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贺山:我在具茨山发现了黄帝文字

 象牙文 2018-12-18

(2016-09-01 11:12:15)

原文地址:马贺山:我在具茨山发现了黄帝文字作者:马贺山我发现了夏朝文字的山西 吅尤擞肜短锶耍65-50万的蓝天陈家窝人,50-5万年的洛南人,20万年的大荔人,10万年-2.6万年的丁村人,再到2.4万年-1万年的山西沁水下川文化遗址。形成了一个大写的C字形:华山是中华之源的地标。距今1万年前的“巨灵擘山导河” ,冲开华山与中条山间的断裂带,使得黄河东去,使华山之下的冲积平原成为华胥之州。从华胥女娲族到伏羲父系氏族(履大人迹生伏羲于华阳),足以说明“华”是中华民族的族徽。“华”字的重要可见一斑。“崋”代表了中华万年的文明之光。

 
 

在网友353252762的鼓励下,我又写下了上篇未尽之言,后生刘俊峰用26年的时间发现具茨山,守候具茨山,踏遍具茨山,这种精神和毅力,非常人所能达到,他的主要贡献是为我们中华民族找到了源头,找到了找到了一扇大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大门,而打开这扇大门的钥匙,就在他发现的五个文字谷里。笔者是一个年过花甲的老朽,愿为后生刘俊峰摇旗呐喊,站脚助威,愿为他发现的这把钥匙,打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大门,助一臂之力。

一,为什么说具茨山的文字是黄帝文字?黄帝文字有什么时代特征?

首先我们应该清楚,具茨山是一座什么山,是一座神山,圣山,祖山。因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曾在这里生活,建都,统一华夏民族的地方。这里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有3600多幅远古历史的文化遗存,这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这里的文字有很多都是单个出现的,是国粹,是精华,是象形文字,比甲骨文要早,比夏朝文字和唐虞文字要早,称为黄帝文字是合适的,因为黄帝曾让左史仓颉造字,黄帝在指导仓颉造字推广文字方面,起过关键的重要作用。黄帝是一位明君,大同世界的理论是黄帝提出来的,【仓颉书】里的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思想,来自黄帝的爱民如子的思想,而不会是仓颉的发明,也不会是孔子的想法。孔子曾经说过,我说的话,写的文章,都不是我说的,都来自古代圣贤,其中就包括黄帝,黄帝的思想和胸怀在【黄帝内经】里,已表现的清清楚楚,淋漓尽致,无需我赘言。

 刘勰曾在《文心雕龙·章句》说:

“寻二言肇于黄世,《竹弹》之谣是也;

三言兴于虞时,《元首》之诗是也;

四言广于夏年,《洛汭之歌》是也。”

黄帝时代的《弹歌》,是现存上古歌谣中一首最典型的劳动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这里用“肉”字指代猎物,意为砍断竹子,做成弹弓,弹出土块,去打野兽。
《皋陶谟》载: 
 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时惟几。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拜手稽首言曰:念哉!率作兴事,慎乃宪,钦哉!屡省乃成,钦哉!”乃赓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帝拜曰:俞,往钦哉!
” 
  
 
此诗称为《元首歌》。开头的一段话是皋陶对这两首诗歌意义的说明,大意是说君主具有榜样作用,君主英明,则政治安定;君主不明,则政治堕坏,是对舜帝的赞美和劝勉。

刘勰所说的《洛汭之歌》就是夏代的五子之歌。

五子之歌,夏后太康失国,五位子作五子之歌以示哀悼。
   其四曰:“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关石和钧,王府则有。荒坠厥绪,覆宗绝祀!”
   出自《尚书》,夏书

刘勰所说是公正客观的,不带任何政治偏见及个人私货,可信度要大于今日之疑古派。

南朝刘勰(xié) 所著《文心雕龙》:

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炎皞遗事,纪在《三坟》,而年世渺邈,声采靡追。唐虞文章,则焕乎始盛。元首载歌,既发吟咏之志;益稷陈谟,亦垂敷奏之风。夏后氏兴,业峻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缛。

【释文:自从文字代替了结绳记事,文字(的作用)才开始彰显。神农、伏羲的传闻遗事,记载在《三坟》里面,而年代太久远了,那些声音文采已无法追踪。唐尧、虞舜时的文章,就蓬勃兴盛起来了。(作为)天子的舜开始唱出了" 元首" 之歌,就已经抒发了自己的情志;伯益、后稷呈献意见,也垂示了陈奏进言的风气。夏禹兴起,(取得的)事业功绩成就巨大,各种事情都循序渐进,受到了歌颂,功德成就更多了。】

从上述南朝刘勰(xié) 所著《文心雕龙》引文中,可见黄帝时代,唐虞时代,夏禹时代都有诗歌作品流传后世,其特征为:黄帝时为二言,唐虞时为三言,夏朝为四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用此标准来对上古摩崖石刻文字进行分期断代,不失为一个好方法,现参考、借鉴如下:

黄帝时代摩崖石刻文字,一字二字。


未知文字。

  

未知文字

 

丁字

车字

车字

占字

网字

凶字

其字

子古 二字


乃人二字 

 未知文字

 未知文字

 

崋字

崋字

崋字


崋字

 甲金

 

耒字

 未知文字

 未知文字

囿字

网字

王?二字

 未知文字

有比黄帝一个、两个字单独使用的文字吗?没有了,刻划符号都是单独的使用,但那是陶工使用的记号,记数记事用的,不是文字。刘勰的说法是指上古诗歌而言,二言为黄帝诗歌,并举了【逐肉】为例。现在一字二字的象形文字出现在具茨山的石崖上,用刘勰的他山之石,来进行古文字断代,也是一个可参照的途径,起码这种一字两字的短句,是比甲骨文还简单,还原始,将它定在甲骨文之前的黄帝文字是合适的,三字为一句是唐虞文字,四字为一句是夏朝文字,从目前发现的夏朝玉版文字来看,四字居多,刘勰的说法基本上符合实际情况。

二,本文这次又将多次出现的崋字,重新再谈一谈,因为在古人的心中,这个字也是很重要的,多次重覆。说明我们的祖先非常看重崋字,因为这是我们的根,崋就是太阳,崋就是夏,就是中国,就是光明,就是温暖,就是美,崋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是我们的信仰和追求,是我们的理想和未来,从日月之光——崋,到山之光,到火之光,到花之光,到衣之光,到章【指文章】之光,一句话,崋代表了中华五千年文明之光。

三,中华民族是以汉族为主的56个民族共同组成。

文化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文明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华文明,最古的东方文字只有一种,那就是黄帝让仓颉造的汉字。经过考古工作者的努力,已在山东凌阳河文化遗址,发现了五千年的大口尊上的崋字,发现了浙江平湖庄桥坟遗址出土的石钺文字,发现了山西临汾陶寺的陶壶文字,发现了山东城子崖遗址出土的文字,还有五千年的传世文字【仓颉书】,还有四千年的传世文字【夏禹书】,【禹王碑书】,【莱丘铭】,【刺血书铭】,【暴寒亭铭】等等,可称为系统文字,它的数量已经超过了甲骨文的总和,在五千字以上。

四,中国是一个很特殊的国家,对任何事情都有详细而具体的文字记载。

譬如,文字的产生,发展,演变,来龙去脉,前因后果,都记载的清清楚楚;譬如,具茨山,东莱山,天台山,泰山,都留下了黄帝及后代的足迹,有迹可循,有文可查,有史可阅。

1,《史记·五帝本纪》中有一段记载:“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故黄帝为有熊,……帝尧为陶唐,帝舜为虞,帝禹为夏后。”

2,南宋,罗谧《路史》:“大隗氏见于南密,记谓大隗氏之居,即具茨也,或曰泰隗。昔者黄帝访泰隗于具茨。”(卷三)

3,清,康熙三十二年《新郑县志·仙释》:“大隗真人,轩辕时栖于大隗山,黄帝访之,遂授以九芝图,后不知所往。山旧名具茨,以真人号故名。”

清嘉庆二十二年《密县志》:“新郑志:具茨山与密县连界,其最高为风后顶,在新郑境内。”

4,《庄子》,大隗似以人名名山,故风后顶亦取黄帝六相之称。而在密境者,又有力牧台、大鸿山,皆其类也。”
 5, 《庄子·徐无鬼》载:“黄帝见大隗于具茨之山。”郦道元在《水经注》里更明确指出:“黄帝登具茨山,升于洪堤上,受《神芝图》于华盖童子,即是山也。”

6,《庄子》还有一段记载:“黄帝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崆峒山上,往见之。”

7,明《湖南府志》载:崆峒山,在钧州(今禹州)西北五十里,上有逍遥观,相传黄帝修炼之处。

8,《帝王世纪》云:“或言县故有熊氏之墟,黄帝之所都也。”

9,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新郑城内有黄帝遗祠”。

10,东周时代《国语》记载“昔少典氏取有硚氏产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11,春秋魏世家《竹书纪年》记载:“黄帝轩辕氏,竹书纪事起自黄帝,终于魏之今王。元年黄帝即位,居有熊。”

12,《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居轩辕之丘,取西陵之女,是为嫘祖,生二子,其后解有天下”。

13,《帝王世纪》说:“黄帝有圣德,授国于有熊,郑也,古有郑国,黄帝所都。新郑古有熊国,黄帝之所都也。”后人共遵黄帝为始祖,自称为炎黄子孙。
 14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居于轩辕之丘。”

具茨山,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此修德振兵,统一华夏的地方。既然具茨山是黄帝的活动中心,这里有黄帝文字,也就实属正常,一点也不奇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