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降压药是要早上吃还是晚上吃?到底在哪个时间点吃比较好呢?

 ywm33 2018-12-19

今天,我们将送上“高血压系列科普”第三篇。如果您有其它关于高血压方面的科普需求,欢迎您在后台留言,我们会选取有代表性的问题组织药师撰写。

高血压系列科普之三

降压药是要早上吃还是晚上吃?

高血压人群每天都需要服用降压药,到底在哪个时间点吃比较好呢?

我们都知道,人体有生物钟,几乎所有的生理活动均存在生物节律现象,如激素分泌、睡眠、体温等,而血压也存在昼夜节律变化的。根据血压昼夜曲线类型不同,高血压分为:杓型、非杓型、深杓型、超杓型及反杓型。

高血压的类型需要在医院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并请医生评估,来明确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高血压,因为对不同类型的高血压,降压药的服药时间随血压波动水平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杓型高血压

多数患者的血压在24小时中按“两峰一谷”的规律波动,一天中的血压走势就像一把“长柄勺子”(图1):

图1 血压波动曲线

两峰:上午9:00~11:00及下午16:00~18:00时,血压各出现1次高峰;

一谷:从18:00起,血压开始缓慢下降,至次日凌晨2:00~3:00时,血压降至一天中的最低值。

对这类患者,使用降压药的时间也有讲究:

如一日一次服用的长效降压药:建议早晨7:00服用,如美托洛尔缓释片、硝苯地平控释片、非洛地平、氨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缬沙坦、替米沙坦等,由于长效降压药物的作用时间相对较长,这样可使药物的达峰浓度与血压峰值基本同步,从而达到理想的降压效果,这也是为什么医生叮嘱患者早晨一觉醒来就服用降压药的原因。

长效降压药可使一天中的血压较为平稳地维持在治疗范围内,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因此首选长效降压药。

如一日两次服用的降压药物:则建议早晨7:00和下午15:00~16:00各服用1次为宜,如硝苯地平缓释片、美托洛尔片、拉贝洛尔等,这样药物起效达到峰值的时间,正好与血压波动的两个高峰期相吻合。

因夜间血压会出现低值,因此一般不建议杓型高血压患者在睡前或夜间服药,杓型高血压患者若在睡前或夜间服药,可引起血压大幅度下降,造成心、脑、肾等器官供血不足,有一定风险。

其他类型的高血压

非杓型:

约10%的患者,其夜间血压下降不足10%,,称为“非杓型高血压” (见上图)。对这类患者,建议选择长效降压药睡前服用。

深杓型或超杓型:血压曲线类似“杓型”,但峰谷曲线更为明显,夜间血压降低超过20%(见上图)。

反杓型:如果血压昼夜变化的规律被打乱,就会出现夜间血压水平高于白天的情况,血压会呈现出和“杓型”相反的“反杓”形状,峰谷曲线呈反向,(见上图)。

一些老年高血压、重度高血压、或存在明显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损害的患者,其血压昼夜波动的幅度可减弱或消失,因此,为了更科学的服用降压药物,医生一般会建议患者在服用降压药前后,常规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血压波动情况确定适宜的服药时间。

需要指出的是:降压方案的确定及降压药物的调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合适的降压药物及适宜的服药时间,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尽力维持相对“健康”的血压节律模式。

临床常用的降压药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降压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图2),降压方案的确定,需由医生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服药时间、用药剂量、药品种类等综合做出判定,因此自己不要随意更改治疗方案。

图2 降压药物的分类

有没有需要晚上服用的降压药呢?

在临床常见的降压药中,有一类特殊类型的降压药,叫α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多沙唑嗪等“唑嗪”类药物),有前列腺增生的高血压患者可能会用到,这个药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是指由于体位发生改变,如从平卧位突然转为站立,或长时间站立后引起脑供血不足,引起的血压降低),由于白天活动较多,为了避免站立、行走等活动过程中体位变化而出现低血压,所以使用α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在睡前用药比较好。

小结

血压存在昼夜规律,受机体生物钟的控制,高血压药物的服用,取决于机体血压波动的水平。建议您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明确自己的血压波动规律后,在医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个体化地使用降压药物。

目前临床上经常使用的降压药物包括“普利”类、“沙坦”类、“洛尔”类、“地平”类、“噻嗪”类以及“唑嗪”类,使用哪类降压药物,需根据个体情况做出综合判定,没有哪种降压药最好,只有哪种最适合。

(由“问药师”团队赵淑娟药师供稿)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