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比《伤寒论》差在哪里?

 为什么73 2018-12-19

为什么我们总是感觉《伤寒论》很好,《金匮要略》好像没有《伤寒论》那么好。


难道《金匮要略》不是医圣张仲景的书吗?


其实,《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本来是一本书,即《伤寒杂病论》,都是医圣张仲景的书。


伤寒杂病论》的书名就很是准确,即讨论的内容是伤寒和杂病,原书共十六卷,前十卷论伤寒,后六卷论杂病。


因为原书已佚,前面的伤寒部分被晋代的太医令王叔和收集整理成册,书名叫《伤寒论》。


王叔和收集到了《伤寒杂病论》的伤寒部分,而未见到杂病部分;直到北宋仁宗时翰林学士王洙在馆阁残书中发现了一部《伤寒杂病论》的节略本《金匮玉函要略方》,共三卷:上卷论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方及妇科病的治疗。


至神宗熙宁(1068年)时,林亿等对此进行了校订,去掉上卷,保留中、下卷。为了临床方便,又把下卷的方剂分别列在各种证候之下,仍编为三卷。


此外还采集各家方书中转载仲景治疗杂病的医方及后世的一些医家的良方,分别附在每篇之末,“并依旧名曰《金匮方论》”,即后世的《金匮要略方论》,简称《金匮要略》或《金匮》。


前面的伤寒部分叫《伤寒论》,如果将后面的杂病部分仿照前例叫《杂病论》,问题就会变得比较清晰。


质言之,二者的差异就是在确定性上。即《伤寒论》的确定性好,《金匮要略》的确定性没有那么好。


而这个差异正是由于二者研究对象的差异造成的,即伤寒和杂病的差异,亦即外感病和内伤病的差异,亦即急性病和慢性病的差异。



1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


上面这两条是《伤寒论》中的条文,按照条文去用,都会有肯定的疗效。凡是《伤寒论》中主之的条文,绝大多数都是疗效肯定的。也就是说,《伤寒论》的确定性很好,有确定性才能有肯定的疗效。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血痹虚劳病篇第17)


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汤并主之。(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第11)


上面这两条是《金匮要略》中的条文,按照条文去用,就不一定有效。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就不一定有效。为什么?


因为虚劳虚烦不得眠,不仅仅有酸枣仁汤证,也就是说,酸枣仁汤治疗的只是众多虚劳虚烦不得眠中的一种,并不能治好所有的虚劳虚烦不得眠。


同时呢,酸枣仁汤能治好的虚劳虚烦不得眠,仲景在条文并没有交代清楚。


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汤并主之,这条条文直接用于小便不利,大多数的时候无效。


因为导致小便不利的原因很多,仅仅有小便不利还不能确定治疗方案,所以,用这几个方大多数的时候无效。



2



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胸痹心痛短气病篇第5)


在《金匮要略》中,这种格式的条文也常见,如“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等等。


显然,枳实薤白桂枝汤和人参汤是不一样的。


虽然两个方子都可以用于治疗胸痹,那也绝对不可能是等同的;如果是同一种性质的胸痹,按照条文用这两个方,疗效也不会是等同的。


这是一种不确定的表现,试想,如果张仲景对于某一证,能够肯定一个方的疗效是最好的,当然就不需要用另一个方来“亦主之”了。


《金匮要略》中还有很多类似的条文。



3



通过上述比较,差异就很清楚了。


《伤寒论》中主之的方证绝大多数是疗效肯定的;《金匮要略》中主之的方证相当多的疗效不肯定。


为什么会如此?


就是因为《伤寒论》研究的对象是伤寒,即外感病;《金匮要略》研究的对象是杂病,即内伤杂病。


外感病病程短,一般正气不虚,而以邪实为主,病情单纯,识证容易,只要祛除了邪气,病也就好了,治疗当然就容易,效果肯定就好。


内伤杂病病程长,不仅有邪实,而且往往有正虚,病情复杂,头绪多,识证就不容易,治疗也不能简单化,必须照顾到方方面面,即使是证辨准了,治疗也正确,疗效也不会很快,因为正气的恢复需要过程,扶正和祛邪还会互相影响。


简单的道理,外感病的病程一般是一天或几天,内伤杂病的病程几个月、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治疗的难易程度当然是不一样的,所以吴鞠通说“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


比如,外感寒邪初期的太阳伤寒,用麻黄汤主之,疗效就是肯定的,多数的时候可以一服汗出病差;急性肠炎如果表现为葛根芩连汤证,用葛根芩连汤主之,一般可以三剂之内治愈,与西医用抗菌素治疗相比毫不逊色。


可是,如果是慢性肾炎,有的病人无论你治疗多久,他也好不了,其中有能治好的,疗程也都要以年计算,中医、西医都如此,没有谁能快得了。



4



所以,《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差别是研究对象的差异造成的,并不是张仲景的水平不行。


虽然我们感觉《金匮要略》没有《伤寒论》那么好,但是到现在为止,《金匮要略》也是治疗杂病最好的书。


有很多人认为,《伤寒论》的方是可以治疗百病的,包括杂病,这当然是不错的,只是一定要明确的是,伤寒方治伤寒是“主职”,治杂病是“副职”,即用《伤寒论》的方来治疗杂病,肯定没有用它们来治疗伤寒的效果好。



5

附  录



《金匮要略》中确定性不太好的条文举例,如下: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17)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


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5)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6)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17)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23)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汤并主之。(11)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25)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诸黄,猪膏发煎主之。(17)


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18)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火邪者,桂去芍药加龙骨牡蛎蜀漆救逆汤主之。(12)


心下悸者,半夏麻黄丸主之。(13)


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14)


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17)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12)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1)


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