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eurology:灌注 CT 鉴别癫痫相关麻痹和急性缺血性卒中

 吴海香 2018-12-20

癫痫发作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运动、语言、感觉或综合能力的短暂神经功能缺损,也称为'Todd 现象'。Todd 麻痹占痫性发作的6-13%,通常持续从几分钟到48h。Todd 现象的病理生理机制尚存争议。比如,灵长类动物的研究显示发作后神经元超极化会引起皮层电生理'枯竭(exhaustion)'。其他研究认为可能与发作后皮层神经元的抑制有关。最近,啮齿目动物的研究发现局部血管收缩会引起发作后大脑缺氧和皮层低灌注。Todd 现象是对临床实践的挑战,因为很难和卒中相鉴别,这会延误血管成形术的时机。五个怀疑卒中的患者中就会有一个为假卒中(mimicking conditions),这会带来2-20%不必要的溶栓和不充分的治疗。

容量灌注 CT(Volume perfusion CT,VPCT)有助于把缺血性卒中从发作(后)现象中区分出来。VPCT 能够量化脑血流量(CBF),在缺血性卒中中 CBF 降低,癫痫发作时 CBF 升高。人类 SPECT 研究显示从发作时皮层高灌注过渡为发作后低灌注。一些小型研究和病例报告也显示发作时和发作后 VPCT 产生了矛盾的结果。

示例一,72岁女性,神经纤维瘤,全身强直痉挛痫性发作后表现为发作后左侧偏瘫和忽视,24h 内恢复。MRI DWI(图 A = B1000;图B = ADC)显示右侧海马和颞叶皮层局灶性弥散抑制,为发作后水肿。灌注 CT(图 C - H)显示右侧顶叶和枕叶皮层-皮层下明显低灌注,不符合血管分布:

示例二,77岁男性,表现为左上肢局灶性阵挛到双侧强直痉挛痫性发作,发作后上肢无力和忽视。图 I - P 为VPCT显示右侧半球发作VPCT 高灌注。属于皮层分布:

注:D、J、N为 CBF,E、K、O 为 CBV,F、L、P 为 TTP,G 为 time to drain,H 为 MTT。

2018年11月来自德国的Margot G.A. Van Cauwenberge等在 Neurology 上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目的在于验乞 VPCT 对卒中样发作(后)患者的诊断价值。他们假设1.发作时患者表现为高灌注;2.发作后表现为低灌注或正常灌注;3.灌注的变化能够区分皮层模式和血管模式。

该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共入选了159例痫性发作并且入院3.5h 内进行了急诊 VPCT 检查误诊为卒中的患者。排除了26例后,最后分析了133例。

在这133例患者中,94例为假卒中(其中发作后局灶行神经功能缺损[Todd 现象]共67例;入院时仍然痫性发作者[发作患者]27例),39例为发作后对照无局灶行神经功能缺损。在早期 VPCT 上,'Todd 现象'者中灌注正常占64%,低灌注占21%,高灌注占14%。'发作患者'更多表现为高灌注(vs. 发作后患者)(P = 0.015)。'发作患者'高灌注的敏感性为38%(95% CI 20.7% – 57.7%),特异性为86%(95% CI 77.3% – 91.7%),阳性预测值为42%(95% CI 27.5% – 58.7%),阴性预测值为83%(95% CI 78.6% – 86.9%)。与低灌注的皮层-皮层下模式相比,皮层分布见于所有的高灌注扫描(P< 0.001)。复杂局灶性痫性发作(complex focal seizure)病史和年龄与高灌注有关(P 分别为0.046 和 0.038)。

最终作者认为 VPCT 扫描能够把发作假卒中(ictal stroke mimics)从急性缺血性卒中中区分开来,但是非发作后患者的灌注模式与缺血性卒中存在很大的重叠。

译者注:我的理解是'发作患者'表现为高灌注,所以能够与缺血性卒中相鉴别。不是太理解,所以翻译可能有误,请参见原文。

文献出处:

eurology. 2018 Nov 13;91(20):e1918-e1927. doi: 10.1212/WNL.0000000000006501. Epub 2018 Oct 17.

Can perfusion CT unmask postictal stroke mimics? A case-control study of 133 patient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