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不见经传的张仲景,为什么被后来人尊称为“医圣”?

 旷世奇药 2018-12-19

东汉末年有一位名医叫华佗,他给曹操治过头疼病,在历史上很出名。但是在东汉末年,除了华佗之外还有一位名医,这个人比较低调,但是医术超群。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将多年行医积累下来的经验加以总结,写了一本叫《伤寒杂病论》的医书,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而这个原则成为了后世中医的灵魂。但是奇怪的是,这个人却没有被当时的正史所记载,只是到了后来的西晋时期才慢慢的被人发现。这个人就是被后世尊为“医圣”的张仲景。

按理来说,对后世影响这么大的人物,正史中应该有记载。但是很可惜,作为记载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正史著作《后汉书》和《三国志》里并没有找到张仲景的丝毫纪录。这不禁让人产生疑惑,张仲景是不是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的人?或者历史上压根就没有张仲景这个人。

张仲景的名字第一次出现是在西晋太医令王叔和的《脉经》里。《脉经》记载:“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与王叔和同时代的医学家皇甫谧也在自己的《针灸甲乙经》里说:“汉有华佗、张仲景”。因此到了唐朝房玄龄带人编修《晋书》的时候,在《皇甫谧传》中记载了:“华佗存精于独识,仲景垂妙于定方”,这才从官方角度对张仲景的贡献予以承认。

为什么《后汉书》里有《华佗传》而没有“张仲景传”?后人分析,可能是因为张仲景在东汉末年时期的地位、名声和影响力远远不及华佗,不然《后汉书》的作者范晔不可能不给张仲景做传。但是张仲景对于医学发展的贡献在历史上是数一数二的,所以清朝的名医陆以湉在自己的书中批评范晔,说你还好意思号称有良心的史官,为什么没有给张仲景做传?

那么为什么张仲景在东汉末年一直默默无闻,而到了西晋之后才被人所知晓呢?这就要从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说起。

在张仲景之前的历史上,中国的医学分为两个大类别。第一类是《黄帝内经》里说的基础理论,它讲究阴阳五行及人和自然的关系,讲人的生理,讲生病的病理,也讲致病的因素。比如说病人头疼了,按照《黄帝内经》分析,是不是头部有外伤?或者睡眠不好,每天睡的时间少?或者是不是精神紧张导致的?那么怎么治疗呢?对不起,《黄帝内经》只能给你理论分析,开药不擅长,怕给你开错了。

第二类就是依靠医生的经验给病人开方子,也叫经方,就是经验用方。依靠的是医生行医的经验,凭感觉给你开方子。比如病人感冒发烧了,医生凭经验开个方子,但是过几天病人来说没有效果。这个时候医生把原来的方子扔掉,换另外一种方子再试。就这样长时间下来,医生那里会积攒很多方子,也就是靠经验留下来的方子。

但是问题来了。大家都知道感冒分为风热感冒风寒感冒,但有时两者的症状是一样的。这个时候不管是《黄帝内经》的理论,还是医生的经验用方都有可能存在误诊。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张仲景出来了,他说只有将这两大类结合起来才能更准确的诊断病症。也就是说张仲景为后世的贡献就是将病理研究和经验用方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演变成现在就是靠“望、闻、问、切”把病症诊断清楚,再按照行医经验对症下药。用中医的行话说就是“辨证论治”

可能有人说,中医本来就是这样的啊。但是不好意思,在张仲景之前,人们真的没有这么做过。

后来张仲景把自己的这一些想法和许多经验用方总结起来,编写了一本书,叫《伤寒杂病论》。可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完整流传下来。

到了西晋的时候,太医令王叔和搜寻古代医书的时候发现了《伤寒杂病论》的残卷,里边只有伤寒部分。于是,他把这些残卷整理成一本书,叫《伤寒论》。也就是从这个时候,世人才开始认识了张仲景。

到了宋代的时候,目录学家王洙和医学家林亿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发现了记录有《伤寒杂病论》的残简,上面只记载了关于杂病的部分。于是他们把这些竹简整理成一本书,叫《金匮要略》

随着《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陆续出现,引发了历朝历代研究这两部书的热潮,张仲景也因此被后世人所尊崇。南宋的医学家许叔微甚至把他和孔子相提并论,说:“论伤寒而不读仲景书,犹为儒而不知有孔子六经也”,可见当时医生对张仲景的推崇之高。

到了明朝万历年间,研究张仲景的人越来越多,他们觉得能写下如此巨著的张仲景应该在历史上占据很高的地位。但是历史上类似于扁鹊、华佗等人都被称为了“神医”,而张仲景的贡献在他们之上,于是,他们为张仲景取了一个比神医更崇高的称号---“医圣”。

张仲景的低调导致他在那个时代的史书中没有占据一席之地,但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在被后人逐渐挖掘的过程中却闪烁出耀世的光芒,尤其是他创建的“辨证论治”原则,更是为后世中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张仲景被后世尊称为“医圣”当之无愧。

内容来自腾讯新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