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古——犨河上的十座桥

 乐呵呵DA馆 2020-04-14

       清乾隆六年《鲁山县全志》中记载:犨城在县东南五十五里。《左传》:“楚公子围,使伯州犁城犨。”《史记》:“汉高帝破南阳太守吕齮于犨东”是也。汉置县,属南阳郡。晋属南阳国。后又名雉阳。隋开皇十八年,改曰湛水。大业初,改名犨城县,属襄城郡。又后周时,置武山郡,开皇初废。后魏,置南阳县、河山县,大业初并废入焉。今为鲁山地,城址尚存。

       县志又载:犨水《水经注》“俗谓之秋河”,非也。有二源:东源出犨县西南践犊山东崖下,水方五十步许,不测其深,东北流经犨县南,又东北屈经其县东,而北合西流水。西源出犨县西南山北阜下,东北流经犨城西,又屈经其县北,东合二水乱流者,北注于溢。汉高祖入关,破南阳太守吕齮于犨东,即于是地滍水之阴也。今按西源,犨水俗名泥河,经犨城北杜家庄入宝境,至下石桥达滍。东源俗名秋河,绕犨城南,自汝属梁官营入宝境,至下石桥合西犨水达于滍。

       犨河(文特指犨河东南段)作为穿过张官营镇境域内的第一大河,全长20公里,源于磙子营乡南樱桃山,流经石岭、山岔口、楼张、东葛庄、朱庄、老聂营、韭菜里、安庄、刘寨、梁官营至朱堂汇入泥河。它源远流长,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犨地儿女,被誉为张官营镇的“母亲河”。作为生在犨河边,长在犨河边的犨地人民,热爱犨河、了解犨河的历史和文化、保护犨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犨河上的桥梁作为了解犨河文化的一个载体,具有不可轻视的作用,本文以犨河上游到下游的顺序分享一下犨河上的十座桥:

一、犨河上游磙子营乡山岔口段:杨林村桥

        杨林村山岔口村北是犨河,有99年新修“富民桥”一座,这是一座两孔石拱桥。碑文如下:建桥功德碑:杨林村乃东南僻处一隅,然境内犨水横卧,有碍通衢非桥不可涉也,乡黎盼桥日久,但苦于资力不达而难为。喜逢盛世,政平人和上奉重视而率先解囊以倡,闻者响应,群力不期而合,工起于一九九九年七月二日迨九月三十日,一座四十米,宽六米的两孔石拱桥告竣,成此不朽之迹,为利农便商,富民强乡之重用,乃诸仁人志士共襄义举之结果,其嘉节懿行堪称楷范,故镌其石,并口碑于人耳目,以表受惠者永铭之心,志功显者于佐期垂千古,为捐款人士之善举特刻碑立传,以启后人。

二、犨河上游磙子营乡楼张村段:楼张古桥(旧名仁义善桥)

     此楼张非鲁山沙河南之楼张,而是磙子营乡杨村镇南楼张村,该村南有古犨河桥,常闻,近日前往探之。村中旧坑南有一石碑,因长年作为洗衣之用,所以字迹多有模糊。大概意思如下:碑题重修犨河仁义善桥碑记,立于大清道光二年岁次壬午孟夏之月上浣,记载村南犨河故桥始建于雍正七年,因年久失修,通途道路有阻,于是在叶邑鲁阳两县有名望者主持重修。在楼张村转悠几圈,也询问了几位上年纪的老人,未能见到老桥。

三、犨河上游磙子营乡东葛庄西段:东葛庄桥

下图一桥已损毁,系上个世纪村中集资修建,下图二桥为19年新修桥。

四、犨河上游支流肖营段:肖营古桥(旧名洪水河桥)

       肖营村在张官营西南5.5公里处。明戚继光平倭凯旋,屯田于此,首领姓肖,故名。明嘉靖属大宁乡,清属嘉庆属简里,1932年属汝州第十区,1945年至1947年10月属鲁山张官营镇,1947年11月归叶县,1948年复归鲁山第三区,1958年属张官营公社肖营为大队,1983年属张官营乡。肖营村旧圆形塞垣,北畔洪水河,农历正月二十二和九月九有古会。西北隅有白衣堂庙,南寨外有火神庙遗址。肖营村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洛宛古道上的以前是驿站——陈家驿站。村里旧有各种酒馆、做点心的作坊——拐弯厂。

       2020年3月24日张官营镇南肖营村西北隅犨河上游支源疏通河道时,发现一五孔石桥,桥长约9米,宽约3米,高约1.5米,桥上有四条镇水石龙,虽有残缺但仍栩栩如生,两条闭口闷牙,两条开口镇水,可谓“鬼斧神工”。据村民讲述,解放前,该桥原在肖营寨西,后修寨北门,方便出行,将石桥迁移至此,文革中“破四旧”被村里的张学才砸毁一部分。80年代后,洪河桥因地势低矮,逐渐封土被埋。石桥东旧有深潭,水清河燕。

      石桥南有白衣堂庙,庙门口有旧碑若干,其中有一块是“重修洪水河桥碑记”,可知此桥旧为洪水河桥,碑文如下:

重修洪河桥梁碑记(残缺)

河梁上流曰弘佛寺其下有泉为洪水之发源南澧北犨皆名川也此河()捐钱募化建石桥一座车徒()利洪河桥()几而潦水骤至桥(……)已()募化四方为重修桥梁之举茅旧桥为()所设具而()可修(……)之所是者增补之起甲申三月记五月而()此可月诸君之争(……)事者之功今而后即洪流骤()可以()流此安澜而东者是(……)

本郡儒学曾广贡员孟复起撰

参与修桥事务人员略

大清乾隆二十九年

五、犨河中游朱庄段:朱庄古桥(旧名仁义桥)

        朱庄古桥已不存,现仅存修桥石条若干,有两条镇水石龙作为新桥构件继续使用。朱庄桥前有避水珠传说,后被蛮子盗跑,桥很快被冲坏的说法。另有修桥石碑一块,现存于杨孙庄杨氏陵园,碑文如下:

重修仁义桥碑记

从来津梁之设,所以利于行人也,鲁邑东南朱富二村南,有仁义桥者,跨犨水之中流,当过客之要道,桥颓路圯,虹空卧于波间,雨集水溢,途尽没于涛内,行人病涉苦之久也,众村诸君子目击,心伤不忍坐视,合众倡谋和者云集,忍受募化之劳,求免蹇裳之虑,于是运土补路,易反坦甃石架梁,即为通途过客,前驱无不利,有攸往两骖並御弗虑载胥之溺,义举告竣,善心未已,又于村之左右凹下沮洳之区,剏建小石桥两座,以利乡民往来,吾等窃思周制不兴,津梁久废,而修补之功皆出于一乡之善士,余嘉其事之有成,而喜为后世劝也,于是立石焉。

首事捐资者略(年代无考)

六、犨河中游支流张庄段:张庄古桥(双龙河桥)


     双龙河古桥现为两孔三梁桥,长约3.5米,宽约3米,高约1.5米。位置在张官营镇张庄南双龙河中,水漫即掩,水落即出,该桥保存完整,虽有修补,仍不减旧日风姿。杨全振老师感叹道:“古桥深陷泥潭中,满眼皆是残象生,可知当年茶马道,车水马龙立大功。”

七、犨河中游老聂营段:老聂营古桥

       老聂营犨河古桥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桥梁。老聂营古桥为七孔古桥,长约13米,宽约3.4米,高约2.5米,桥板厚40厘米,南北各有一双望角,桥板之间有铁钉相互牵连,桥板上沟壑纵横,系铁轮马车之迹,由此可见,当年之繁华。经村中84岁张庆年和77岁郭战争两位老人介绍,该桥是白杜孙等村通往张官营的必经之路,桥东西两边分别有两个比较大的深潭,桥东有柳木桩棚石板,缓冲急流,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桥北修建提灌站,河水改道,古桥也逐渐失去了自己的作用。后遭水患冲毁一孔,2016年为了方便村民往来耕地之便,修缮新桥。

八、犨河中游李柴庄段:李柴庄古桥(旧称叶鲁古桥)

       李柴庄古桥旧为叶鲁古桥,是叶县与鲁山两县商贾交流云集的必经之路,在历史上发挥着显著作用。古桥西是鲁山县张官营镇李柴庄,东是叶县任店镇郭营村。古桥是传统的“一字型”七孔石桥,有镇水石龙,以便叶鲁往来车马之利,后因水患坍塌,又支附桥两座,旧许昌地委王延太,曾设想重修,后时间拖拉,作罢,至此以后再无重修之事,桥南百许步,行至小潭,潭曰:和尚潭,由来久矣,又有避水珠,石龟驼坟占风水等传说,引人深思。如今仅有断桥残迹,桥址北有新桥供往来通行。如今古桥成为了两村以及周围村民消遣娱乐,乘凉避暑的好去处。

九、犨河中游安庄段:安庄古桥


      犨河中游安庄段古桥,前两年修新桥时损毁,据回忆为两孔三梁石碑。安庄古桥东有“石桥寺”(安寨称其为东大寺、东土楼村称其为西庙),石桥寺旧名为龙兴寺始建不知何时,清乾隆、清嘉庆县志均有记载,据东土楼村古寺主持介绍:“龙兴寺最兴盛时,山门在郭营,正殿在东土楼西,后大殿在梁官营,方圆无顷寺(五顷四)。每逢农历九月十三、十四、十五有古庙会。”

十、犨河中游梁官营段:犨河古桥


       梁官营村犨河古桥是中国传统“一字形”组合式九孔石板桥,桥长大抵18米,宽约3.5米,高约2.5米,河道上排列有序地架着十座石梁,石梁则分别由五块大小不同的石板搭建而成,其中一座石梁上还模糊地雕刻有龙头龙尾的痕迹。古桥南北两头各有一对石栓,桥上没有石栏。

       听贾听和,贾现彩,贾国钦,暴栓成几位村民介绍说,犨河古桥最早建于何时已不可知,但祖辈相传,犨河古桥经历过嘉靖,康熙,雍正几朝的重修。说着,几位老人指向古桥北岸的三块石碑,快步走近,发现三块石碑被土掩埋了一大截,仅仅露出地面上的一小部分。值得庆幸的是,几块石碑字迹清晰,还能辨别出朝代历史。分别是:明嘉靖十一年、康熙十年、雍正十一年。

       一块明嘉靖十一年的石碑引起了我的注意。这块石碑为圆形碑首,两侧各有一条盘曲姿态的游龙,游龙高低起伏,威风凛凛,霸气威严;碑首中间有“重修犨河桥记”楷书字样,碑身前后有楷书碑文,碑阳记录着修桥起因,碑阴记录着主事人名讳。根据碑阳文字记载,我了解到此地及其周围原为“春秋楚犨县故地”,直到明朝,可能因为屯兵通行需要,南阳府裕州、叶县及其鲁山县等地儒生共同上书,才拨款、捐资重修了此桥。碑座据几位老人回忆有赑屃基座。后来因为地基抬升,通行人流量增加,事故多发,所以2002年海关总署出资在犨河古桥旁边修建了“海关桥”。

      犨河上的这十座老桥,有的仍在使用,有的仅剩历史遗迹。无论如何,犨河上的老桥同犨水相伴,和大地相依,与日月相望,日日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它不辱使命,承载践踏,或步履匆匆,或步履轻盈,有长年风雨雪霜侵蚀的斑驳痕迹,它饱经岁月沧桑,备尝世间凉热。

(注:1、犨河上的桥还有很多,本文暂且就对其中年代稍早的十座桥做一论述,由于作者能力有限,对于其中其中几座桥的故事还知之甚少,望各位老师前辈给予指导点拨。2、这十座桥均在张官营镇和磙子营乡领域内。——犨城春秋  2020年4月

【汝州】文化遗产的保护,这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加入为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一起宣传文物保护的意义,更多参与,更好保护,一起做文化的搬运工!——《汝州文化研究会》公众平台

主       编:杨占营  

本期编辑:刘占江  

                 马红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