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17:栀子豉汤、栀子厚朴枳实汤、栀子干姜豆豉汤、真武汤、苓桂术甘汤。

 毓真 2018-12-21

 概要:栀子豉汤(弱者先汗后下一点烦热胸闷,胃胀,常下利不用),肠胃保养很重要(不在外面吃饭),栀子厚朴枳实汤(心烦腹满弥补方,厚朴移湿枳实宽肠),腹部虚实胀满都用厚朴,胸胀心脏病用枳实(不用白芍),胆结石(不吃早饭间隔太长、吃油腻,香水喷射,强心去热宽胆消石),栀子干姜豆豉汤(大下身热微烦,上焦虚寒,干姜去肺寒),真武汤(寒湿晕眩用炮附温化,中膈水晕眩用苓桂术甘汤利水),素湿(久居湿地湿伤于下,易出汗),湿久为寒湿(脉慢小脚冷不渴无胃口腿脚无力关节炎),利水方中无甘草。


 

01

条辨八五: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太阳病(中风、伤寒、温病)为表症,先用汗剂,后攻下,按原则治,无错。病人出现烦热,胸中窒,病好了,虚热还有一点。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体格及肠胃不好的人身上。若体格和肠胃都很好,不会出现。


桂枝汤为例,方中有生姜、炙甘草、红枣,都是健脾的。若中焦有湿,可加白术、茯苓。正常不会出现肠胃津液没有而烦热。


平时保养肠胃很重要,不要在外面吃饭,自己做饭,粗茶淡饭都很好。长寿的人都不出去吃饭。


02

条辨八六:伤寒五六日,大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胃里(心中)胀闷、难受,栀子豉汤。

不管伤寒、中风,都是如此。


03

条辨八七: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枳实汤主之。


栀子厚朴枳实汤方

栀子十四枚劈,厚朴四两灸,枳实四合。

右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


腹满分虚实:

  • (1)实症:承气汤证,即阳明证。内有厚朴。

  • (2)虚症:条辨七一,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厚朴:实症、虚症都用。腹部胀满,不管肝硬化腹水,小孩肚子大里面有虫,都可用厚朴。厚朴降气、治湿(把脾湿移到小肠,可增润小肠津液)。

  • (1)脾主少腹。

  • (2)茯苓只去湿。

  • (3)承气汤中只有芒硝、大黄,不加厚朴的话,会疼痛难忍。


枳实:

  • (1)胸部胀满,胸痛一律用枳实。包括卧起不安,心里不安,心烦。

  • (2)宽肠:大便和肠粘在一起,常年便秘,一周大便一次,大便干燥,只用大黄、芒硝会很痛。枳实可以让小肠、大肠撑大,也可以宽胆。

  • (3)心脏病,枳实无所不治。

枳实

胆结石

  • (1)胆汁的喷射原理:心脏搏动,心包与胆之间有联系神经,引起胆挤压喷出胆汁。如香水瓶按压瓶嘴喷出。

 

  • (2)胆结石的成因:不按时吃饭or吃的太油腻。

  • 一天吃两餐,不吃早饭,或三餐时间间隔太大,例如有人两餐间隔大13-15小时。胆汁长时间不发挥作用(十几小时),胆汁变粘稠,从而造成胆结石。

  • (3)胆结石的西医切除:三刀。

  • 总胆管(与肝相连)以下一刀,胆与胃之间一刀,胆与心脏之间神经一刀。

 

  • (4)胆结石中医处方:重用炙甘草,强心脏的压力。柴胡入胆。里有湿热用黄芩。枳实宽胆,把胆撑开,枳实形似心脏对心脏有益。消石用五倍子、海金沙。


栀子:去心烦,去虚热。


有胸满、胸闷、胸痛,一律不用白芍。


栀子厚朴枳实汤为病好后的弥补方。厚朴、枳实等量。


04

条辨八八: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豆豉汤。


干姜,用于里虚、虚寒。中焦、上焦(胃、肺)的寒用干姜,如干姜附子汤。下焦寒用炮附子。


寒的定义:蠕动的速度减缓。


干姜味辛、色白,入肺,去肺寒。


攻下的药(大黄、芒硝)大部分为寒凉的药,攻下后身热还在,表面上热,但里虚、寒,应取干姜温中。


生姜用于恶心。微烦用干姜。


栀子干姜豆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劈,干姜二两,香豉四合。

此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


用量比例:栀子4,干姜2,香豉4.


05

条辨八九:凡用栀子豆豉汤,病患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八十九条。


病人本来就常下利,大便湿,比较溏,不能服栀子豉汤,因为此方比较寒凉,溏为比较虚寒。可用干姜、白术、茯苓等。


06

条辨九十: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润动,振振欲劈地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苓桂术甘汤,都治晕眩。

  • (1)苓桂术甘汤:治中焦的水饮,中膈水饮起则头眩(水在中隔晃动),桂枝通冲脉,降逆,把气往上冲的逆压下来。白术、茯苓把中膈的湿排掉。(中水)

  • (2)真武汤:头昏、头重,上重下轻,头要摔到地上,用附子温中除寒。(寒湿)


真武汤方

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白术二两炙,炮附子一枚炮。

此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真武汤

  • (1)真武汤:茯苓3钱、芍药3钱、生姜3钱、白术2钱、炮附子3钱。(茯苓白术3:2)

  • (2)苓桂术甘汤:茯苓4钱、桂枝3钱、白术2钱、炙甘草2钱。(茯苓白术4:2)

  • (3)白术去湿,茯苓消导排尿,两者配合,缺一不可。

  • (4)下焦阳不够,加炮附子,把水气化。

  • (5)芍药、生姜用来补津液。

  • (6)真武汤温中除寒。


素为中湿:人胖,不管天气热、冷,喜流汗,为中湿之人,平常湿盛。

  • (1)久坐湿地,久居湿处,湿伤于下(从腿脚开始伤)。

  • (2)湿盛,则喝水、运动时不断流汗,一天几次换衣服。

  • (3)湿久则变为寒湿,会头晕眼花、晕眩,用真武汤。

  • (4)寒湿,不温化排不出,用苓桂术甘汤不行,要加炮附子。

  • (5)寒湿诊断:脉细小、慢,脚冷,不渴,无胃口,腿脚无力(湿伤于下),膝盖风湿关节炎。

  • (6)三阴骨:头顶聪骨、耳后骨、膝盖骨。


利水方中不能有甘草,甘草有蓄水功能,甘草生津。五苓散、真武汤中都无甘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