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松溪三十七座古桥搭建时空隧道

 街心舞苑 2017-03-04


松溪是全省唯一以树木和河流命名的县,桥梁是横跨溪河山谷的一种交通设施。据《松溪县志》载:“松邑依山濒水,多籍桥渡以济……不时以修建,则民多病涉之患,帮官民修创皆利于民,因详载焉”。 据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桥建于宋嘉佑年间,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这足以证明建县于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的松溪县桥的开发历史悠久。到了清康熙年间,全县共有大小长短桥梁79 座,据2007-2009年度文物普查结果显示,现存37座古桥梁各具特色。


宋代古桥两座 


松溪县现存最古老的石桥为宋代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建造的“金钢桥”,至今已有881年的历史。“金钢桥”建在松溪县千年古村河东乡大布村里。大布村地处松溪河中段,从古代至民国时期均为闽东北与浙西南边境水上交通要冲。




“金钢桥”是一座石桥,石桥跨度6米,河中间用青石交叉当立柱,由50厘米宽,长4米的青石板三条分两段,一边一条,另一边两条架铺而成。石板的侧面,至今还能清晰地看到到当年的石刻:“资寿院知事僧宗尧抽己财造,绍兴四年癸丑仲秋庚申谨题”。

这座石桥就像它的名字“金钢”一样,八百八十多年来,依然纹丝不动,金钢不倒,为解决大布古商埠码头来往客人过,河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直至1960年后,松溪县乡两级公路开通改线,这座石桥才渐渐被人们淡忘。




平梁桥位于旧县乡岩下村五里片牌自然村东南约200米的小溪上,建于宋淳佑癸卯年(1243年),呈东北――西南走向,为石构平梁桥。桥的两侧桥台顶部向内叠涩,各出挑0.25米,石梁净跨3.1米,桥面用三块花岗条石平行架在用方石垒砌的桥台上。


明代古桥一座




乘驷桥,又称七里桥,在县城往茶平乡公路左侧。宋代建炎初建,后被水毁。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高洋魏达捐资重建,取昔司马过桥题句“大丈夫不乘驷马车,不复过此桥”之意而命名。桥用石拱,上覆桥厝。经数百年风雨侵蚀,桥厝虽毁,石拱至今尚完好可通行,为古代城关通往茶平乡及政和县的主要交通要道。


清代古桥三十四座




松溪县现存的清代古桥有34座,其中不乏精品之作。五福桥位于松溪县渭田镇政府所在地,跨渭田溪。史料记载:明永乐九年(1411年)始建,明正统、清咸丰、光绪年间重建。新中国建立后,1958、1983年按原貌修葺。现为村镇行人通道,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福桥为石墩木梁廊桥,长105米,宽5米,高12米,45孔。墩成舟形,条石叠砌,分水尖上雕鸟首。墩上松木纵横并排叠架,层层出伸,横架为梁。




桥面条石、鹅色卵石、泥砖铺设,两侧置长凳、栅栏、披。穿栏杉木四排立柱,三十六开间。抬梁构架,单檐悬山顶,青瓦覆盖,中段架接亭,飞檐翘角,颇为壮观。




五福桥是闽北现存最长的木伸臂梁廊屋桥,也是松溪县唯一一座清代木伸臂梁廊屋桥。






松溪花桥位于松溪县花桥乡花桥村。清雍正年间(1723年)始建石墩简易木板桥。道光五年(1826年)建石墩木廊桥,后水毁。光绪五年(1880年)浦城县桥亭村吴观星独资捐建,又毁,吴再捐建,桥成。新中国建立后,1984年修建。现为乡村行人通道。此桥为石拱木构廊桥,长36米,二墩三孔。桥墩条石叠砌,桥拱高大,  颇具气势。桥两端为石砌牌坊式拱门,上方镌刻“花桥”两字,“双凤飞舞”、“双龙戏珠”雕像,“日照八都地,船向四海天”、“丹凤凌其美,巨龙过水威”对联。桥头勒石“护桥禁碑”、“修建碑记”。 廊杉木四排主柱,计四十根,成十一开间,中段置香炉,供奉观音佛像。两侧设长凳、栅栏、雨披,外涂枣红色油漆。抬梁构架,中梁墨书“光绪31年9月12日已时升梁”。

桥内五彩缤纷,成一画廊。梁枋、斗拱上绘着古代“二十四孝” 、“十八地狱图”,藻井绘“八仙”像。色彩浓淡相宜,极具历史文化韵味。


回场桥,位于松源街道西门村回场自然村东北侧,松溪至浦城的302省道南侧约60米的小溪上。桥呈东南――西北走向。原为双孔石拱廊屋桥。现桥面廊屋已毁。孔与孔之间有一船形桥墩,桥孔和桥面为长方形条石砌造,其余为毛石垒砌,是松溪仅存的双孔石拱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