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字的本义

 ljgldr 2018-12-21

       《说文》:“晋,进也。日出万物进。从日从至。”进者,《说文》曰“登也”,《玉篇》曰“升也”,《易·乾卦》:“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礼·王制》:“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曰进士。”(《注》:“进士,可进而受爵禄也。”)
        有一种观点并不认同《说文》的解释。这种观点认为《晋卦》是由《观卦》变化而来,而《观卦》是消息卦,阳消阴息,阴已胜阳,其时当为一天当中的黄昏之时,“日出万物进”实属大错特错。《晋卦》无论是象辞还是彖传,皆言“明出地上”,而没有说“日出地上”。如果卦时是日出之时,完全可以直接说“日出地上”,而不必说“明出地上”。“明出地上”在这里是指黄昏之时,地上出现了篝火,有了人烟,说明土地分封给了诸侯,诸侯开始红红火火经营这片土地。“晋”字并不从“日”,“晋”字的下半部分表示圈划起来的一片土地,而不是“日”字。“晋”字从“至”是对的,但《说文》又把“至”字解释错了。《说文》:“至,飞鸟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犹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来也。”“从一,一犹地也”这句话无疑是正确的,但“一”上面的部分决不是一只飞鸟,而是一支箭矢。至者,矢发而势尽,坠于地也,指一射而达到的最大距离。这从《晋卦》中也可反映出来。《晋卦》是由《观卦》变化而来,《观卦》下面四个阴爻组成大坤体,“坤为地”也。卦变时,《观卦》九五下行而成为《晋卦》九四,而《晋卦》九四为坎体主爻,“坎为弓轮”,而九四为弓中之刚(矢)。卦变的过程恰如一射而矢坠于土地之上,古代分封土地,以射程确定距离和四至,故矢坠于地,象征分封土地,这就是“晋”。
          “晋”的甲骨文字形为“”。根据甲骨文字形,笔者认为,“晋”的本义是受封而仕进的意思,反映了古代的分封制。甲骨文字形象两支箭插于封地之上。古代分封土地,以矢的射程确定距离。“一射之地”就是指土地大小在一个射程之内。故“矢”插于土地象征诸侯国的土地四至得到确认,“晋”也就有了分封土地的象征意义。西周分封土地,建立诸侯国,以屏藩王室,在分封土地的同时,也就明确了各诸侯国的身份和地位,封地和爵位可以继承,但不能买卖和转让。得到封地和爵位曰“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