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之《异法方宜论篇》解读六

 康泰wjr图书馆 2018-12-18

《黄帝内经素问》之《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原文。


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原文】:中央者,其地平以濕,天地之所以生萬物也眾。其民食雜而不勞,故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蹻,故導引按蹻者,亦從中央出也。


这个中就是我们说的这个中原地区,相当于现在的就是江淮平原这一代,江淮平原,包括了我们现在说的河南安徽,就是淮河流域这一带,它处于长江和黄河的中间,往东呢就是江苏山东,靠海了,往西呢就到了这个湖北四川这一代,所以我们说的中央者,是指的河南安徽这一带,相当于中原一部分储地。


其地平以湿。”这一带呢,特点是地势平缓。我们就管它叫平原,华北大平原往南的延伸,就是江淮平原,这个平呢,大家可能没有感觉。黄河大堤叫什么河?悬河。为什么叫悬河?就是说它从黄土高原比这个华北平原高一千米的地方冲下来以后,就一马平川了,所以历来为什么说,中原老发这个洪水,就是它那个地势一过了三门峡以后,就是一泻千里,你如果不用一个很有强有力的大堤约束它,束缚它的话,它就是叫龙摆尾,总是在变换河道,建国这么多年以来,黄河基本上没有决过堤,但是呢,你看一下这个地势以后你就能感觉到就是什么叫其地平,你再看看黄泛区形成的那种沼泽,还有这种小块的沙漠以后,你就能感觉到它那种湿,所以它这种地势环境呢,就造成了一种现象,什么现象呢?就是后面说的,这地方呢非常适合人类居住。黄泛区,就像尼罗河一样,它泛滥一次呀,它带来什么呢?它带来的就是一片肥沃的土地,泛滥完了,你在上面一种庄稼,收成也非常好,所以呢它比较容易养活人,但是它泛滥的时候,洪水冲走了我们的房屋啊建筑,也淹死很多人,但是呢它又带来一个新鲜的这种土壤和土地,所以说它“天地生万物也众”,是这个意思。


黄河,它从黄土高原,就是从陕西山西的交界,从北向南奔腾而下,到了三门峡这儿出来以后呢,就是一马平川。它裹挟大量的泥沙,是它的天性。不然它不叫黄河。古代有一句话叫“圣人出,黄河清”,就是说圣人出来有多难,出现一个圣人有多难。所以建国以后修了一个三门峡水库。但是它没有考虑到带那么大的泥沙和淤泥。所以建着建着,慢慢就把这个整个水库给淤塞了。而且它把上流的那个就是陕西的那个渭河平原,一建水库就要淹上面,这是一个比较这个惨痛的一个教训。现在就是在小浪底,又修了个水库,它就充分认识到了黄河带来这个泥沙的这种危害和性质,所以它每年都有“冲沙”,就是让这个大量水“哗”一下一出,就把这个黄河的这个故道里面的淤滞这些泥沙,蓄势然后带着气往下一走。这样的话就能把黄河故道,就是现在大堤约束起来的黄河这个水道里面的泥沙慢慢一层一层往下刮。原来黄河一流,然后泥沙一沉淀,咱们就得加固大坝。加固大坝呢就垫高,慢慢垫高垫高,那黄河就成天河、悬河,就悬在我们头上的一把利剑。开封有个铁塔,黄河那个水道跟那开封铁塔是一般高。所以这么一大盆水要是冲下来的话,那确实是个大问题。所以为什么说河南人民生活的灾难深重,一个是黄河,一个淮河,一发水,好不容易积蓄起来一点家业,一冲就没了。这就是水患,历来就是水患。


其民食杂而不劳”。中原地区有这么一个特点,就是物产也出产得比较丰富,黄河泛滥有弊也有利,就是出产的这个植物呢也比较丰盛。这就出现了个什么问题呢?就是说人们不必活得、劳作得太辛苦,就能有养家糊口。你像东边靠海的人们还可以去打鱼;西方金石之域土地比较瘠薄,人活得也比较艰难;北方游牧民族你得养牛放羊;南方呢,你就是那种还得去发酵,吃着一些这个发酵的食物,都比较辛苦。而中原地区呢,相对来说容易一点,所以呢,他不必很辛苦。这个“劳”的意思啊,我们讲就是繁体字“勞”上面有两个“火”,底下是一个用力。也就是说,本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够了,这个“劳”的意思就是有点加班的意思。但是这种不必很辛苦是不是就不得病了呢?


南方人是什么?挛痹。挛是抽筋。给大家讲这个抽筋啊,举个例子,我们看那个运动员就是,足球运动员在场上奔跑过度以后,就一个反应——倒在地下抽筋。这个抽筋就叫痉挛,这叫挛。这时候就给他,把他的脚尖往后扳,这叫治疗“挛”,这就是什么?过劳的人会出现“痉挛”。


那么反过来说,不劳的人会出现什么?这就是跟那个“挛”相对的反义词叫痿。痿就是病字边里面一个委员、委员长的委。痿是什么意思?过度松弛。就是不来劲,起不来。为什么叫阳痿呢,过度运动会导致痉挛——抽筋。过度地不动会导致什么?痿厥!这叫用进废退!不要走极端。这个食杂而不劳的人容易出现的第一个是“痿”——肌肉不能用,或者肌腱不能发力。第二个叫“厥”。


【痿和厥】


厥叫厥逆,就是气血倒流。我们说四肢厥冷,什么意思?就是气血到不了四肢上。一个叫营气,这个营气走在血脉当中。它是什么?先是动脉,就是离心的,就是从心脏出去的。然后又从静脉,回流。还有一套系统就是在细胞间,不在血管里面,在细胞间,慢慢儿地渗透的这路气呢,我们管它叫经络,经气。


这个经气呢,《黄帝内经》有两种学说。一种学说是从心往四肢末梢上走,然后再从四肢末梢再回来。但还有一种学说认说手三阳,手之三阳就是从手往脸上走;手之三阴,从胸往手上走;然后,足三阳呢,从脸往脚上走;然后足三阴,从脚往这个胸口上走。这是一直以来都在讨论的问题。


萧宏兹老师拜访的祝华英道长,通过内证内修的方式看到了这个精气的变化。他的解释呢,等于是非常好地把这个《黄帝内经》里面相对矛盾的这个学说统一起来。他内证实修观察到的,就是说,当你左手的这个精气,比如说阳经是往上走的时候,相对于你的右手的精气是往下走。他没有说固定手之三阳必须从手腕往脸上走,手之三阴必须是从胸往手上走。他是看到呢,是一个对立统一,左右平衡的这么一条线路。所以非常完美地把这个《黄帝内经》的学说呢,就等于是,综合整理了一下。这就说明这个中医也是内证内修的一门学问。如果你没有这个体验呢,那你就按古人告诉你的这么去做。


这个“厥”。什么叫“厥”?就是气血不往四肢末稍上走,就是气血倒流了。不往这个分枝上走,这叫“厥”。


那么这种人出现在什么情况下呢?抽烟的人你一抽烟手脚肯定要发凉,为什么呢?抽烟叫置之死地而后生。就是说,你突然吸入的空气里面氧气含量不够。大脑就处于一种应急状态,马上调动全身的气血,堪堪供应心脑。它舍了手脚,这是一种情况。


还有呢,就是说,人在冷天的时候四肢不够用,就是能量不够用的时候,它也会什么?舍弃末梢,然后呢,供应心脑。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什么?人们在发高烧的时候,发高烧的时候也是人蓄积自己所有的阳气和能量,去和外界的这些病毒啊、邪气作斗争;这时候呢,它也是舍弃一些枝节末梢的东西供人体需要。


所以你看很多发高烧的孩子,你摸他的脑门烫。你摸他的手冰凉。所以,伤寒论一句话叫:“热深厥亦深”呢!到底你说他是发烧还是发冷?如果小朋友发烧,送医院是很痛苦的,有什么办法在家庭急救,马上在家里面就可以做的小东西可以帮助小朋友呢?方法有很多。但是呢,小孩子发烧,一定要先辨证。你是受风了,还是受寒了,还是受热了?小孩子他是纯阳之体,他不怕寒,他怕热,而且他怕营养过剩,所以说,古人说句话:“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你别给他塞的太饱。所以现在小孩子一发烧,扁桃体一肿一大,人们都说:啊,感染了,发炎了,赶紧去打抗菌素,其实真是在害孩子。为什么?他其实就是吃了营养过剩,胃火太旺了往上顶,顶得自己扁桃体大了。这时候,你只要给他消食、化积,让他拉出一顿臭屎来,他那个烧就会退。但是我们现在就是隔靴挠痒。隔靴搔痒还不大正确,就是,简直就是有点胡治乱治,只要……他不管,退烧的方法有很多。如果给家人看病,给家人看病,你就观察上两天。让他自己烧,只要他不出生命危险。给外人看病是什么?给外人看病是来了就想帮助退烧。那退烧很简单呀!一发汗不就退了吗?但是呢,退了后热起来怎么办?这是什么问题?所以我们要从根本上,呃,治疗这个发烧,加上现在这种猪流感又在北京这么猖獗,第一要通肠胃。先摸肚子,肚子里面疙里疙瘩的,摸上巨痛,先摸肚子,先通肠胃,六腑先通了。这个热啊,我们管它叫釜底抽薪。就是你这个烧,为什么这么烧?你底下柴火太多了嘛,撤一点,好了。第二个呢,如果他确实高烧特别厉害的话,而且手又冰凉的话,怎么办?一看就是个邪热。就是说敌人烧了把火到我的体内了,那我怎么办?围魏救赵。把它的兵力给它分散了。那怎么办,我就给他捋胳膊。特别要捋这个手臂内侧这个三阴经。肺、心包、心。捋到什么,手慢慢发热了,然后呢,再在他的手尖上,就是我们说的这个中冲穴啊,就是中指的中间,针剌、放血。挤出来几滴,一滴、二滴黑血以后,他那个热能很快能退掉。这是指风热感冒啊,这是中了热邪。因为这个热邪跟寒邪不大一样。


那寒邪怎么办呢?寒邪的话就吃发汗药,或者推背,啊,推一下背。寒邪呢它经过大概要六个阶段,才能达到人的心。可是这个热邪呢,直接就是先是肺,然后心包,然后就到心了,就是温热之邪。所以大家呢可以用这些简单的物理方法,去先帮助孩子。


那怎么判断他是寒邪还是热邪呢?望、闻、问、切。有一个诀窍,着凉的人发烧,怕冷。他一边烧得很高吧,他一边要裹被子,他是要打寒颤,稍微门口漏点风他都难受。寒气。受热的人喜欢袒胸、踢被子。所以同样是发烧,一个在那儿自己要盖,一个呢要蹬被子,这大概是一个最简单的方法。


孩子病了或者自己病了时候,他其实是属于一种极度无助的状态。他这时候考虑什么问题?特别是家长。他考虑的就是什么?怎么能让自己最好没有心理负担。怎么叫没有心理负担呢?其实就是说不被别人谴责。不被别人谴责就是顺着大家的这个思路去做。我孩子发烧了我送到某某医院,然后挂上吊瓶。就是说这孩子被治坏治死了我心里没有负担。如果说你说孩子发烧了,我要用中医的方法去治。然后,治好了谁也不说。治坏了呢?那这个人就成了千古罪人。所以大家都是以这种,以最好的不担责任的方法给孩子治病。所以说我们在做中医传播的时候,其实就是希望帮助大家重新建立一个价值观。中医治疗外感效果是最好的,而且没有负作用。


有一次高烧。老百姓叫换脑子,如果你烧过来了,这孩子就等于说离那个成人又近了一步,这男孩子什么变声期、什么发育都跟这有关,但我们现在就是没有这个经验,或者是一碰到这个事就慌,或者一碰这个事就用一些误治法把它这个热,他不是把它散出来,而是把它压制住,这时候就把这个男人这个阳气扼杀在十二岁左右。但现在伤的阳气,就导致了我们现在看到很多问题,就是中国的爷们越来越少。娘娘腔越来越多。为什么?你追到根上12岁那个烧就没发好!没热出来!有一个学者她到美国生活,有一次她儿子也是在大概十二岁左右就发烧,她当时没有什么医疗保险,她在美国给中国的一个中医打长途电话,吓坏了,她也是烧到孩子说胡话,孩子说什么:“妈妈我走了,妈妈我走了!”吓得她那真是,魂不附体。中医在电话里给她开了一服药,后来这个孩子烧就退了。有趣的是什么呀?孩子烧退以后,性情大变,以前就是玩游戏,而且常跟他爹一块儿打游戏,没完没了。烧完以后喜欢学习,而且用英文写的作文,他是个中国人,半截跟他爹妈去的美国,他在他们班用英文写的作文,就是纯种美国人在一个班里面,他作文得是'A+',这个性情大变。烧出来了。幸亏没有医疗保险。这要是有医疗保险,送到医院,冷水一输,寒药一用,烧是没了,但是那个人'蔫儿'了,就被打痿。


这个药方《伤寒论》上有,《温病条辨》上也有。《温病条辨》上的就是我们用的叫热入心包,热入心包有个叫清宫汤,就是透邪外出的,就是把已经热到了这个热邪啊,攻到了你的心里面,都突破心包了。进去以后用清宫汤。这就是我们说到了那个瘚,所以踫到他手脚冰凉的时候呢,如果你判断他是受的是这种外感的邪热,你就用这个方法去把他的热邪呢通过手,然后指尖给他散出去。


还有呢就是如果他受的是那种寒邪,在伤寒论里面有专门有治疗这种厥证的有四逆汤,里面用的全是大热的药。意思就是说你的阳气不足以抗衡寒邪以至于你寒到了这种程度,有的老人说这个凉啊开始指尖凉,然后手凉。然后到胳膊肘,过了胳膊肘就回不来了,这就厥,就是厥了,就断绝的意思了。所以《伤寒论》里面有四逆汤,有通脉四逆汤,有白通汤,根据他的热邪的不同的程度呢去给他用这些药。须要在医生的指导下。


所以说厥有两种可能,受了热会有厥,受了寒也会厥。食杂而不劳,也会厥;吃饱了撑了也会厥。这种寒热呢,下面两个字就是我们看《神农本草经》里面经常提到。就是说这个出现伤寒寒热,什么寒热呢?


什么叫寒热呢?就是恶寒和发热,恶,恶的意思就是,厌恶的“恶”,啊,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那个'恶',寒热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这种外感病,就是不是发烧就是发冷,还有一种情况如果邪气在少阳时候,它叫往来寒热。就是比打摆子要轻一点,他是一会儿冷一会儿热,一会儿冷一会儿热。还有人左半身冷,右半身热,少阳证。就是邪在那个门轴那儿的时候,一会儿这个脚进来,一会儿这个脚出去。就是说你正气足的时候,它在门外面,你正气稍微一弱,它又探头探脑又进来了。这叫往来寒热,心烦喜呕。


还有一种寒热就是那个疟疾,被疟原虫感染以后,这人就打摆子,打摆子那就是热的时候烧到40度,冷的时候又像在冰窖里,这就是更严重的这种寒热。


所以呢,在中原地区的人呢他不像在其它方位那些地区人得病的那么明显。你想在海边的人,东方人,我们说了老吃那些鱼盐,他容易热中。就是出现热证,就是出现痈疡。它没有说他寒热。老在北方的人呢,喝牛奶,地势呢冰坼,然后呢容易脏寒而生满病,人也没说他得热症。偏偏就是在中原这儿那个人,左右逢源,热病也得,寒病也得,所以呢他得的病呢叫杂病。所以叫食杂而不劳嘛。所以说《伤寒杂病论》,为什么叫《伤寒杂病论》呢?其实伤寒和杂病是两回事,伤寒就是发热,发热的病叫伤寒,不发热的病叫杂病,这是一种解释。


这个《伤寒杂病论》它的“伤”,什么叫伤?熟悉的事一问陌生了。伤啊,它有特定含义,古人讲究,不像我们现在这就胡说八道。古人定义很明显,伤,皮,曰伤,叫表皮破损叫伤。什么叫疮?疮就是到肉了。肉曰疮。到了筋呢,叫断;到了骨呢,叫折;如果筋和骨都断了,叫绝。我们经常说断绝关系,你是跟我断关系还是跟我绝关系?古人讲就是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骨头折了,筋没断。那么如果筋骨都断了,这叫绝了。为什么古代写得这么清楚呢?古代法家治国的时候,他有个量刑的问题。你受的是轻伤,还是重伤?到哪种程度了?中医用在这儿呢,就是说什么叫伤寒论呢?它伤在哪儿?表皮!就是那个邪气入的是表皮。受的是什么邪呢?寒邪!而且伤寒有个特点到最后它会出现发斑,就在皮下出现淤血,青一块紫一块。所以看到了皮曰伤,受的又是寒,那叫伤寒,这是一块儿。杂病呢,就是后来被分成《金匮要略》这一块儿。《伤寒论》分成两部,一个是《伤寒论》,一个是《金匮要略》。《金匮要略》就专门讲人们怎么食杂而不劳,得的五脏六腑,得的病,然后呢,分别去治,所以《伤寒杂病论》是这么一本儿书。是一个层次不同的。层次完全不一样。你看外感的邪气从表皮进到里面,而且是以寒气居多,这叫伤寒。如果你饮食劳碌,我们说五劳七伤,乱七八糟堆起来,导致那个杂病,是用《金匮要略》的那些杂病的方子去治的,就完全不同。所以为什么《伤寒论》诞生在中原地区,跟我们这儿食杂而不劳,病多痿厥寒热有直接的关系。我们中国叫“中国”,其实呢,就是说,中国人容易得的病跟这都有关系。因为,这个古代的“中”呢,是指中原地区,然后向四周这个发展。而且,我们现代社会人,是不是也有个问题叫“食杂而不劳”呢?古代人是渔樵耕读,都要去动的。我们现在基本上往那一坐,挤个地铁就算劳动量很大了!古代呢,把这种光动脑子不动手的人得的病叫虚劳,就是说,你看他没动吧,他也很辛苦,他在那儿动脑子。再加上现在电脑一普及,大家盯着电脑屏幕,在那儿打游戏、写文章其实也都在劳。这是……但是那种劳叫虚劳。那种劳,耗伤的就不是人的这种后天之气,它耗的是先天的元气。所以很伤神!啊,很多人说,盯着电脑屏幕以后,一天到晚很累,包括现在还有人就是退休在家,无所事事,就看个电视,其实那也是在虚劳。什么叫虚劳?电视里的人哭,他也跟着哭;电视里的人笑,他也跟着笑……就沉浸在那种剧情里面,看起来没劳动,其实脑子里面劳动很多。所以现在人得的这种痿厥寒热的人,不在少数。


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杂病论》,它里面有很多用的方言,都是河南话。张仲景是河南人。河南人说好,不说“好”——“中”!他发四声,“中”。


我们现在碰到这种外感病啊,所以建议大家呢,还是因势利导,看他邪气从哪儿来。然后呢,寒用热,热用寒。然后,给他分门别类地去治。


我们都知道,《伤寒杂病论》撰次的年代是在汉朝的末年,东汉末年,也就是三国的,跟三国交界这一代。这时候人们的战乱比较频。就是曹操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所以,这种在战乱状态下呢,人们得的这种伤寒偏多。


而到了人们生活比较富足了,就是到了清末,或者清朝时候呢,这时候就出现了热证比寒证多,所以诞生了另外一门学派呢,就是温病学派。人们就发现,同样这人在发烧,你再用《伤寒论》那些热药,麻黄啊、附子啊、细辛啊、桂枝这些药,给那些人治病呢,你越治越坏。这时候,就发现人们其实是营养过剩。外面的,容易跟那个外面的这种温热邪气相感而得病,你再用那些热药的话,等于是火上浇油。所以呢,温病学派诞生的地方,就是我们现在最富庶的这种江浙地区,江苏浙江。你看温病学派出的几个大师,吴鞠通、叶天士、薛生白——薛雪这些人,都是在江南这一带出来的名医。他们用的这些用药,都比较清灵,用药都偏凉。比如说,用一些连翘啊、桑叶啊、菊花啊,这些药……所以,你一定要判断出他受的是寒邪,还是热邪,还有呢,湿邪。


所以你看,上次说的“中央者,其地平以湿”,什么叫湿邪?一个是外面空气潮湿,然后,我们的,处在这种地势又比较低下,湿性呢,容易下来,下流。这个湿邪,就是上次提到了,就是家洗碗池那些油腻,就是去不掉的那种感觉。这种湿邪其实就是身体里面过多的营养物质、脂肪和蛋白质,那种又没有很好的化掉,然后堵塞在你的身体的各个部位,造成那种粘腻和不爽的感觉。我们说呢,“湿性重浊粘腻”。很多人说,我头不是疼,也不是痛,是什么?“头重如裹”。就好像我头上蒙着个东西那样不清楚。还有人,早晨起来,就眼睛那眵目糊啊,就糊在眼睛上。有个病人说,“我每天早晨得拿清水洗,我眼睛才能睁开。”这就是江河湖海富营养化——它渗出的东西都这么粘,这么腻。湿邪最大一个体现就在人的舌头上,早晨起来一伸舌苔厚厚的一层,就相当于家洗碗池里边,粘糊了一层的那种东西。所以自己身体不太劳动,然后再加上这种体内有这种湿气,湿邪,再外面有点风吹草动。所以说,预防各种流感,最好的方法,你先把自己的里面,内部环境给它清理了。即便是这样,就是说你受了外邪的感染。你也可能就是免疫力比较好,正气比较足,发烧,三四天,也就没事了,从此以后永久免疫,再也不得这个病了。


所以这个痿厥寒热是我们现代人,现代这个社会,由于食杂而不劳,吃东西好,自己又四体不勤,不太劳动,容易得的这种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