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上海女人——沪上名媛薛安伦的老洋房生活

 LiudaLee 2018-12-19

斑驳的墙壁 收藏的记忆

——走进沪上名媛薛安伦的老洋房生活

文 郑舜华

 作为老上海棉纺业巨子薛福生的孙女,薛安伦住在上海新华路上的家族老洋房。她说:“世界上最好的房子我都住过了,包括比弗利山庄,那时候,我的邻居是周润发太太和成龙太太。”现在,她有一半的时间住在上海的老洋房里,快乐作画,自在生活,热情招待朋友。她的居所和身影,仍保留了沪上名媛的生活方式。

 新上海女人——沪上名媛薛安伦的老洋房生活

从预约采访开始,已经可以预见,这会是一次愉快的交流。因为,仅仅一通电话,刚从香港回上海的薛安伦就非常爽快地一口答应。

 

快乐作画 随心生活                      

 

去采访和拍摄的那天,正值上海盛夏,时雨时晴。我走进洋楼的时候,薛安伦正指挥两个阿姨做清洁。大雨天,这座房龄约90岁的老洋楼,地板会“渗水”,好在当日下午就放晴,我们原本担心影响拍摄的因素,也因阳光灿烂而烟消云散。 

被说成“含着金汤匙”出生,薛安伦在这座老洋楼里度过了她的童年时光。房子是薛安伦的祖父薛福生在解放之前购买的。祖父是无锡人,到上海创业,一家都居住在此。薛安伦出生在这栋小洋楼,这里有着儿时的生活印迹。文革时候,薛家一家搬出去,直到20世纪80年代又搬回来住。那时候,薛安伦远走香港和美国加州,求学、生活,结婚生子。直到最近几年,孩子长大成人,在外国攻读硕士学位,她一人又回归这座老宅,与母亲相伴。 

薛安伦曾经求学于美国加州时尚设计商学院(Fashion Institute of Fashion Merchandising),也曾经在香港开创以自己命名的时装设计品牌。如今,她与丈夫分开,选择自由自在一个人生活。而选择画画,源于她6年前在北京见到中国当代艺术蓬勃兴起,受了启发,从未画过画的她拿起画笔。她想:画画与色彩有关,这跟我在时装学院所受的色彩培训很相似。6年过去了,如今她的画作也已经拍出了6位数的高价。当初怀疑她能否画好的人,现在也不得不赞赏她的作品。

 

一年之中,薛安伦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各地旅行、参加宴会和慈善活动,还有到外地开办自己的画展。另外三分之二的时间里,她有一半住在香港,一半住在上海这座老洋楼里。一楼客厅就是她的画室和“展厅”,也是她招待朋友开派对及日常起居室,同时又保留了薛安伦祖辈许多陈设,堪称一个小型家族博物馆。薛安伦喜欢中西结合的设计,这座小洋楼完好地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貌,让我们见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名媛生活。

 

住遍了世界上最好的房子和酒店,薛安伦喜欢回到这座老洋楼里自然舒适地放松自己。老洋楼的摆设随意自然,她甚至跟我们说:“拍摄的时候这些家具想怎么挪都可以,没关系的。”

 

会客厅:自然混搭,保留老洋房原汁原味

 

一楼大客厅是薛安伦平日的会客区及起居室,一边摆放着小餐桌,是她和母亲就餐的地方。另外一边摆放着西式沙发,可以休憩。沙发对面的大班椅,样式亦中亦西,与整个环境颇为协调。墙上则挂着一个古董钟,这是薛安伦祖父的收藏物,她在聊天中告诉我们:“这样的古董钟,当时收的时候很便宜,是我祖父理财的一种方式。现在一个的价值就能买一辆名贵跑车。”

 

这座房子唯一有过大改变的是地板,由原来的木地板改为水磨石和大理石地板。会客厅的地板以后还要升级——装地暖,为的是冬天宴请朋友的时候,不需要再使用电暖器,给超负荷运转的老洋房电路减压。这种陈设风格亦中亦西,随意自然,格调非常协调。这跟薛安伦的人生阅历有许多吻合之处,她最常讲的一个词就是“自然”。客厅的陈设虽然也是混搭,但绝不是刻意组合。



 

工作室:小型家族博物馆

 

旁边的小客厅是薛安伦的工作室兼私人展示区。正中摆放的大餐桌也是由祖父购得,古董案几上面摆着祖父祖母的相片,这是一楼唯一的一幅相片,为的是纪念祖辈,感恩祖上萌福。古董案几边上摆着的镜框里,是一件旗袍,乃是薛安伦祖母穿过的。案几对面则是薛安伦祖父曾经用过的钢琴,文革时期曾被破坏,后来请人修复琴键,仍摆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正对着餐桌的那扇窗,窗格贴上玻璃,这是薛安伦的创意,窗边摆着她的一幅画作。窗外以前是薛安伦祖父养鸟的小房间。在钢琴相邻不显眼的角落里,随意摆着一幅字,是一位香港老先生写了赠与薛安伦的:“伦里读经奇女子,安贫乐困真丈夫。”她的画作,则随意地依靠在墙上,颜料整齐地摆放于地上垒起来的几本书上。小客厅的摆设,几乎全是沿用祖上的格局,仍显示了薛安伦对祖辈的敬意与怀念。

 

这个小客厅仿似一个小型家族博物馆。岁月流逝,家族的印迹沉积在此,无言地展示着。这一种家族的底蕴,令人遐思沉默,一旦步入则不敢轻慢。

 

感恩、知足:生活应该向前看

 

老洋楼赋予薛安伦许多创作灵感,从建筑本身的设计细节,乃至洋楼的匈牙利设计师邬达克,都成为薛安伦画作的题材,她创作的画作之中,有一个系列名字就叫《邬达克的背影》。

现在,一年之中,薛安伦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旅行,参加一些宴会,还有自己的画展,以及慈善活动。走过了世界上这么多地方,住过了那么多好房子,薛安伦现在已然是另一种境界,她说:“我到哪里都可以是家,在哪里都热爱那里的一切。四海为家。”

 

她原本想写一本回忆录,但是后来想想作罢:“老天给我的已经很多了,我应该知足。向前看,不往后看。”

新上海女人——沪上名媛薛安伦的老洋房生活
后花园。夏天蚊子很多,占地面积有200多平米的奢侈的后花园。

老洋房入口很不显眼,门很小,外墙斑驳,长满常春藤。

 

建筑面积:358平方米

建筑布局:主体二层,局部三层

建筑风格:西班牙式建筑

 

设计师
匈牙利人邬达克(L.E.Hudec),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最著名的建筑设计师,1893年生于斯洛伐克,1914年毕业于布达佩斯皇家学院建筑系,同年入伍,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6年,被俄国人抓住,送往西伯利亚的战俘营。1918年,从西伯利亚逃到上海,此后在上海住了30年,设计了65幢房子,包括大光明大戏院。1947年离沪,1958年于美国去世。

 

这里属于哥伦比亚住宅圈,包括新华路119弄、155弄、185弄、211弄和329弄。因靠近旧名为“哥伦比亚路”的番禺路而得名。新华路211弄和329弄,时称“外国弄堂”,由上海普益地产公司投资兴建,1928年设计,1932年建造。二至三层,柴顺记营造厂承建。
外国弄堂区域内原位农田和坟滩,沟浜纵横,一片荒芜。1925年租界当局越界修筑哥伦比亚路(今番禺路)和安和寺路(今新华路),为当时国内商贾和居于沪上的上层侨民建造住宅,由中国营业公司统一规划,每栋洋房均根据业主要求单独设计。

——《上海邬达克建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