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布斯堡皇家收藏史——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明月流 2018-12-21

来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完全属于意外,几个月前不经意在豆瓣上看到某豆友推荐了这里的勃鲁盖尔展,那时我还没来这里的想法,对绘画这些也知之甚少。直到来到维也纳,我发现铺天盖地都是这个展的海报,机场、高速路、街边、斑马线前……充分感受到了维也纳人对艺术的热情,要不就抽空去看看吧。事前完全没做任何了解,买了20欧的门票入内,入厅顿时就感觉生而无憾,奢华的壁画和雕塑装饰令人叹为观止,因为时间原因我就直接奔赴绘画部分,古埃及展厅和古希腊罗马展厅还有钱币展因为时间不够也没机会参观了。不幸的是博物馆非常之大,加上时间紧凑,以致于也完美错过伦勃朗和大小克拉那赫的作品。

后来了解到,为迎接2019年勃鲁盖尔逝世450周年,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举办的是史上最大规模的勃鲁盖尔展。2018年10月1日晚上,比利时国王Philippe和王后,奥地利总统Van der Bellen和夫人出席了博物馆举办的、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勃鲁盖尔画展开幕式。馆内展出了他的90幅作品,其中有他流传的3/4油画,为数一半的素描,版画第一次以编年史的顺序呈现在观众面前,可谓今生今世,百年不遇,今后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了。

来了一次还是感觉此行不虚,藏品多到想住在里面,大部分时间都在仰着脖子惊叹,大幅的圣经题材、古希腊神话和古罗马题材很震慑人心,绘画风格能明显区分,但愧于自己所知甚少没法做到完美同步。有不少绘画引起留意,但没法理解全部内涵,回来后进行补课与整理,可喜的是当时吸引我的一些画作也是馆内的重要藏品,看来我的艺术直觉还是比较稳的。以下文字大多来自整理而非原创,照片部分取自网络,部分是自己临时拍的,也算是一次学习和加深印象吧,还有一些画作没整理出来,可能会不定时更新。在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官网也有高清原图和介绍(http://www./en/)。


19世纪中叶,自由主义者以自己的构想来重塑维也纳这座城市,旧有的城墙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具有公共意识的环城大道,其为复合了公共建筑和私人住宅的庞大工程,卡尔·休斯克评价说:“维也纳的环城大道成了奥地利人的精神概念,能够在他们心中唤起一个时代的特征。”沿着环城大道,最具标志性的建筑如市政厅、议会大厦和城堡剧院等拔地而起,霍夫堡皇宫前建造了恢弘开阔的玛丽亚·特雷西亚广场。

维也纳市政厅,哥特式风格。图自网络,我来的时候貌似在翻新装修。
维也纳议会大厦
维也纳议会大厦,古典希腊风格,中间为雅典娜,斜坡上的雕塑借用了罗马七大古山上的那对驯马人雕像,沿着斜坡摆放了八位古典历史学家的雕塑——修昔底德、波利比乌斯等人。图自网络。
维也纳城堡剧院或皇家剧院,巴洛克风格。几处公共建筑相邻而建,采用完全不同的风格,再加上邻近的文艺复兴式的维也纳大学,展现了维也纳的多元包容。图自网络。

广场中央竖立着玛丽亚·特雷西亚女王雕像,玛丽亚·特雷西亚23岁成为王位继承人,因父亲查理六世膝下无子,使得哈布斯堡家族自15世纪腓特烈三世开始传承至今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皇位由此断绝,这一切归因于查理大帝时期的《萨利克法典》,其中只有男性才能被推举为皇帝。自继承伊始,她作为女王统治匈牙利和波希米亚,作为大公夫人统治奥地利,国母形象成为宣传重点,在关于女王的雕像和绘画中,子女众多和重视家庭生活成为重要主题,也寓意当朝光明的未来和新的强盛。

玛丽亚·特雷西亚广场正中间的雕像
玛丽亚·特雷西亚女王雕像,其右手边为艺术史博物馆。图自网络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图自网络

在玛丽亚·特雷西亚女王像的两侧是两座一模一样、完全对称的建筑:左侧是自然史博物馆,右侧为艺术史博物馆,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的历史与哈布斯堡家族息息相关,哈布斯堡家族有着狂热的私藏艺术品爱好,在拿破仑扩张欧洲时期,众多私藏品从因斯布鲁克的阿姆布拉斯宫、纽伦堡和亚琛转移到了维也纳。19世纪末奥地利自由主义中产阶级掌权后,公共、平等、多元、理性等代表自由主义的价值体系被引入文化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中产阶级把握着资产但无法融入贵族阶级,但在文化上却能无门槛地成为精神贵族,艺术修养和文化造诣也成为中产阶级地位象征,那时这群掌握了维也纳控制权的中产阶级产生了将维也纳艺术藏品向市民开放的想法。

非常诱人,四处都是这个海报

根据设计规划,艺术史博物馆专门用来摆放哈布斯堡家族私人艺术藏品。这两栋孪生子般的博物馆建于1872年至1881年,1891年开放,由建筑师戈特弗里特·森佩尔和卡尔·冯·哈森瑙尔设计,主要为文艺复兴风格。建筑内部极尽奢华,珍贵的大理石铺满整座博物馆,壮观的壁画和镶嵌画装饰更是令人咋舌,博物馆按时间顺序和地域特色陈列展品,分为埃及和东方艺术、古希腊罗马艺术、欧洲绘画、雕塑和装饰艺术、纪念章和货币工艺等。其中绘画就有7000多件,各类艺术品总数达40多万件。

进入大厅必定会做的一个动作,仰头观看壁画
安东尼奥·卡诺瓦《忒修斯战胜半人马》,源自古希腊神话

穹顶所有壁画由当时最富盛名的艺术家及其学徒完成, 米哈利·冯·穆卡西的天顶画(Mihaly von Munkacsy),汉斯·玛卡特的半月窗绘画(Hans Makart),在其下方,三角拱肩处的绘画是来自于奥地利国宝级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他的弟弟恩斯特·克里姆特(Ernst Klimt)以及他们好友弗朗茨·马什(Franz Matsch),一同为博物馆创作的一套壁画。

鲁本斯素描画像在对面
奢侈的内部
壁画
克里姆特为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设计的装饰。图自网络
克里姆特为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设计的装饰。图自网络
真相与寓言。半月形壁画,因为太高了没法拍清,图自网络。
鲁本斯
拉斐尔与草地圣母
伦勃朗自画像
米开朗基罗与创世纪

尽管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一脉和奥地利一脉的各个支系在性情上有很大不同,但是他们对费尽心思收集艺术品的痴迷却不相伯仲,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其家族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性格,他们总是购买同一画家的作品,画作主题也大多一样,如腓力二世和鲁道夫二世都喜欢勃鲁盖尔和丢勒,所以博物馆里经常可以举办馆内画家独展,比如我这次正巧凑上的10月—1月的老勃鲁盖尔展,这里必定是某一画家的狂热崇拜者最适合来的博物馆。馆内藏品反映了哈布斯堡家族的收藏史,展品最主要的贡献者来自大公斐迪南二世(1529-1595)、皇帝鲁道夫二世(1552-1612)和大公利奥波德·威廉(1614-1662),他们以决定性和持久的方式决定了收藏品的特征。哈布斯堡家族的收藏史主要分为:

一、大公鲁道夫四世和马克西米连一世(1358&1493年前后)

奥地利公爵鲁道夫四世(“缔造者”鲁道夫)在蒂罗尔地区购得了第一副中世纪画作,是哈布斯堡家族收藏史的开端。(没找到是哪副…捂脸)马克西米连一世当时是丢勒等众多艺术家的朋友和赞助人。尽管他未像后代查理五世和西班牙的腓力二世那样邀请提香那种宫廷画师为自己作画,但在他去世半个多世纪后,鲁本斯凭想象画出了马克西米连的模样。胸甲上的太阳象征的帝国,也许是受到了1479年第一次根盖特战役(Battle of Guinegate)的启发,鲁本斯画出了战士形象或具有骑士美德的马克西米连。

这幅画我一度不确认是“美男子”腓力还是马克西米连一世,终于纠正啦

二、大公斐迪南二世时期(1567年后)

斐迪南二世收藏众多甲胄和大师肖像,可窥见当时统治者和名流群像。包括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大小卢卡斯·克拉纳赫和佛罗伦萨画家布隆奇诺等人的作品。因斯布鲁克的阿姆布拉斯宫几乎成了斐迪南二世的私人艺术行宫。

(不幸,克拉那赫和布隆奇诺的作品我都没有逛到或漏了)

三、鲁道夫二世时期(1576-1612)

鲁道夫二世在布拉格城堡区艺术厅的疯狂投入,除了德国和佛莱芒地区的画家,他还偏爱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尤其是丢勒和老彼得·勃鲁盖尔。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圣徒对三位一体的崇拜》

1511年,丢勒为马提亚斯·兰道尔创立的十二兄弟之家所作。耶稣头顶白鸽展翅而飞,象征圣灵。左下方身着蓝衣的圣母率领众圣女,对面是《旧约》中的人物,前面是施洗约翰,背后是摩西和大卫王。通过数量众多的圣人和凡人,将圣父、圣子、生灵的形象凸显出来,整幅画面以透视技法呈现出宏伟的三位一体礼拜的景观,

丢勒《圣母子》

丢勒的经典画作之一,丢勒的水彩画经验使得他在油画上能画出水彩色特有的亲密甜美,人物丰满圆润,构图围绕圣母的头像,眼睛温柔注视圣子,画面空间似乎集中在圣母微垂的头部和婴儿扭转的脸庞,显得亲密无间。

帕尔米贾尼诺《凸面镜中的自画像》

构思新颖,展现了肖像画领域的实验主义精神,颇具创新意义,真实与虚幻相结合。画面且紧凑且细致,光线非常写实,手部的比例错位也显得格外真实。据说,那时才21岁的帕尔米贾尼诺惊若天使。

帕尔米贾尼诺《丘比特制弓》

创作与帕尔米贾尼诺生前最后几十年,构图十分特别,爱神丘比特背朝着人,略带性感与轻浮。值得注意的是爱神脚下两个小孩,一个在愤怒挣扎,一个在侧脸注视前方,或许画家在用这两个孩子来隐喻爱情中的双方,一方让爱诞生,一方让爱毁灭。

科雷乔《朱庇特和伊俄》

属于科雷乔创作的系列画卷之一,整个系列描绘的是朱庇特的五位情人。伊俄美若天仙,在周围混沌色彩的衬托下显得柔美粉嫩,她张开双臂迎接朱庇特的拥抱,而朱庇特用乌云遮挡住面容以掩饰对朱诺的不忠。人体被一团绵软的云朵裹挟上升,让人一瞬间忘却了空间和空间。

卡拉瓦乔《圣咏圣母》

几乎摒弃了一切样式主义繁杂的装饰,明暗对比充分体现卡拉瓦乔的美学。光影中一双又一双求念珠的双手显得非常真实,直击心灵。

老勃鲁盖尔《巴别塔》

鲁道夫二世所得,后出现在利奥波德·威廉大公的收藏名录中。勃鲁盖尔代表作之一,描绘圣经故事中的巴别塔场景,它是古典世界的象征,也是基督徒受难的地方,隐喻了人类的悲哀——他们无法发挥自己的智慧。虽然高耸入云,但这座建筑永远也无法完工,也不可能存在,因为它外部封闭、内部残缺,极其讽刺,描绘了人类的失败与悲哀。突然想起了博尔赫斯那个故事。

鲁道夫二世也是慷慨的艺术资助人,宫廷聚集风格主义画派巴托洛梅奥·斯普朗格、汉斯·冯·亚琛、约瑟夫·海因茨等人。巴托洛梅奥·斯普朗格有意识的技巧运用、不规则构图、戏剧手段和典故隐喻在宫廷很受欢迎,迎合皇宫富丽堂皇的风格,除了迎合新品味的情色画,他还创作了为反宗教改革修道院增辉的作品,1600年的《牧羊人敬拜》(Adoration of the Shepherds)就连极端禁欲者也能认可。意大利肖像画朱塞佩·阿尔钦博托的作品也受到了鲁道夫二世的青睐。阿尔钦博托将自然与人的形象结合起来,表现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生命形式有着共同本质,但该思想与天主教格格不入,阿尔钦博托后继无人也就不难理解了。可惜许多珍宝在三十年战争中流失。在1648年瑞典军队在布拉格掠夺后,鲁道夫二世收藏的大部分画作分散,但他的藏品风格依旧是后来哈布斯堡艺术赞助的出发点。

巴托洛梅奥·斯普朗格《维纳斯与阿多尼斯》

图自网络,不在本馆。在受聘为鲁道夫二世宫廷画师时,巴托洛梅奥·斯普朗格于1592年完成的代表作。裸露风格迎合宫廷趣味。

巴托洛梅奥·斯普朗格《密涅瓦战胜无知》

一如既往的裸露风。站在中间的是雅典娜。

阿尔钦博托的《四季》
阿尔钦博托《夏天》

《四季》展现人一生的几个阶段,只有《夏天》为真品,另外三副为副本,真品收藏于卢浮宫。

四、蒂罗尔的斐迪南·卡洛和安娜·美第奇的联姻(1628-1662)

1628—1662年,蒂罗尔的斐迪南·卡洛和安娜·美第奇的联姻,为因斯布鲁克行宫带来16、17世纪的意大利名画,最富盛名的拉斐尔的《草地上的圣母》、阿尼巴尔·卡拉奇的《阿多尼斯发现维纳斯》。

拉斐尔《草地上的圣母》

1662年从约瑟夫二世处购得,1773年收藏于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最最经典的拉斐尔画作,无数教材中必定会提及的一副,经典的三角金字塔结构和温软柔和的渐变色让整幅画面给人以安定祥和的感觉。

阿尼巴尔·卡拉奇《阿多尼斯发现维纳斯》

该题材经常被选用,整个画面充满动势,维纳斯扭曲的身体曲线毕露,丘比特则活泼可爱。展现女性的肉体美与恋爱的惊奇与喜悦。

五、利奥波德·威廉大公的收藏(1647-1656)

斐迪南三世弟弟利奥波德·威廉大公收藏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曼帖那、安东内罗·达·梅西纳、乔尔乔内、提香、委罗内塞、丁托列托,佛莱芒地区的扬·凡·艾克、彼得·勃鲁盖尔、罗吉尔·凡·德尔·韦登和汉斯·梅姆林,德意志的小荷尔拜因、大小克拉纳赫等人的作品。尼德兰总督利奥波德·威廉(Leopold Wilhelm)聘请艺术顾问大卫·丹尼尔斯(David Teniers),他以铜版画形式展现所有馆藏意大利作品,描绘了他在1647年至1656年摄政期间收集的17世纪最重要的作品,这些画作是今天博物馆的重要藏品。

安德烈·曼帖那的《圣巴斯蒂安》

建筑、桥梁、拱廊展示罗马式风格,石柱上署了希腊语名,可见曼帖那崇尚古典却又与文艺复习探寻人性本源的方向不同,过往只是那失落的天堂。

安东内罗·达·梅西纳《圣卡西亚诺祭坛画》

原是为了威尼斯圣卡西亚诺教堂所作,现仅存中联部分,两侧圣徒被放置在以圣母为中心的圆弧上,使纵深效果更为充分,高处的圣母形象的光线作了温和化处理,在圣徒簇拥下显得高大慈祥。透视和光线效果给后来的乔瓦尼·贝利尼等威尼斯画派带来深远影响。

乔瓦尼·贝利尼《梳头的少女》

贝利尼在创作这副作品时已经80岁。远景的天蓝色与少女头巾颜色相近,镜中的反射也可清晰相见,通过对色彩来挖掘和描绘人物和风景,将屋内外景致巧妙融合,也许是受到他两位学生——提香和乔尔乔内作品的启发。

乔尔乔内《三哲人》

关于三人身份的猜测又很多种,最为可信的说法是三人是圣经故事里的三哲人,象征人类一生所走过的三个年龄阶段或是哲学领域的三位泰斗,还有一种猜测三人代表不同的宗教。乔尔乔内将温和的肖像融到整幅画的意境中,使人与自然有完整紧凑的关系。远景的光线具有一定的纵深感。

乔尔乔内《劳拉》

与《蒙娜丽莎》最为神似的一幅画,描绘的可能是一位新婚女子,背后的月桂树象征贞洁和纯情,丰腴的肉体和姿态传递了爱和诱惑的信号,红衣和柔软的皮毛凸显黄金般的肤色和生命感。

提香《刺客》

这幅画可能出自奥维德《变形记》中的故事,特贝的国王潘特欧逮捕了反对其神力的巴科。该画作曾被认为出自乔尔乔内之手,但画面极富张力的戏剧性表达将作者指向提香,提香在创作《圣母升天图》后开始创作此画,画者的情感语言开始进入他的作品,通过富有表现力和张力的线条刻画不同的人物姿态和神态,如米开朗基罗雕像那强健有力的双手,画中刺客双手传神展示两人紧张的对峙。背景明暗不明给人一种将被融化进故事的感觉。

提香《卢克蕾奇亚和她的丈夫》

源自奥维德的《岁时记》(Fasti),“傲慢者”塔克文的儿子武力挟持并强奸了卢克蕾西亚,卢克蕾西亚不甘受辱随后自尽,并要求她的丈夫为其报仇。这一事件引发布鲁图斯和卢修斯·塔克文·柯拉汀等人推翻并终结罗马王政。画面的明暗尽显卢克蕾西亚自杀前的纯洁无暇与无畏赴死。

提香《雅各布·斯特拉达的画像》

雅各布·斯特拉达是提香的朋友,是当时皇家艺术收藏品买手,画像如相机一样捕捉到斯特拉达的动作瞬间,惟妙惟肖。桌上的书信是寄给提香的,阿弗洛狄忒雕像和上方的书籍透露斯特拉达的文化品味。这幅画属于提香后期的作品,他不再像之前对高光大加使用,整幅画面显得均匀而非紧密。

提香《仙女与牧羊者》

提香晚期作品,当时提香舍弃了样式主义复杂繁琐的装饰性,绘画主题单纯并加深的心理描写,画面显得模糊、稀薄和诗意的境界。

保罗·委罗内塞《基督与撒玛利亚女人》

该系列作品共描述十个故事,取材于《旧约》和《新约》,分别收藏在维也纳、华盛顿和布拉格的博物馆。

保罗·委罗内塞《基督复活纳因青年》

描绘寡妇向基督诉说丧子之痛,基督复活她的儿子,她跪在基督脚下致谢的场景,光线落在众人脸上,给人以复生的喜悦感,而左下角的年轻人依旧被埋没在灰暗光线里。

丁托列托《入浴的苏珊娜》

取材自《圣经》,苏珊娜的丈夫是犹太人,她的美貌使得两位同郡长老垂涎,在苏珊娜入浴时,两位长老潜伏两侧策划一同引诱美女同床,苏珊娜宁死不屈被两位长老诬告通奸,在苏珊娜被法庭错判接受死刑前,但以理为她伸冤。光线照亮苏珊娜全身和她精美的发型和首饰,清新自然,而两位长老显得猥琐无比。

鲁本斯《暴风雨》

典型的17世纪风景画,右边人物为朱庇特和墨丘利,以及菲利门和巴乌希斯,源自奥维德的《变形记》。佛莱芒风格的风景具有一股戏剧般的诗意,暴风雨吹的树木悲鸣,左下角的牛被卡在树干间,展现了鲁本斯的写实能力。

凡·戴克《逮捕参孙》

既追求戏剧性场面,又琢磨出了人物内心情感,这是凡·戴克在意大利呆了7年,全身心沉浸在威尼斯画派后的结果。女子出卖参孙,参孙被抓时,她的手势表现出深深的挽留和愧疚。

凡·艾克《阿尔伯加提主教像》

阿尔伯加提是梵蒂冈调停英法百年战争的和平特使,在1431年来到布鲁日时,让凡·艾克为他画像,素描现存于德累斯顿铜版雕刻艺术展馆,颜色是在主教离开后才上的,色彩精湛,淡黄色和泛着浅蓝的白色多次被运用在他之后的创作中,油画写实地塑造了充满智慧的主教形象。

凡·德尔·韦登《耶稣受难图》

三联式祭坛画,右联为圣维罗尼卡,耶稣的面容印在她的面纱上,左联为抹大拉的玛利亚,中间圣母抱柱痛苦,远处地平线上为圣城耶路撒冷,与前方场景形成强烈冲突,映衬耶稣受难的悲壮与宏伟。

汉斯·梅姆林《三联式祭坛画》

中联描绘圣母子,左边是天使,右边为捐献者,左联为施洗约翰,右联是《福音书》作者约翰。梅姆林推崇贵族化样式,把悲情和细腻的情感柔化于甜美之境,御座上方拱廊体现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风格。画面背景光线明亮充满生机,屋舍精致清晰,具有田园牧歌式的风格。

大卫·丹尼尔斯《在私家美术馆的大公利奥波德·威廉》

17世纪荷兰非常流行的室内写实画,作为利奥波德·威廉大公私人美术馆管理员的大卫·丹尼尔斯,展示了大公丰富的画藏,共有51副画中画,大部分作品都收藏于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六、利奥波德一世时期(1657年之后)

利奥波德一世与克劳迪亚·菲利齐塔(蒂罗尔的斐迪南·卡洛和安娜·美第奇的女儿)再婚,注入新藏品。1659年,西班牙腓力四世向维也纳皇室赠送韦拉斯开兹的作品,包括《穿蓝色衣服的玛格丽特公主像》和《腓力·普罗斯伯王子像》。

韦拉斯开兹《穿蓝色衣服的玛格丽特公主像》。韦拉斯开兹为维也纳宫廷创作了一系列画像。
韦拉斯开兹《腓力·普罗斯伯王子像》。小王子在创作该画后的第三年就死了。
洛伦佐·洛托《圣母圣子和圣人》

天蓝裙稠和圣母雪白肌肤相称,整体如清风拂面,纯洁甜美,平静嬉戏。

七、玛丽亚·特雷西亚女王时期(1740-1780年在位)

玛丽亚·特雷西亚女王即位后,威尼斯画家贝尔纳多·贝洛托为其创作13副风景画。1771年,其子约瑟夫二世与埃斯特家族最后一位继承人玛丽亚·贝亚特丽丝结婚,买入一大批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作品。1773年教皇克莱芒十四世发布法令宣布解散耶稣会,耶稣会教堂祭坛屏风画出现在欧洲艺术市场。玛丽亚·特雷西亚乘机买入五副鲁本斯画作,包括《圣母升天图》。

鲁本斯《圣母升天》

来自安维尔萨耶稣会堂,鲁本斯创作了油画草图,剩下由凡·戴克和其他学徒完成,整体结构复杂且篇幅庞大,体现了鲁本斯天才的驾驭能力。

八、约瑟夫二世时期(1780-1790年在位)

约瑟夫二世时期,大量的鲁本斯和凡·戴克的祭坛屏风画以及玛丽亚·特雷西亚的藏品转移到美景宫。

蓬佩奥·巴托尼《约瑟夫二世与大公莱奥多尔波》

描绘了约瑟夫二世旅行至罗马见到自己的弟弟托斯卡纳大公彼得罗·莱奥波尔多时的情景,罗马最杰出的肖像画家蓬佩奥·巴托尼受委托绘制了这幅双人肖像画。画框上方有一只镀金的双头鹰,这是哈布斯堡家族的象征。兄弟二人紧握双手表现兄弟情谊。

九、弗兰茨二世时期(1792- 1835年在位)

弗兰茨二世与哥哥奥地利大公利奥波德二世达成协议,用美景宫部分藏品交换佛罗伦萨的作品,直接导致哈布斯堡家族藏品蒙受巨大损失,包括丢勒的《三博士来朝》。拿破仑战争期间,皇帝将阿姆布拉斯宫的藏品移至维也纳城区。

洛伦佐·洛托《青年像》

洛托的经典作品之一,保留了丢勒遗风。整幅想像画画透着一股高深莫测的神秘感,男子眼神深邃,鼻子坚挺,小嘴微微张开似答非答,似乎传神洞察出了人物的内心。

十、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时期(1848- 1916年在位)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时期建立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一二战时期藏品得到转移保护,但博物馆受到严重损毁,在1958年修复完毕重新开放。路易男爵和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捐赠也使越来越多的荷兰绘画涌入维也纳。

十一、其他(不明)

鲁本斯《四大陆和四大河》

1685年收藏于布拉格,不知道具体什么时候转移到了维也纳。四个女人代表四大陆,四个男人代表四大洲的最著名的四大河,左上角为欧洲和多瑙河,右前方为亚洲和恒河,黑皮肤女人是非洲,被半躺旁边的尼罗河相抱,最年轻的是美洲,头顶是亚马逊河。鳄鱼和老虎分别代表美洲和亚洲。整体充满动感的活力。

老勃鲁盖尔《雪中猎人》

尼德兰总督弗朗西斯科·埃尔内斯托于1595年收藏。该画是老勃鲁盖尔创作的月历画系列之一,已经成为人们心中描绘的冬景的经典,一路向前的便是阿尔卑斯山和村庄,鸟在空旷寂静的天空飞翔,增添了纵深和肃杀感,从猎人的眼光看去,这一片肃杀清冷似乎凝固静止了,远处绿色田地上漫无目的的人盼望着春天的到来。这是他艺术生涯的巅峰之作。

老勃鲁盖尔《农民的婚礼》

尼德兰总督弗朗西斯科·埃尔内斯托于1568年收藏。婚礼上严肃又滑稽,每个人动作不尽相同,各有特色,显现了老勃鲁盖尔善于刻画人物,且具有强烈的空间感和现实感,农民摆脱了粗野丑陋的形象,一切都显得诗意有序,具有欢喜、戏谑的氛围。

扬·维米尔《画家与画室》

1946年购得。经典的画中画,房间充满符号和象征学意味,维米尔可能想传达出绘画在艺术领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威尼斯画派《苏莱曼二世》

居然看到了这副,曾是PS课期末作业里我那本杂志的封面图。看介绍没写是谁的作品。

不敢相信就这么结束了,意犹未尽,真想让时光倒流。还有很多很多没有参观到,只能留给下次了。走出来环城大道依旧热闹,16点太阳已经快要下山,红绿灯远处还能看到阿尔伯蒂纳博物馆近期莫奈展的海报。感慨在维也纳有参不完的展,听不尽得音乐会,欣赏不完的建筑,上世纪乡下青年希特勒第一次来维也纳,也是从早到晚一个景点跑到另一个景点,一连几个小时,对他而言环城大道有如《一千零一夜》的魔法,这份心情对于任何一个初来维也纳的青年来说都是如此。

最近看的一些书和准备,证明了这是远远不够的,维也纳文化含量太丰富,真的是不敢轻易踏入。不过作为一次学习和瞻仰的机会还是不错的,扩展好奇面和兴趣领域。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后,一定会再来的~

1. 卡尔·休斯克,《世纪末的维也纳》,江苏人民出版社

2. 卫克安,《哈布斯堡王朝》,中信出版社

3. 西尔维娅·波尔盖斯,《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译林出版社

4. 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广西美术出版社

5. 旅行参考《孤独星球——中欧》,中国地图出版社

6. 阿兰·雅尼克,《维特根斯坦的维也纳》,漓江出版社

7.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