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所说的“气血”和“血气”的意义有何不同?

 cxm54666 2018-12-19

近代中医用语常说“气血”,在古代著作中却多讲“血气”。如《素问·调经论》载:“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灵枢·本藏》给经脉下定义,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近人对经脉或经络的解释则说成是“气血运行的通路”。这“血气”与“气血”有没有区分意义呢?

中医所说的“气血”和“血气”的意义有何不同?

由“血”和“气”构成这一联合词组,“血”在前还是“气”在前,表明其间有主次之分。早期所以称“血气”是由“血”而及“气”,因为“血”的现象较为形象具体,最先为人们所认识;“气”的现象则较为隐蔽、抽象,不容易被认识。后期随着中医理论的发展,“气”的重要性和多样性受到人们充分的注意,因而多称“气血”,即将“气”提到“血”之前来称述。后人所说的“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正表明对这两者之间关系的全面认识。早期著作所称“血气”,与后来所称的“气血”,着重点虽有不同,意义并无二致。近人习惯于说“气血”,有将原先所称的“血气”解释为“营气”,或把它与“宗气”、“原气”等并列起来作为“气”的类别,那是不合原意的。(上海中医学院,针灸学·经络学说概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4年)

中医所说的“气血”和“血气”的意义有何不同?

古人从“血”进而到“血气”并提,这在认识上是一个飞跃。“血气”一词已是一种理性的认识,它概括出人的生命特征。《礼记·中庸》上有句话:“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就是把“有血气者”来概指有生命的人。《论语·季氏》还把人的一生按“血气”表现的不同划分为三个年龄段:少年时,“血气未定”壮年时,“血气方刚”,老年时,“血气既衰”。从“少”到“壮”到“老”,正是由“血气”表现出生命曲线。后来《内经》在“血气”基础上发展为经脉、脏腑理论,《灵枢·天年》进一步将人生百年按“血气”和五脏之气的盛衰过程,以十岁一变化来描述。这可看成是《论语》血气理论的发展。古时认为人是有“血气”的,而“血气”的运行则有一定的轨道,这就是“脉”。《管子·水地》上有句话:“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它把大地上的水流比拟为人体中的“血气”,说大地上的水流就好像人体筋脉中的“血气”。这种颠倒过来的比拟,从认识的先后来看,应该是先从大地上的水流现象推论到人体内的“血气”运行。套用《管子》中的句子,可说成:血气者筋脉之水,如地中之通流者也。《管子·水地》所以用“血气”来倒比“水”,说明那个时期(春秋战国)对人之有“血气”已是一种普遍的认识,不限于是医学言论而已。

中医所说的“气血”和“血气”的意义有何不同?

古人把“血”与“气”并提,称之为“血气”或“气血”,这是直观地从总的方面观察和体验人的生命现象的结果,这也是中医学整体观的基本要点。虽然其中似乎将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混合起来,将神经、体液的功能混合起来,但从生命现象的总体来看,这种“合”却更能接近事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