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略性新兴产业之“1 N”微笑曲线发展模式

 Tomsp360lib 2018-12-19





从动力机制看,成本要素、产业模块发展、协同网络构建是推动微笑曲线的核心要素。硅谷和中关村能够形成“1 N”模式的核心要素有几个主要方面:一是考虑到成本要素,逐步向成本低的区域转移。二是硅谷和中关村都是以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为主,利用主导产业特性推进模块化生产特征,使得研发、服务机构与生产制造在区域上分离。三是两者都崇尚开放、包容与合作,坚持形成网络型的产业体系和企业组织结构,最大化地发挥产业组织中不同节点功能的理念。


从实施成效看,两者形成了“1 N”模式下的各具代表性的发展路径。硅谷和中关村按照微笑曲线形成了以高附加值创新产业集中区为核心,以生产制造为主的多个生产基地的格局。但硅谷的创新源头来源于几所世界一流大学,创新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构成“产学研协作机制”,企业能够快速及时的转化大学和科研单位的成果以及进行合作研究开发;而中关村的创新源于政府强有力的导向,创新主体以大企业、大公司为核心,侧重于“政产学协作机制”,政府引导创新活动的方向,刺激企业和大学之间的协同创新、保护创新成果和协调创新主体间的矛盾。


三、启示


(一)把握产业价值链的分解趋势,抢占产业高端领域


产业价值链分解的实质就是产业高端领域和低端领域不断分化的过程,对于企业来说,传统的企业战略选择是建立在可保持的竞争优势基础之上的,企业获得长期平均利润率的主要途径是不断巩固和发挥自己在原有领域中的竞争优势。与过去的环境相比,当今企业必须强调把握产业价值链的分解趋势,锁定产业的高端环节以及高端产业模块,通过高附加值环节的投入产出,保证企业不断领先发展。对于政府来说,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政府,产业促进首先必须通过对产业分解趋势有很好的把握,找准产业的高端环节和高端产业模块,从而制定先导性的产业政策,推动区域产业向在这些高端领域发展。


(二)认识“1 N”产业空间转移规律,抓住产业发展机会


我国市场具有特殊性,发展潜力巨大,存在着大量的市场潜在需求和大量黏性信息,许多新兴产业通过国内市场就能够实现规模经济和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具备成就颠覆性创新培育的条件。企业和政府可充分借鉴“1 N”微笑曲线的产业转移规律,政府要充分认识这种趋势,通过进一步营造良好环境加速吸引全球的研发资源和产业的高端环节,提升我国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整体产业水平;企业也要发挥本土的优势,通过开展各项合作积极利用国际高端资源,从而提升企业实力。


(三)理清“1 N”模式发展条件,以良好的环境引导和促进商业模式创新


纵观硅谷、中关村等商业模式创新活跃的区域,它们最大的共同之处就是相似的产业模块发展和宽松而富有创造力的环境。对于新出现的商业模式,可能在刚刚起步时很难判断其能否成功,此时政府应当放手,鼓励企业进行大胆尝试,而对于具有显著发展前景的商业模式,必要时可以给予“特别通行证”,协助企业打通创新所需的相关环节。创新最重要的环节在于不断“碰撞”,政府要为创业者和有关各方提供更多“碰撞”的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