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方论》学习笔记300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18-12-21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呕吐证治/四逆汤(阴盛格阳)
 
   下面,请大家看四逆汤证,这也是重复的条文,第14条,凡是和《伤寒论》重
复的条文,我就讲解的比较简单一些,14条:
 
《金匮要略》“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一类)
(四逆汤方:
附子(生用)一枚 干姜一两半 甘草二两(炙)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各,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
两。
笔记者摘自《金匮要略讲义》)

   这个方证,可以说是阴盛格阳证,首先说这个呕吐,如果是脉弱的话,应该是
胃虚气逆造成的,因为这脉弱提示的是胃虚,由于胃虚,胃气上逆,呕吐了。

   呕吐本身就伤及津液,应该小便少,现在说的“小便复利”,津少怎么小便还多了呢?
   这是来指示,是肾虚,肾失固摄所致,只开不合了。所以,他(病人)小便就
多,小便反利,而不是少,这也提示,其病因病机,不仅在胃虚,而且涉及到肾阳虚。肾阳虚这不是影响司开合了吗?固摄不足,失于固摄,就只开而不合了。

   现在“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为了节省时间,我就说他出现阴盛格阳征象,实际也就是标志着有微热,他(病人)四肢厥逆,阴盛格阳,这有阳气欲脱的倾向了,所以为“难治”。

   那么,用四逆汤,是回阳救逆,我们在开始的时候,也给大家举过例子,回阳救逆,必须用生附子,而且还必须得和干姜配伍,才能发挥最好的作用。
   这里配了炙甘草,一个是取它安中益气的作用,再一个,就是牵制附子和干姜
的,燥烈之性。

   我请大家注意,“方后注”里面讲,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干姜如果从一两半增加到三两,正好组成通脉四逆汤了。所以,这也等于教你,根据病人的体质,和他阴盛格阳的程度,厥逆的程度来决定,到底干姜的量是一两半,还是三两,干姜的量增倍的话,变成通脉四逆汤,更来说明如果重症的话,属于阴阳之气不相顺接的,就可以用到这么大的量,这就证明,仲景在回阳救逆法的应用上,也要根据体质,根据厥逆的程度而定,来看这个方的增减,特别是“附子无干姜不热”这个问题,从这两张方子的用量,就可见一斑了,体现了治病求本。
   同样的一个呕吐,但是,对于阴盛格阳的厥逆,和身有微热来说,呕吐仅仅是一个症状,是一个表现,“本”在哪儿呢?
   本是阴阳之气不相顺接的阴盛格阳的问题,所以,要用四逆汤回阳救逆,而不是去止呕,这没有用一个止呕的药,干姜,温中,是守而不走的,附子是走而不守的,甘草,在这里我说了两个作用,一个是安中益气,再一个,牵制附子、干姜的燥烈之性,解决它的弊端。所以,四逆汤回阳救逆,治疗阴盛格阳证,这是第 14 条。
 
   整个作为呕吐的虚寒呕吐,讲了三张方子。
   大半夏汤证是属于新讲的,治疗“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这样特征的胃反,大半夏汤是怎么组成的,什么寓意。
   关于吴茱萸汤和四逆汤,是复习《伤寒论》的内容,它多出来一个“呕而胸满
”,强调呕吐的这种情况,那么,不管是阳明的欲呕,少阴的吐利,再加上厥阴的这种“呕而胸满”,包括吐涎沫,头痛,这都在临床应用上,给指点得很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