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世界为师:一所中学,走出20多位大使,又准备开设20种外语

 pxiang818 2018-12-21

中国越是发展,越是需要向全世界学习,自觉地、脚踏实地地以全世界为师,而不是妄自尊大。

要向世界学习,就必须懂得世界的语言。语言能力是个人能力的基础,更是国家能力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中,先后走出20多位共和国大使,学生几乎都拥有两门、甚至三四门外语能力,今天又在规划开设20种以上的外语。


01
上外附中学生同时学习两门外语,几乎人人获得优异成绩


上外附中自2007年起,率先启动中学生同时学习两门外语的实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双外语班的学生已有4届毕业生,90%以上的学生两门外语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英语托福考试接近满分,第二外语为德语的同学几乎100%达到C1的水平,学习日语的学生90%以上可以达到1级的水平,学习其他语种的同学绝大多数也接近欧框B2C1的水平。在过去的几年中,双语班的学生获得的全国性和国际大赛的奖项超过了60多项。学生的优异表现令老师们和家长们惊叹不已。其他班级学习双外语的同学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

                 

02
多语种对于学生的意义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上海市外语教育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上外附中校长束定芳强调:

语言不仅是交际的工具,还是文化的载体,高级思维的工具。语言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语言又是获得新知识、促进深度思维、提升思维品质的重要工具。最新的二语习得研究表明,学习外语使人变得更聪明,因为一个人在已经掌握母语的情况下学习另外一种语言,他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与母语进行对比;而在使用某一门语言时,他需要全力抑制其他的语言体系或成分的干扰。而这种经常的刺激和抑制是对大脑的一种锻炼。掌握一门外语不仅使得我们能与更多的人交流,还给了我们另外一双看世界的眼睛,另外一种思维的方式,在更高的层面上提升了我们的思维品质,丰富了我们的人生体验,对人生和社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他人有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有关心理学和语言学研究成果表明,儿童的语言能力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正相关。外语学习相关研究成果表明,学习者的外语水平与家庭经济情况正相关。其实,这一切都证明,语言能力体现了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父母、同伴或周围人语言输入的质和量,决定了儿童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皮亚杰提出的the more knowledgeable other, 维果斯基的“同伴影响”理论都说明儿童成长过程中语言输入的重要性。前不久我们邀请了著名作家毕飞宇和著名翻译家许钧先生来上外附中与中学生就阅读与成长进行对话。许钧教授谈到,他的儿童时代遇上了极度的物质和精神贫困年代,他渴望知识而不得,每天站到村口去听广播喇叭中的广播节目去获得生命提升的动力和资源;毕飞宇说他从小劳作在田野,向大自然学到了他无法从课本中获得的生命的养料。我最近研究海伦凯勒独特的语言学习过程,感悟更多:她19个月失明失聪,7岁前她在智力和精神生活方面就是一个简单的动物。7岁开始,她的老师Ann Sullivan教她语言,通过在手心写字的方式,学习语言词汇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学习语言词汇与抽象概念的关系,然后,她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刚刚获得的有限的语言能力,进一步去了解自然,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短短三年左右的时间,她的知识和思维水平已经超过了正常的同龄孩子。没有语言,她甚至不能成为一个正常的人,有了语言,她如饥似渴地用它去获得大自然的知识,去获得人类文明史上积累的各种知识,她站到了前人和他人的肩膀上,看到了更远。她后来还学了4-5门外语,真正做到了“如虎添翼”,创造了人类生命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谱写了人类智慧发展的一曲壮丽的凯歌。



03
束定芳的两个公式:第二外语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出色


上外附中的学生第一门外语学习的方法和经验使得他们学习另外一门外语变得更加轻松、有效。第二外语的学习不但强化了他们的英语能力,还扩大了知识面,获得了更多的世界历史、地理、政治、艺术方面的知识,两门外语学习的成功,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提升了其他学科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如此良性循环。双语班的学生表现更加出色。据此,束定芳教授得出了两个公式:

第一个公式:1+1<>

学习两门外语,第二门外语的学习时间只要学习第一门外语的一半,事半功倍。学习更多的外语可以以此类推。

英语:

小学5(课时)x36(周)x5(年)=900

中学 5(课时)x 36(周)x7(年)=1260

课外 3(课时)x 54(周) x 12(年)= 1944

总时数= 4104

第二外语:

中学 8(课时)x 36 (周)x 6(年)= 1728

课外:2(课时)x 36(周)x 7(年) =504     

总时数= 2232

第二个公式:1+1+1>3

在母语和一门外语的基础上,学生掌握了第二门外语,其收益不仅仅是三门语言,他的概念世界和精神体验比其他同学更加丰富,通俗地说,已经发生了化学反应,他的人生因此而不同。


根据调研(在校生有239人参加,毕业生有43人参加),发现:

喜欢所学的第二门外语:90%以上

对英语学习的促进:70%以上

对其他学科的促进:70%以上认为对历史、地理和政治学科的学习有促进作用;

英语学习方法对第二外语学习的作用:80%以上的同学认为英语学习的方法对他们学习第二外语有益;

今后选择外语之外的职业:80%左右




04
七年一贯制,初中进高中不需要全市统考:学生学习更自由


上外附中双外语教学模式的成功,还有一个不应忽视的重要因素:7年一贯制。正因为不需要参加中考,学生、家长和学校能够从容地安排多门外语的学习。这一模式基本符合周恩来总理当年对外国语学校人才培养的9字方针:多语种、一条龙、高质量。



05
为什么需要多语种的人才?


第一,   懂几种外语是欧美职业外交家的基本能力,而中国走向世界需要更多的职业外交家;

第二,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需要懂多种语言的政治家;

第三,   中国的对外交往需要具有多语种转换能力的高级翻译或工作人员;

第四,   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需要多语种为基础的高级研究人员;

第五,   世界和中国的文化阐释和传承需要大师,大师需要开阔的视野,掌握多门外语是必要条件之一。


               

06
一个中学,将开设20种外语


作为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国际文化交流最频繁的魔都,上海更需要掌握多门外语的国际化人才,甚至是普通市民,这是因为,上海是中国的文化中心之一;上海是外语教育水平和市民外语总体素质最高的地区之一;上海是对外交往(民间外交)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上海是中国的经济、金融、航运、科创中心之一。上海是中国基础教育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上海来探索基础阶段多语种人才培养的模式和实践责无旁贷。上外附中作为上海市外语人才培养特色学校,教育部最先成立的外国语学校之一,承担这一任务更是我们的使命所在。

束定芳教授表示:我们的计划是,今后的35年内,我们将依托上海外国语大学,开出20种左右的外语语种课程



作者: 胡范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