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走路和不爱走路的人,区别竟这么大!

 圣山溆水 2018-12-18

美国《科学》杂志(Science)曾经刊登过一些数据,其显示了运动和缺乏运动的人,患几种常见病的几率,详情如下图所示:

其实最值得关注的是,两者间的平均寿命差距,运动者竟比缺乏运动者长寿11岁!



但问题来了:一说到运动,即使知道它好处多多,但真要实践起来,不少人还是会面露难色。


毕竟“运动”这个词一出来,出现在很多人脑海中的前几位,多是跑步、游泳、球类等强度比较大的运动。听着就难,有木有?


话说,难道就没有一种简单易行、相对安全且温和的运动?


别说,还真有!那就是走路


大家可别小看它,爱走路和不爱走路的区别,坚持一段时间,你就知道了!


每天走一走,身体会享受这些好处


1. 有助于减肥



走路是一种较好的减肥方式,其效果甚至优于跑步。是不是很颠覆?这简直和大家以往的认知相悖嘛!


其实,这与身体的代谢方式有关。因为比起高强度但短时间的运动,低强度但长时间的运动可以消耗更多的脂肪。


另外,走路还能提高基础代谢率,这会让你在非运动时间也同样能燃烧脂肪。


2. 降低疾病风险


有研究显示,正确的走路姿势、时长和频率,可降低癌症、糖尿病、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生风险。


另外,加拿大的一项研究发现,走路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症。



3. 增加肌肉的力量


不同走姿,如抬头挺胸缩腹地行走,可以确保肌肉达到最佳运动量。而跨步走,不仅可以提升平衡感,还能增加肌肉的力量。


4. 有益于骨骼健康


走路有益于骨骼健康,主要表现在:它不但可以预防骨质疏松,还能减少骨折、尤其是髋骨骨折的危险性。


5. 预防癌症


英国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天坚持在20分钟内行走1英里(约1.6公里),有益于预防和辅助治疗乳腺癌、前列腺癌、肠癌等癌症。



6. 缓解病痛、降低死亡风险


作为一项有氧运动,走路可缓解患病人群的病痛、降低他们的死亡风险,具体表现在:

  • 走路可改善某些慢性肺病患者呼吸困难的状况;

  • 走路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风险。美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糖尿病患者每周走2小时以上,可降低39%的死亡风险;

  • 有轻微脑萎缩的人经常直线走路,有助于促进新的脑细胞的增长,保持良好的记忆力;

  • 走路还有助于放松心情、缓解焦虑症及抑郁症;

  • 倒退行走时,人体的重心会后移,这对矫正脊柱的病理弯曲有一定作用;

  • 走路时身体可释放一种内啡肽物质,有利于降低血压;

  • 运动可改善周身动、静脉的血液供养,减轻心脏后负荷,从而有利于高血压病的综合治疗,延长高血压患者的预期寿命;

  • 饭后40分钟后走走,有利于胃肠消化、改善脑供血、提高睡眠质量。


说了这么多走路的好处,可具体该怎么走呢?有没有啥讲究?别急,接着往下看~


送你一份超走心的“走路攻略”


平时走路时,要注意以下6个问题:


 每天走多少步?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议,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 6000 步。一般来说,健康的年轻人可适量增加。



现如今,晒走路步数成为某些人的一种“攀比”方式。坦白讲,步数过多不但没必要,还可能会伤害自己的身体。


例如,走路步数过多、频率过高,关节、肌肉都无法及时恢复常态,从而容易造成关节炎、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等多种疾病。


 走多快才行?


步行速度与运动强度直接有关,强度大小以个人感觉为主,以不出现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为宜。


注意:走路时不仅可以用匀速走,还可以变速交替走,效果更好。


 走路姿势有讲究吗?


当然有!

步行时,基本姿势是人体稍微前倾,昂首挺胸,步伐幅度较大并落地有力。


手臂如同跑步时弯曲前后摆动的姿势,能使全身各部位的肌肉群得到锻炼。


前脚掌落地时,膝关节弯曲有弹性感,后脚掌离地时,腰臀部肌肉有向上用力的感觉,加强后群肌肉的参与,能更好地保护膝关节。


 在哪儿走?


最好选择较为熟悉了解,且空气清新、环境安静的地方。


 什么时候走?


一般来说,有时间就可以出去走一走。不过要注意,太阳未出之前以及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步行。



可能有人要纳闷了: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为啥饭后半小时不宜走?


其实,饭后行走对于身体素质良好的人来说,一般问题不大。但对于身体孱弱的老人,尤其是冠心病及高血压患者来说,可能会导致意外的发生。


因为刚吃饱,尤其是吃了高脂高蛋白饮食后,血液相对会集中在胃肠道,以增强消化功能。


这时如果立即动来动去,可能会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而引起心肌缺血、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有没有特殊的走路方式?


有!倒走!



这是因为:倒走不但可以缓解腰腿痛,还能间接锻炼人们的空间和知觉的感知能力。


另外,为了防止摔倒,倒走时小脑(主管平衡)也会受到相应训练,从而有利于提高人的反应力。


注意:要在安全的地方倒走,速度不要快,最好有同伴陪同,一人倒走另一人正常走,轮流进行。


最后关于走路,小编必须再客观地说几句:


走路带来的好处,并不会随着走路的步数越多、频率越高而增加。实际上,“暴走”的风险或副作用反而会增加。


因此,走路的步数、时长、频率等,要量体裁衣,适合自己最好。特别是身患疾病的朋友,应根据自身情况,在自己能耐受的范围内安全地行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