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礼的本质是仁——《论语》学习43-44

 背后国文 2018-12-18

 八佾篇第三·三(4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钱穆译先生说:“人心若没有了仁,把礼来如何运用呀!人心若没有了仁,把乐来如何运用呀!”

杨伯峻译孔子说:“做了人,却不仁,怎样来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了人,却不仁,怎样来对待音乐呢?”

【傅佩荣译】孔子说:“一个人没有真诚的心意,能用礼做什么呢?一个人没有真诚的心意,能用乐做什么呢?”

如礼何:“如……何”是古代句式,就像现代句式“如何……”,意思是对什么事情怎么样、把什么事情怎么办、怎样对待什么事情。

孔子明确了“仁”是礼和乐的前提,如果内心没有仁,外在的礼和乐就没有根本的意义。礼的本质是仁,乐的本质也是仁。礼主敬,乐主和,但不仁,敬也为不敬,和也为不和。

社会浮躁,有多少人愿意心怀真诚地去做每一件事呢?把表面文章做足却是很多人愿意花心血去完成的,玩噱头,唬唬人倒是很在行。所以我建议每个人背上刺二字“慎独”,不喜刺字的可把二字做成牌子立在背后,时刻告诫自己,人前人后一张脸,笑真诚地笑,哭真诚地哭。

 

八佾篇第三·四(44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钱穆译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本原?”先生说:“你所问,意义大了。一切的礼,与其过于奢侈,宁过在节俭上。丧礼与其过于治办,宁过在哀戚上。”

杨伯峻译林放问礼的本质。孔子说:“你的问题意义重大呀,就一般礼仪说,与其铺张浪费,宁可朴素俭约;就丧礼说,与其仪文周到,宁可过度悲哀。”

【傅佩荣译】林放请教礼的根本道理。孔子说:“你提的真是大问题!一般的礼,与其铺张奢侈,宁可俭约朴素;至于丧礼,与其仪式周全,不如心中哀戚。”

三位略有不同的是对“易”的解释,钱先生说是过于治办,杨先生和傅先生说是仪文周到和仪式周全,意思是一样的。

林放者,春秋鲁国人,与孔子同时代。一生致力于礼的研究,相传他终生不仕,隐居泰山,向进山香客宣传孔子的学说,并给当地山民传授礼、乐、书、数等文化知识,他对礼的传播和发扬光大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和孔子二人互相倾慕,经常切磋交流。林放虽然一直致力于礼的研究,但他还是抱着谦逊的态度向孔子请教,孔子当仁不让,与其说是不吝赐教,倒不如说是相互探讨。

上篇介绍了礼的本质是仁,此篇介绍的是礼的根本道理,宁俭不奢,宁戚不易,实则说到底,还是说“仁”是礼的本质。奢和易都是外在的、表现给人看的,而俭和戚是发自内心的、必须要做的,遵照内心即可,没必要大肆表现。

这本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然而现在,一切的形式都大于内容了。过度强求包装和形式,过分追求其影响力。如果长此以往,我们的内心是否还有真诚,是否还能简简单单、朴朴素素面对礼仪,是否这样就能将礼更好地传播和发扬光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