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底铜帮”运粮河

 litie666 2018-12-19
                       为了屯田的便利,曹操在许下“广开河渠”,大力兴修水利工程,开挖疏浚了一条条河道。一方面以资灌溉,另一方面可以漕运收获的谷物,减少陆路运输之苦,这些河流被称为运粮河。如今仍存残迹的有枣祗河、高底河、灌沟等,许昌市区也流淌有运粮河,但最为著名的还数源于襄城县境内、任峻屯田时开挖的那条号称“铁底铜帮”的运粮河。

-------------------------------------------------------------------

                             两千年流淌不息的运粮河

    冬至前的一个日子,记者决定实地考察一下襄城县那条“铁底铜帮”运粮河。

    根据县志记载和查看地图,襄城县境内的这条运粮河又名金水河,发源于汾陈乡冯庄村西北的屯田坡,自西北向东南流经颍桥回族镇、颍阳乡、双庙乡,在范湖乡汊河阎村东南处注入文化河,长约40公里。

    顾名思义,这条河是专为曹操屯田运粮而开挖的。

    在襄城县文管办孙建兴主任的带领下,几经周折,记者终于来到了运粮河的源头。在汾陈乡冯庄村附近,一座极其简陋的小桥下,浅浅的河水无声地向东南流去。河道不足5米宽,枯黄的野草和胳膊粗的杂树杂乱地生长在河道两边,河水很清,河底的黑泥清晰可见。孙建兴说,这就是当年的“铁底铜帮”运粮河。

    相传,曹操通过几年的屯田,仓廪皆满。又是一年的秋收时节,他在论城(今襄城县范湖乡境内)看到堆积如山的粮草,不禁仰面哈哈大笑,说:“征伐东吴、西蜀条件备矣。”言毕,他与众将士登上城楼,远远望去,只见路上运粮草的军民肩挑背扛,络绎不绝,行动却十分缓慢。曹操自言自语:“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自古兵贵神速……”
看到曹操沉思,在其旁边善解人意的杨修说:“丞相是在思考运粮之事吧!”曹操点头称是,回首又对众人说:“此处粮草供前方之需,仅靠人力运至汝、颍两河岸边十分迟缓吃力。”曹操扬鞭一指,说:“可否把眼前的这条小河加宽加深,与颍河相接,用漕运以解燃眉之急呢?”

    众人听罢,有的点头称是,有的却摇头说:“这河既窄又浅,只能用于灌溉排涝,根本谈不上漕运和加深加宽成运粮河,就是挖成亦难免河岸坍塌,河床淤塞,到头来水不能通、粮不能运,岂不是劳民伤财?”

    曹操听后微微一笑说:“成与不成,犹如打仗一般,‘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欲谋此事,须知地情也。”

    于是,曹操偕众人沿河道实地察看,见两岸皆为黄色胶泥,虽历经河水冲刷,但很少坍塌;再看河底,多是黑色黏土,并无淤塞。曹操兴奋地说:“这黄土似铜,黑土如铁,此河挖成,可谓‘铁底铜帮’运粮河。”

    曹操回到许都后禀明汉献帝,下谕令沿河军民加深河床、加宽河道。经过数月奋力开挖,军民们终于修成这条经颍河达淮河的重要水上运输通道,将曹军所需粮草可以快速便捷地运往四面八方。

    站在如今的运粮河边,看着破败的河道和浅浅的流水,你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那帆影点点、号声阵阵的场面,只有脚下粘鞋的黄胶泥让你感受到这条运粮河的“亲和力”。

    近2000年过去了,当时宽阔的运粮河早已被折腾得不成样子,但关于运粮河的传说却始终不朽。


                                 金肚石蛙与杨修之死

    相传,运粮河挖成之后,曹操又让人在河上建了一座石桥。这座桥九墩八孔,长十数丈、宽两丈余、高一丈五尺,甚是雄伟。桥两端还雕刻着一对栩栩如生的雄雌石蛙。

    一日,曹操从许都来到这座桥前,看到两个石蛙张口伸舌,惟妙惟肖,心里特别高兴,便对众随从说:“在我军中猛将如云、谋臣如雨,能工巧匠数不胜数,岂是织席贩屦的刘备和碧眼儿孙权可以相比的?”随即曹操提笔为此桥取名为“金肚石蛙桥”,并命能工巧匠把字镌刻在桥头。

    曹操问身边的主簿杨修:“这对雄雌石蛙日后必招致盗贼,主簿可有防盗良策?”杨修附在曹操耳边小声说道:“我料到丞相会问这个问题,早就吩咐工匠们在石蛙肚内暗藏了机关,并拟了四句谶语,请丞相指正。”

    曹操听后十分不悦。他接过杨修递上的纸,只见上面写道:“黄金珍宝蛙内藏,仨活人头取宝囊。劝君莫贪不义财,蛙前贪财一命亡。”曹操看后也不吭声,提笔把末句改为“小人狂妄一命亡”,写完撂下纸笔就走了。

    大家都知道杨修是为“鸡肋”二字被杀,其实,在修建金肚石蛙桥时,曹操杀杨修之心已有。

    这四句谶语刻在桥头之后,成千上万的人前来猜谜,但对这“仨活人头”都是百思不得其解。过了很长时间,有个老财迷悟出了谶语。一日深夜,他来到桥前,在雄石蛙前跪下连磕了3个响头。这时雄石蛙一跃而起,翻身躺在石桥上,肚子里露出了黄澄澄的金子。老财迷急忙把金子掏出来装了半口袋,准备走时又想:这只雄石蛙肚子里有金子,那只雌石蛙肚子里肯定也有金子。他就又来到雌石蛙前跪下磕头,但雌石蛙一动不动。老财迷求财心切,掏出铁锤就砸,刚砸了一下,只见蛙嘴里飞出一支利箭,正好射中老财迷的心窝。老财迷当即气绝身亡。

    杨修把石蛙利箭射死老财迷的事情向曹操禀报,本想得到一些夸奖,想不到曹操却冷冷地说:“你利用雕虫小技射杀平民,坏我丞相名声,本该死罪,姑且念你有才,死罪免去,但日后不可再恃才傲物啊!”

    这是一个曲折的传说。到底有没有金肚石蛙桥,是记者此行寻访的重点之一。

    在范湖乡论城遗址的西南,一架五孔石桥横卧在运粮河上,桥上人来车往,非常热闹。孙建兴主任说,这座桥就是在金肚石蛙桥遗址上修建的。

    记者思忖,用3个活人头来祭石蛙,然后石蛙肚子里便会流出黄金,类似的传说,许昌不止一两个版本。比如,记者在采写蔡孝子拾椹奉母时,听说过磕300个响头盗取宝剑的传说;在采访周定王墓的金字石时,听说过磕响头盗取金字的故事。这个金肚石蛙的故事应该是第三个版本了。

    传说归传说。孙主任说,可能这座桥当时修建得十分华美,于是,人们便附会出许多故事来。


                                    马墓桥与王月桥

    流经许昌市区的运粮河也有很多神奇的故事。它西起王月桥,东至屯里,横贯市区西部。得知记者正在采写运粮河,酷爱钻研许昌地名的李太和先生问:“你知道马墓桥吗?它的来历与曹操屯田运粮有关。”

    提起马墓桥,别说记者这个外乡人,就连土生土长的“老许昌”听了也是一脸的迷茫。在李太和的指点下,记者来到了市区运粮河街。运粮河街上横跨着一座供行人通行的水泥桥,在这座水泥桥的南边不远,有座铺设铁轨的小桥。李先生说,这就是原先马墓桥的遗址。

    这座桥实在是太不起眼了。当记者拿起相机拍照的时候,过往的行人都露出了诧异的表情:这里有什么好拍的,是不是创“三城”检查卫生的?

    李太和先生说,原先的马墓桥十分高大雄伟,为便于来往船只通行,石桥拱洞修得很高,好似一轮弯月。一日,曹操和部下到屯里察看粮食的收获情况,路经这里时,发现运粮的士兵非常吃力地推着粮车爬坡过桥,累得汗流浃背。曹操素有爱兵之心,于是便下马让自己的坐骑帮助士兵拉车上坡。

    曹操这匹坐骑为西凉宝马,名叫“绝影”,曾在宛城战张绣时,驮着曹操冒烟突火闯出重围,救了曹操一命。因此,曹操对它十分珍爱。可是“绝影”是匹战马,怎堪如此来回拉车负重。“绝影”累得汗水淋漓,由于运粮车队络绎不绝,这匹西凉宝马竟被活生生地累死了。

    曹操得知消息后,心疼不已,毕竟马通人性,跟着曹操东征西伐,立下了汗马功劳。于是,曹操亲自来到桥头,命士兵把“绝影”葬在这座桥的南边,并堆起了一座巨大的墓冢。曹操亲书两个大字“马墓”,以表彰宝马的功劳。于是,这座马墓旁边的石桥也就改名为马墓桥。

    李太和先生说,多少年来,不管周围水势再大,水涨墓高,墓冢总是远远地高出水面,因而附近的百姓常在上面避水。据老辈人言传,那是因为曹操怕马墓被水淹没,临下葬时,亲自在马嘴里放了一颗避水珠。历经战乱,马墓的石碑和那座桥早已荡然无存,但曹操爱惜士卒的故事却传为美谈。

    八一路西段的王月桥是市区运粮河的最北端。据说,王月桥原名为王阅桥。在运粮河修筑之初,曹操经常到清泥河口察看工程进度。因为曹操被尊为魏王,所以工匠们就在曹操经常视察的地方修了一座桥,名为王阅桥。在运粮河通航那天,曹操亲率文武官员,乘彩船、奏鼓乐,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两岸百姓载歌载舞,欢呼相庆。据说,现在繁城农历九月十三的古庙会,就是从那时传下来的。

    屯田制的实行和运粮河的开挖,使曹魏集团实力大增,这也为曹操能够平定北方、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