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凌烟阁功臣要杀安禄山,皇帝刀下留人,留下了安禄山的性命-张九龄

 半城湖之缘 2018-12-18

一说到凌烟阁功臣,大家肯定会想起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其实除了这二十四位凌烟阁功臣之外,历朝历代的大唐天子,还增补了一百多位对大唐朝有大功的功臣进入凌烟阁,史称“后凌烟阁功臣”。后凌烟阁功臣里面,比较著名的有郭子仪和李光弼、张九龄等人。笔者今天就给大家讲一讲凌烟阁功臣张九龄的事迹。

一说到张九龄,大家肯定会首先想起他的诗文。张九龄是著名的诗人,他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可谓是家喻户晓。我们今天不讨论他的诗,而是讨论一下他凭什么会成为凌烟阁功臣。

张九龄进入凌烟阁功臣,肯定不是由于军功,而是因为他的文治。张九龄被史学界称为“盛唐最后一位贤相”。大家都知道,盛唐始于贞观,盛于开元,毁于天宝。大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打下了盛唐的基础。大唐玄宗明皇帝李隆基,用彪炳青史的“开元之治”,将盛唐推向了顶峰。

开元之治,有三位名相,分别是姚崇、宋璟和张九龄。三位贤相前仆后继,辅佐唐玄宗成就了大唐朝最富裕的时代。姚崇和宋璟也是开元贤相,为什么他们没有入选凌烟阁功臣行列,张九龄却能入选呢?这一切,还得从张九龄要杀一个人说起。

开元二十二年,范阳节度使王守珪让他的养子安禄山进京提交工作报告。张九龄是宰相,安禄山把养父张守珪的工作报告交给张九龄。张守珪让安禄山进京,本意是想栽培安禄山,让他和朝中的宰相们打好关系。张九龄目光十分敏锐,他从安禄山的言谈举止当中,看出了安禄山不是老实本分之人。张九龄在这次接见安禄山之后,说出了一句名垂青史的预言:“乱幽州者,必此胡也!”

张九龄虽然觉得安禄山不是个好东西,但是当时的安禄山没有犯错,总不能无缘无故就杀了他吧。到了开元二十四年的时候,安禄山摊上大事了。安禄山领兵讨伐契丹,结果因为轻敌冒进,吃了大败仗。安禄山损兵折将,总算是逃回大唐了。按照当时的律法,统兵将军犯了冒进之罪,导致吃了败仗,是要被杀头的。张守珪是安禄山的养父,有道是'虎毒不食子'。张守珪舍不得杀了养子安禄山,就把安禄山的案子具折进京,请朝廷发落。

张九龄想起了两年前安禄山的言谈举止,觉得安禄山终非善类,抓住这个机会就要杀了安禄山。张九龄在张守珪的折子上批示曰说:“想当年,司马穰苴率领大军出征,为了严明军纪,先斩了爱将庄贾。孙武为了严明军纪,也杀了宫嫔。安禄山犯了军法,为了严明军纪,还是按照军法处斩吧。”


图为臧金生老师饰演的安禄山剧照,感谢原作者臧金生老师

张九龄虽然是宰相,但是生杀予夺的大事,还得请皇帝定夺啊,这就叫“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唐玄宗看了张九龄的批示,觉得安禄山巨能打,杀了实在是可惜了。唐玄宗最后做出批示:“安禄山轻敌冒进,吃了败仗,挫了大唐国威。念在他过去力战有功,此次又是初犯,就不杀他了。把安禄山一切官职罢免了,让他留在军中,当个大头兵,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吧。”

张九龄听说皇帝批示不杀安禄山,也是急了。张九龄给唐玄宗上书,要求杀了安禄山。张九龄认为安禄山不是好人,现在不抓住这个机会杀了他,将来肯定会后患无穷。唐玄宗看了张九龄的奏折,对张九龄说道:“哪能因为你看安禄山不顺眼,就断定人家不是好人呢?这不是当年王夷甫追杀石勒的翻版吗?杀人不像割韭菜,脑袋被砍了就长不出来了。杀人这种事情,不能凭主观臆断,还是要讲究证据啊。”

唐玄宗是皇帝,皇帝不杀安禄山,当宰相的张九龄也没有办法啊。张九龄虽然没能杀了安禄山,但是他也处处压制安禄山。安禄山在张九龄当宰相的时候,当真是没有出头之日。四年之后,一代贤相张九龄去世了。张九龄去世之后,宰相李林甫对安禄山大力栽培。

李林甫提拔安禄山为平卢军兵马使,成了手握重兵的边将。再后来,安禄山不断地把捷报传到唐玄宗那里,唐玄宗觉得高兴啊。唐玄宗认为,当年得亏没听张九龄的话,把安禄山杀了,才收获了这样一员虎将啊。唐玄宗和李林甫不断地给安禄山加官进爵,让安禄山一人掌握了三镇兵马。


图为马浚伟老师饰演的唐玄宗剧照,感谢原作者马浚伟老师

安禄山一个人掌握了三个节度使的兵力,实力已经很强了。唐玄宗非但不提防安禄山,反而赐给了安禄山铸币权。安禄山身兼兵马使、营田使、度支使等职务。那是要钱有钱,要兵有兵,要粮有粮啊。安禄山要什么有什么,就想当皇帝了。安禄山起兵造反,浩浩荡荡杀向长安城。这个时候的唐玄宗,才后悔没听张九龄的话啊。

安禄山打进长安城,唐玄宗只得放弃京城,跑到四川去了。唐玄宗到了这个时候,又想起了张九龄当年要杀安禄山的事情,真的是把肠子都悔青了。当时已经是太上皇的李隆基,派了使者,代表朝廷隆重祭奠张九龄,也算给张九龄道歉了。

安史之乱,历经唐玄宗、唐肃宗、唐德宗三个皇帝,才平息下来。安禄山和史思明虽然死了,但是安史之乱对大唐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安史之乱之后的藩镇割据,让大唐盛世一去不复返。唐德宗感念张九龄当年的先见之明,追封张九龄为司徒。

到了唐宣宗时期,大唐朝已经千疮百孔,积重难返了。宣宗皇帝国难思贤臣,就打开凌烟阁的大门,把张九龄的画像挂进了凌烟阁。张九龄也因此成了麟阁元勋,真真正正成了“书生万户侯”了。

在我看来,唐玄宗祭祀张九龄,唐德宗追封张九龄,唐宣宗把张九龄请进凌烟阁,都是后悔的表现。如果世界上有后悔药,唐玄宗肯定会毫不犹豫吃下去,只可惜,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啊。张九龄因为一个预言成了凌烟阁功臣,这是他的大唐荣耀,也是他的悲哀啊。

参考书目:《资治通鉴》《新旧两唐书》《安禄山事迹》《册府元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