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心-案例 | 生存期仅1年的罕见胃癌,如何实现癌症晚期肿瘤缩小?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8-12-21

病例档案


患者:吴海生(化名)

 

年龄:60岁

 

病症:胃癌伴肝转移


确诊时间:2017年5月

 

开始细胞治疗时间:2018年9月

 

治疗后状况:肝部病灶缩小


2018年10月, 女儿吴彤(化名)看着像正常人一般,精神抖擞的父亲,松了一口气,悬在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地了——2017年父亲被确诊为胃癌,这一年半的经历如同噩梦。而如今,终于能从噩梦中醒来,父亲的肿瘤消退了!

 

胃痛、胀气,竟是胃癌!

 

吴海生知道女儿在上海工作生活不容易,开销能省就省,自己胃痛、胀气的老毛病也就能拖就拖,女儿每年为他安排的体检和胃镜吴海生都喊着浪费这钱干什么,能不去就不去。

 



可这一拖就拖出了大毛病。

 

2017年5月,单位组织在江苏的一家医院进行体检。吴海生本以为自己身体硬朗着,没什么大问题,然而检测报告一出来,大家都慌了神——胃腺癌!

 

会不会搞错了?

 

听到父亲说体检查出了癌症,吴彤下意识反应,会不会检测错误?这一次,不容父亲分说,吴彤带着吴海生来到了上海中山医院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体检。然而事实证明:


前一次的诊断确实是误诊,不过带来的却是一个更加糟糕的消息——吴海生得的并不是胃腺癌,而是更加严重罕见的差分化神经内分泌胃癌


肿瘤科的刘教授告诉吴彤,她父亲得的是胃癌中较为罕见的小细胞胃癌,病情进展十分迅速,同时胃癌已进展到IV期,同时伴随肝转移。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一般,让怀着孕的吴彤顿时双脚发软——自己挺着个大肚子,父亲又查出了难治的恶性肿瘤,吴彤觉得自己仿佛身处悬崖边上,害怕,惶恐,不知所措,无助,前方注定是一条难走又漆黑的道路。

 

TIPS:

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类起源于胚胎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具有神经内分泌标记物且可以产生多肽激素的肿瘤,好发于胃、胰腺、空回肠、直肠等部位。根据美国SEER调查统计显示,神经内分泌癌的发病率为35/10 0000,属于罕见癌种。

 


手术、化疗,生死一线间

 

“爸,医生说没什么大问题,先安排我们住院化疗。”


吴彤努力做出轻松的样子,不让父亲起疑,吴海生已经够辛苦了,如果得知这个噩耗,吴彤怕他身体承受不起。最终,她决定向父亲隐瞒这个事实。

 

2017年6月,吴海生在女儿和老伴的陪同下,带着上海中山医院开具的化疗方案回到老家进行治疗。6个月期间,吴彤看着自己的父亲体重一天天的往下降,110斤的吴海生瘦的皮包骨头,头发也全部掉光。才几个月的时间,人就憔悴沧桑了不少。

 

但是结果是好的:持续的化疗确实使他的病情有所好转,检查显示肝脏转移灶明显缩小。然而同样的,化疗的副作用也是巨大的——剧烈的副作用让吴海生出现了喷射式呕吐,虚弱的连路都走不了。

 

每次看着父亲因化疗而痛苦的挣扎,吴彤的心也跟着揪了起来。不能没等病治好,身体就先被拖垮了。在吴海生的坚定拒绝下,医生停止了化疗

 

TIPS:

手术治疗是神经内分泌癌的早期治疗标准,但对于患者吴海生来说,其胃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属于分化较差的癌种,且已扩散至肝脏。无法进行手术治疗,且小细胞癌恶性程度高,进展快。晚期患者普遍生存期为1年至2年。



可没了化疗,如何控制住来势汹汹的癌细胞呢?

 

手术切除。

 

抱着一丝希望,2017年12月,吴海生接受了手术切除,先后切掉了半个胃和部分肝脏


但令人始料未及的事却发生了!手术非但没有控制住原有的癌症,反而令其出现了爆发式的进展

 

仅仅一个月的时间,癌细胞便迅速霸占了吴海生的肝脏,整个肝脏都是转移灶。原本就虚弱的吴海生,在癌症的肆虐下,倒下了。眼看着父亲的病情一天比一天恶化,吴彤也无法抑制自己的心情,处于崩溃的边缘。

 

坚持、坚持!多陪一天也好

 

不能就这么让癌症打倒!

 

在医生的建议下,吴彤带着父亲尝试了各种手段,2018年2月-4月期间,吴海生先后尝试了肝介入治疗以及靶向药,然而都无功而返。


听说北京307医院擅长治疗神经内分泌癌,吴彤又立马带着父亲直奔北京,检测到吴海生的肿瘤突变负荷(TMB)较高,医生建议尝试癌症治疗的新兴手段——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了解到上海中山医院也在开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L1的临床试验,吴彤又带着父亲重新回到上海接受治疗。

 

TIPs:

 肿瘤突变负荷(TMB)是指体内基因中碱基对出现错误的数量。根据最新的研究显示,高TMB 的癌症患者接受免疫治疗的效果更好。因此,目前TMB被用来作为预测癌症免疫治疗是否有效的一种生物指标。



2018年5月,吴海生开始了PD-L1抑制剂的临床试验,但在三个月治疗后,2018年8月的检查显示癌症仍在进展。

 

难道,就没有别的方法能挽救父亲吗?

                         

在公司上班的吴彤,只有在夜里不断的熬夜为父亲查找资料,渐渐的,吴彤也越来越了解免疫治疗。


吴彤发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原来不仅仅只有临床试验,在国外,已有多款PD-1/PD-L1抑制剂获批上市,治疗多种复发或难治性的恶性肿瘤。

 

于此同时,2018年8月,我国也正式批准PD-1抑制剂Opdivo的上市。吴彤决定,再让父亲试一试。

 

在尝试了靶向药安罗替尼后,吴海生开始接受Opdivo联合安罗替尼治疗。

 


走投无路:CAR-T细胞疗法唤生机

 

父亲的病情进展速度变慢了,可令吴彤担心的是,这种联合治疗仍旧无法完全控制肿瘤的生长。同时,吴海生在治疗期间也出现了严重的副作用:


手掌大面积的脱皮,脚上的皮肤甚至都开裂了,疼的他就连戴手套,穿衣服这个简单的动作也无法做到。


必须要找到一种更适合父亲的治疗方式。而就在这时,吴彤眼前出现了一个名字——钱其军

 


同样是通过免疫细胞来攻击癌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帮助体内的免疫细胞恢复战斗能力,而CAR-T细胞疗法则是为患者提供了大量的可以识别癌细胞的免疫细胞


钱其军教授所在的上海细胞治疗集团通过CAR-T细胞在肿瘤局部表达PD-1/PD-L1 抗体。在结合CAR-T和PD-1两大优势的情况下,有效延长了CAR-T细胞的作用时间,大大提高疗效。同时,利用新型非病毒T细胞基因修饰技术使得安全性更高,复发率更小,通过治疗副作用显著下降。


 

这种新型技术说不定可以治好父亲的癌症?


抱着这个想法,吴彤立马带着父亲来到位于嘉定的上海细胞治疗集团实地了解,并在上海白泽医学检验所接受了免疫组化检测。而结果发现,吴海生的MUC1检测指标呈强阳性(+++)



MUC1是广泛分布并异常丰富地表达于癌细胞表面的一种分子。作为免疫细胞攻击的靶点,MUC1强阳性则意味着表达MUC1的癌细胞越多,同时也预测着接受上海细胞治疗集团的细胞回输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吴海生目前已没有其他疗效,有了MUC1这一剂强心剂,吴彤立即决定让父亲采血提取T细胞,尝试这项新型的癌症治疗方法。

 

2018年9月,吴海生在采血后开始了第一次细胞回输。与之前的治疗方式不同,细胞治疗并没有给吴海生带来任何副作用,没有呕吐、没有脱皮,这让吴彤看到了一丝希望。

 

2018年10月4日,吴海生在老伴的陪同下完成了第二次细胞回输。在回输结束后,吴海生带着老伴自己开车5小时回到了位于扬州的老家。父亲有这样的体力和精神,这是吴彤以往做梦都没想到。

 

吴彤觉得,在抗PD-1药物和靶向药的基础上联合使用CAR-T细胞治疗似乎起效了,父亲越来越像正常人了。以往那个虚弱,容易头晕,需要躺在病床上的吴海生似乎不见了,他不再烦躁、焦虑,精神状况越来越好,也有力气下楼散步,还能跟着老伴和女儿出门旅行。

 

2018年11月6日,吴海生在中山医院的检查报告再次为吴彤打了一剂强心剂。


CT报告显示,吴海生的肿瘤明显缩小了!肝脏内最大的病灶缩小到了3.1!

 


对于晚期的小细胞胃癌患者来说,疾病得到控制,癌细胞不再继续生长已是天大的惊喜,而肿瘤缩小真的是奇迹一般。

 

作为患者的家属,吴彤说道:


“每个人体内都会存在癌细胞,而我们的免疫细胞通过清除癌细胞从而维持了我们的健康,遏制了癌症的发展。因此,利用免疫细胞回输对抗癌症,避免癌细胞呈军队式大规模爆发,从原理上确实有效可行。

 

癌症不仅给父亲带来了生理上的痛苦,更为全家人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我庆幸在几乎尝试过所有治疗方法后,为父亲选择了上海细胞治疗集团,细胞治疗让全家人看到了生的希望。”


白泽计划,不辜负每一个希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