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原因?河南这个地方,村大部分都叫“营”

 山阳北宫 2018-12-18

来源:宝丰文化

三里营、七里营、房旗营、前营......

宝丰的亲们,说起咱宝丰的地名,

相信很多人都能说出

一大堆后缀带“营”的地名,

想必大家一定很好奇,

为嘛咱们宝丰的地名怎么这么奇特呢?

据了解,宝丰县现辖的自然村村名,有41个带“营”字的。据说,这些村在古时候有很长一段时间驻扎过部队,所以后来其村名亦皆因兵营而得。缘何有如此之多的村都长期驻扎过部队?其驻扎部队的朝代是什么时候?其村名又是如何成为现在的村名?

地理位置

从宝丰41个带“营”字的村子所处地理位置看,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地理位置优越。宝丰地扼要道,为宛(南阳)、洛(洛阳)交通要冲,又是豫西山区和豫中平原的接连处,乃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此设置兵营,正西可撤退进山,正东、正南、正北皆可挺进中原,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二是设置的兵营村土质条件较好。在宝丰设置的41个兵营村,涉及城关、杨庄、周庄、闹店、石桥、肖旗、赵庄、商酒务、大营、前营10个乡镇,均为平原且土质条件较好的村,在此设置兵营,便于军垦、军屯、补充部队给养。

三是有利保护县城安全,在这41个兵营中有23个靠近县城或距县城较近,一遇战事,便于联络和集结,以便里应外合打击入侵之敌,保护县城及全县人民财产安全。因此,古时历代才在宝丰长期驻扎部队,设置兵营。

什么原因?河南这个地方,村大部分都叫“营”

兵营形成朝代

关于宝丰兵营形成朝代,除大营、魔冢营外,余者多为元、明、清三个朝代。

一是带“旗营”的村有6个,分别为城关的廖旗营,闹店的毛旗营,前营的张旗营,赵庄的周旗营,肖旗的肖旗营、房旗营和周庄的马旗营,形成的朝代应为元代。因为众所周知,元代帝国是由蒙古(含内蒙)人创建的,用“旗”字做为军事或行政单位级别的,全国现只有内蒙古自治区一个。另外从赵庄乡官衙村“塔里赤墓碑”(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碑文获悉,塔里赤就是元代朝廷派来处理军民军地关系的断事官。自元朝军队占领中原后,为补充部队给养的不足,元政府便从部队驻扎地划出部分土地归部队耕种,名曰“军垦”“军屯”,实为建立的根据地。

二是带“官营”的村有7个,其形成朝代应为明代,明朝建立后,宝丰域内驻军营地一律以最高军事长官的姓氏命名。如“李官营”、“赵官营”、“孙官营”、“张官营”等。不论元代的“旗营”和明代的“官营”,其营盘名称均由时住营盘最高军士长官的姓氏命名,此点毋庸置疑。

三是宝丰域内其他营盘形成时间(大营、魔冢营除外),有元代的,有明代的,也有清代的,现无准确依据,故不能一一列举。

村名的来历

关于宝丰古代营盘村村名的来历,全部以最高军事长官而命名如前所述已不用质疑。但从其他营盘命名来说,还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以里程和最高军事长官姓氏命名的村,以此命名的村有6个,如七里营、五里营、三里营等,即指这些村距离宝丰县城的里程。

二是单纯用最高军事长官姓氏命名的村有21个,分别为带“旗营”的村,带“官营”的村,以及范营、周营、陈营等。

三是以最高军事长官姓氏和自然环境相结合命名的村有2个,分别为杨庄柳沟营和商酒务的石岗营。

四是以寺庙命名的村1个,为闹店的洪寺营。

五是以方位命名的村5个,如东军营、前营、后营等

六是以民族命名的村有2个,分别为大营的蛮子营(原为满族营);肖旗的侉子营(当地人称北方人为侉子)。

七是以百姓始居姓氏和自然环境命名的村1个,为杨庄的白水营。

八是以坟冢命名的村1个,为赵庄的魔冢营。

九是以规模大小命名的村3个,为大营的张营、南小营、北小营。

十是以植物命名的村1个,为赵庄的苇子营,即后营。

十一是单独用兵营命名的村2个,分别为赵庄的军营和肖旗的侉子营。

在宝丰古代的41个营盘中,还有部分村。即村名后来更名或废弃的村,这些村也曾为古代为兵营村。从碑文上了解到,如赵庄的大韩庄村,古时曾名大韩营,小黄村曾名为黄家营,其余乡镇是否也有类似盘营村,无从查起,也就不得而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