吕氏春秋》等多种古文献,他成功地纠正了《史记》中误记或以通假字记载的一些殷商先公先王名号,证实了《史记·殷本纪》记载的殷商王室世系的可靠性。这从另一方面也证实了《史记·夏本纪》的可靠性,至少可以说《夏本纪》中有关夏的世系有可考性。这无疑对于当时正在兴起的极端疑古思潮是一个有力的冲击。王国维的学术思想是革命的、科学的,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影响深远,从而也奠定了他在中国史学界的崇高地位。

今天的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看完以后有什么感受呢?如果喜欢今天的文章的话可不要忘记给我们点赞收藏哦,如果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或者给我们的建议也欢迎大家发表在评论区,小编都会仔细看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