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阳丨24节气可以帮你更好理解它

 为什么73 2018-12-21

上一周我们跟随王超老师学习了“阴阳”的概念。



这个概念在整个中医理论体系里面是最最基础也是最最重要的,零起点学中医,先要搞懂阴阳,想要学好中医,就要彻底悟透阴阳。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又说, “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所以,搞不明白阴阳,后面的诊断、辨证、处方都免谈,抬手便是错。

 


但搞懂阴阳,其实也不难,因为阴阳这个抽象概念是地地道道从观察自然现象、生命活动中归纳总结出来的。


我们只需要回归生活,从生活中去逐一对应,你就能真切的体会到古人口中的阴阳到底是啥意思了。 


24节气就是一个很好理解阴阳的工具,因为24节气是古人根据太阳照射到地面,带来的热能的多少,以及在这种热能情况下,农作物、动植物的生长表现,归纳总结出来的指导农耕、生产生活的日历,是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

 

24节气中有8个节气非常重要: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两分两至,即春分秋分和夏至冬至。而其中两分两至又更为重要。


为什么春分、秋分和夏至、冬至比起其它节气来说,更重要呢?因为它们代表了太阳照射地球的4个重要节点,也就是阴阳变化的4个重要的状态。


比如春分、秋分这两个节气,昼夜均分,寒暑平均,这就是阴阳平均的具体体现。太阳直射赤道,为南北半球散布的热量均等,所以寒热平均,就是温。

 

而冬至和夏至两个节气,太阳分别直射南、北回归线,是阴阳到了极致状态的时刻。


而其它节气是从阴阳平均到阴阳盛极的变化过程。就好比股市的峰值和抄底,以及涨跌的过程。


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生活在北半球特别是24节气发源地的黄河流域和中原一带的人们,就会感觉到寒冷,我们将这种越来越冷的感觉,描述为阴盛阳退;


这是因为北半球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长短了,同时因为阳光照射北半球的角度偏低,明显感觉太阳有点偏心眼儿,给我们的热量有点儿少。


而冬至就是阴盛至极的状态,阴阳之间是相互消长的,当阴盛至极,也就意味着到达了顶峰,接下来阴将逐渐衰减,而阳则会慢慢增长,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冬至一阳生。


因为从冬至这一日之后,太阳直射地球的纬度逐渐向北移,我们北半球的人们会逐渐感受到太阳带给我们的温暖;


等太阳直射地球的纬度移至北回归线,就是夏至节气,这时候北半球特别是中原地域会感受到夏天的火热,这就是阳盛至极,而阳盛至极则一阴生。

 


而我们都知道,从冬至之日起,黑夜的时长将一天短过一天,白天的时长将一天长过一天,俗语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到春分之日,昼夜时长均等,过了春分,在一个昼夜当中,白天的时长将多过黑夜,且白天越来越长,黑夜越来越短,在北极则会有极昼出现;


如此美好的时光,在夏至之后将会渐渐削减,直到秋分过后,黑夜将再次长于白昼,我们又会觉得一天比一天寒冷,老百姓又说“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 

王超老师说,面对太阳即为阳,沐浴在阳光下的我们,感觉到温暖甚至炎热,在阳光下,水液气化的速度更快,人的新陈代谢也会相对于寒冷的冬天而言,更快一些,人体的各项功能也更活跃一些。

 

而太阳照射不到的地方就属阴,比如秋冬季节,由于日照的热量减少、日照的时长变短,所以阳气渐衰,阴气渐盛,人的体感越发寒冷,新陈代谢减慢,三九天更不愿意活动,最好能猫冬养精神,这就是阴与阴寒之气带来的一系列表现。 

所以,同学们,当你不理解阴阳时,就去观察太阳。太阳带给我们的热量就是阳,人体受阳气的感召,所表现出来的与阳的性质一致的特性,就可以归为阳。

 

所以,当有人感冒了,他嗓子赤痛,口渴,不怕冷,还出汗,你觉得此时你会判断他的这些症状,属阳还是属阴呢? 一定是属阳啊。


你看看,这样你不就能把 阴阳在人体分清楚了吗,一点也不难,对吧。

 

好了,同学们,冬至节气就要到了,冬至是阴盛至极而阳气萌动的节点,我们应该怎样过好这个节气呢?


当然是保护好那漆黑夜里的一点点微弱的光亮喽,尽量不要去过度的趟风冒雪,出门要穿厚点,喝点温热滋补的羊肉汤。


不过,也要谨防吃得太过肥甘厚腻,消化不了结果积滞化热,这样积热会耗伤阴液,《黄帝内经》中说,这叫“少火生气,壮火食气”。


温暖和煦的热量,就是少火,它可以帮助人体功能更好的运转,比如温通经脉,温煦腐熟食物等,就好似春日阳光带给人的热量,是人体最需要的;


而那些积滞化热、焦虑、抑郁产生的热,都不是什么好鸟,就是壮火,它们会消耗人体的津液哦。就好比烹饪时火太猛,食物一下子就焦了,可食物里面还没有熟。


当炎炎夏日的时候,人们也会过得很辛苦,没胃口,易心烦失眠,这些都是火太壮,阳太盛对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