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腮腺占位病变

 忘仔忘仔 2018-12-20


腮腺多形性腺瘤

  • 占临床全部腮腺肿瘤的70.00%左右,年龄在4O~50岁女性为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发病高峰,具有病程缓慢等特点

  • MR诊断效果不及CT诊断效果可观。多数患者腮腺内具有大量脂肪组织,其对比度良好.采用CT扫描能清晰显示患者腮腺内病变,在增强扫描过程中能清晰显示患者病变的范围、大小、部位

  • 缓慢增大、无痛性等特点,多数患者部分病灶伴有不规则囊变或者坏死,常伴有发热、感染性表现,病灶边缘较为模糊,大多呈现类圆形或者圆形。



腺淋巴瘤

  • 腮腺腺淋巴瘤,又称为Warthin瘤,淋巴乳突状囊腺瘤,老年男性多见,为第二常见的腮腺良性肿瘤。

  • 起源于腮腺内、外淋巴结中异位的唾液腺导管上皮组织,而腮腺内淋巴结多位于浅叶后下方,故大多好发于腮腺浅叶后下部.一般病程较短,临床多有吸烟史

  • 病理学家认为腺淋巴瘤最初发生于腮腺淋巴结内,对某些未知刺激产生腺瘤样增生,伴淋巴组织浸润,故腺淋巴瘤在形态上类似正常淋巴结



平扫:密度高于正常腮腺的结节或团块影,腺淋巴瘤好发于老年男性,该年龄段患者腮腺大部分已脂肪化,腺体呈低密度,与瘤体形成鲜明对比

病灶呈囊实性或实性,腺淋巴瘤常囊变,病灶越大,越易囊变,呈裂隙样;

动脉期中度-明显强化,延迟期强化程度降低,强化呈“快进快出”模式,

贴边血管征或血管包绕征:病灶周围丰富血管影环绕,可见周围血管影延伸至瘤体内。

并发颈部淋巴结肿大,为反应性增生。


小结:

  • 良性肿瘤多有包膜或边界清楚,但大部分涎腺恶性肿瘤级别相对较低,早期也可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病灶

  • CT对于涎腺肿瘤的鉴别缺乏特异性,大多表现为相似的密度增高

  • MR弥散成像有助于鉴别,鉴别良性征象敏感性约75%

  • Mr增强扫描是辨别复发的首选检查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