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1号线烈士墓站涂鸦墙创下中国室内涂鸦面积之最。 重庆独特的地形造就了很多山城独有的交通方式。 技术突破 自主研发单轨运梁机和架桥机 在轨道交通2号线建设初期,沈晓阳等人就发现一个没法避免的问题:重庆是山城,在山城铺设单轨轨道要比其他城市难上很多。 铺设单轨轨道需要使用起重机吊挂完成,将重达几十吨的轨道梁架设到桥墩上。2号线规划经过李子坝、佛图关一带,这里都是公园,没有公路,坡度又高,传统的轨道铺设方法在这里根本不实用。如果要坚持使用原来的方法,必须修建一条架梁的专用公路,但这样就会破坏公园原有的景观。 沈晓阳带领技术团队逐一分解庞杂的国外技术,消化吸收,查阅了大量资料后,自主研发了单轨运梁机和架桥机,攻克了这一难关。 2000年12月,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较场口~大堰村)全线正式开工。2005年,2号线正式开通运营,开启了重庆交通的新纪元。此后,沈晓阳和他的技术团队又攻克了多道难题。 从2009年开始,重庆轨道交通建设开始由“从外学习”转变为“对外输出”,韩国、巴西、越南、印度等国的轨道交通都有了“重庆造”的身影。 展望未来 3号线6编组列车将改成8编组 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开通至今已有13年之久,如今它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一条线路。 “重庆轨道交通的很多轨道设备都已经实现了本土制造,技术质量、风险抵抗能力也经受住了考验。”沈晓阳说,2008年汶川地震时,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是全国轨道交通中离地震中心最近的一条轨道交通线路。当时,仅有一个车站碎了几块外墙砖。直到现在,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最初投入使用的两列列车依然在线路上正常运行。 “当初是用40吨的吊车将列车从码头运回来的。”沈晓阳回忆说,2004年初,重庆首列跨座式单轨列车从上海水运至九龙坡,再通过吊车将其运回轨道站,一路上引起众多市民围观。 轨道交通3号线是重庆主城区轨道交通线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最长的跨座式单轨线路。轨道交通3号线目前已开通线路走向从鱼洞至举人坝,长约67公里,全线设车站45座。 “当年建设3号线的车站时,就在普通车站的基础上增加到了8辆编组的规模。”沈晓阳表示,当初轨道集团就预测到了3号线客流将持续增长,此后也证明这一做法是正确的。 根据规划,3号线运行的58列6编组列车将全部改成8编组列车,目前轨道交通3号线(鱼洞~江北机场)已有15列8编组列车上线运行。 对重庆轨道交通未来的发展,沈晓阳充满期待。 本报记者 冯锐 刘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