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步华尔街》告诉你!投资其实一共就这么几个姿势

 有智慧不如趁势 2018-12-21

漫步华尔街1:投资股市!一共就这么几种理论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今天我们来讲一本华尔街经典,麦基尔教授写的《漫步华尔街》,麦基尔教授,也有翻译成马尔基尔教授的,他曾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理事会会员,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系主任,以及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董事会董事,在美国可以算是一位投资界教父的角色,这本漫步华尔街,更是40年不衰,成为投资圈必读书目之一,他不光有理论,更是一部行动指南,告诉你到底该如何操作,才能回报最大。我们之前读过的《钱七步创造终身收入》《股市进阶之道》大量引用了本书的相关内容。

 

漫步指的就是随机漫步,市值将来的变化方向,无法根据历史进行预测,随机漫步理论在华尔街一直很盛行,越是专业的投资者越是认为股票价格短期根本就是无法预测的,那些大师从来都说,在他们有生之年,从未见过一个可以预测短期市场走势的人,但是市场人士肯定不喜欢这个说法,因为随机漫步理论,打击了他们存在的意义,他们反击的武器就是两点,一个是基本面分析,另一个是技术分析,在这么多年的争论中,最后大家似乎相互妥协,认为股票市场至少有点还是可以预测的,而作者的身份比较尴尬,他既是个经济学者,又是个市场参与者,在全球最大的投资公司担任董事多年,所以他切身的感受到,来自两方面观点争论。

 

其实投资的目的,就是跑赢通货膨胀,但在21世纪初,发达国家的通胀率已经低于了2%,所以其实投资的必要性就被大大减弱了,但作者认为,这可说不好,未来某一时点,可能高通胀就会突然来袭。从1962年到2014年,通胀的平均水平接近每年4%,结果是什么呢?我们的报纸价格上涨了49倍,而巧克力棒的价格涨了20倍,所以通胀看起了很温和,但是长期复利计算下来,破坏力是极大的。所以投资对于每个人都是有意义的,如果不投资,那么你大量的财富就会被通胀所融化掉。所以你别无选择。

 


而投资是需要努力的,这一点很重要,如果说不投资会让你的财富一点一点的融化掉,那么乱投资,可能会让你的财富快速的化为乌有,我们在现实中看到了很多人都是这样,比如迈克杰克逊,泰森,这些人曾经靠职业创造了巨额财富,但很快就挥霍一空。有人很纳闷,动辄几十亿美元的财富,怎么会那么快花完,说白了就是乱投资导致的。真正消费是永远也花不完的。

 

投资是一个枯燥的事情,说白了就是当价格低于内在价值的时候买入,当价格高于内在价值的时候卖出,无论股票,债券还是房产都是如此。其实就是这么点事,但麻烦的是,内在价值该怎么算,有一本书叫做投资价值理论,这本书的作者叫做威廉姆斯,他提出了折现这个概念,他说内在价值,就等于未来所有股利的折现值,也就是说假定利率是5%,那么明年的1美元,也就相当于今天的0.95美元,如果是2年后的1美元,大概只相当于0.91美元。随后这个理论被费雪大师和巴菲特发扬光大,变成了现在的DCF,也就是现金流折现估值法。所以股利越多,股利增长率越高,股票的价值也就会越大,所以证券分析师,要做的就是两点,估计他的长期增长率,并且估算这种增长能维持多久,但是这就又产生一个很大的问题,一旦市场过热,他们就不但要对未来折现,恐怕还要对来世进行折现。所以这种方法很可靠,但是人似乎并不靠谱,于是结果也就变得没那么可靠了。

 

还有一种方法叫做空中楼阁理论,这是凯恩斯提出来的,说的是投资者不愿意去计算内在价值,而是宁愿分析投资大众未来的行为,分析他们在乐观的时候,如何将自己的希望建立在空中楼阁之上,根据这个理论,成功地投资者,只需要在投资大众变得乐观之前买入,就可以抢占市场先机。这种方法简单易操作,据说凯恩斯每天就是这样坐在床上操作半小时,也不需要做任何的研究,就轻松赚到几百万英镑,同时也让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捐赠基金增长了10倍。

 

凯恩斯认为,股市投资不是要去预测未来的盈利前景,也不用去看股利的支付,没有人能够做出准确地预测。你要做的其实就是先人一步而行动,在别人乐观前先买入,在别人悲观前先卖出,他写道,如果你相信一个投资肯定能产生30美元的回报,也相信3个月后市场定价只有20美元,那么你现在为这项投资支付25美元,就不是明智之举。老齐给您解释一下,如果预期未来市场估值下跌,那么即使低于价值了也不要买,这也是老齐为什么要大家坚持一个月不创新低的买入法,再好的股票,再低估,也不要在创新的时候去空手接飞刀。

 

凯恩斯更著名的一段话是,炒股如同选美女比赛,选出你认为漂亮的没有用,你得去选出别人都认为漂亮的,才能有机会得奖。其实这就是一种博傻理论,你什么都不用管,就去看看,在你身后有没有傻子出现,如果有傻子未来会以更高的价格从你手上把股票接走,那么你就没什么好担心的。甚至高出价值3倍,5倍去买都没有问题。但如果没有傻子接走你的投资,那么即使低于了价值,也是白搭。后来一系列大师,比如非理性繁荣的作者罗伯特席勒教授,以及思考快与慢的作者丹尼尔卡尼曼,都很认同这个观点,他们也觉得内在价值根本就是水中捞月。一个投资的真正价值,仅等于他人愿意支付的价格。老齐在这里解释一下,使用这种方法你要看场外和场内势力的对比,比如现在20189月中旬,股市连创新低,基金大规模降低仓位,场外观望的人数越来越多,场内的都在往外跑,所以很显然短期接盘的越来越少,但是这些场外的力量,早晚有一天会回到场内,他们以后还会买入,所以既然以后的傻子已经越来越多了,我们的买入也就变得越来越安全。相反在20155月,基金仓位高达9成,投资者人数达到顶峰,储蓄大搬家,而且还配资,说明该买的不该买的都买了,这么多人都在你之前买入进去,如果你此时再买,就变成了接别人盘的傻子。而你身后的傻子正在变得稀少。所以市场越涨反而越危险。

 

而随机漫步也是一种理论,他认为股市根本不具备预测性,举的例子更具有说服力,60年代的新股热,70年代的漂亮50泡沫,87年股灾,日本泡沫到纳斯达克泡沫,还有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都在不断向人们提出警告,无论是个人投资者还是专业人士,对过去的错误仍然不具备免疫力。我们在乌合之众这本书里已经讲过,群体中积聚的只有愚蠢,而不是让人明智的常识,在金融市场上,最常见的现象就是,高不可攀的价格可能会维持很久,但终有一天他会掉头向下,成为那些狂欢者的噩梦。涨的时候很缓慢,跌的时候很突然,绝大多数人完全来不及出逃,就会有一种突然崩塌的感觉。历史上有过很多次泡沫,我们也讲过很多次了,在这里我们再简单温习一下。

 

117世纪的郁金香泡沫,在那段时间,荷兰的郁金香感染了一种花叶病,让郁金香上长出了彩色条纹,荷兰人对此大为欣赏,竟然卖出了高价。慢慢的郁金香热就开始兴起,花叶病越严重就价格越高。大家一看这东西能赚钱,于是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里面倒买倒卖,这期间有发财的,但可想而知,他们赚到钱后就又会加大投入,等于没人把钱真正拿走,反而带来了更多的增量资金,结果成了一个暴富行业,很多人在这次疯狂中,身价和市值暴涨。甚至把土地,珠宝家具全都拿来换取郁金香,后来荷兰人觉得不过瘾,还开发了期权交易,比如郁金香是100荷兰盾,如果你看好郁金香价格还会升,那你就花20荷兰盾买一份期权,这份期权的意义是,你可以在未来某一时点,以今天的100盾的价格买入,到时候如果价格涨到200盾,那么你就行权,100买入,200卖出,倒手就赚了100盾,刨除20盾的期权成本净赚了80盾,相当于你赚了4倍,而如果你全资买入只能赚1倍,所以期权创新,把郁金香炒作加上了杠杆。也炒到了天价。就在16371月,郁金香还涨了20倍,但到了2月,就价格暴跌。因为有些人觉得这辈子赚够了,开始准备离场,后来越来越多的人这么想,然后跟着抛售,一下子郁金香就崩溃了。最后郁金香的价格跌到一文不值,甚至还不如与洋葱。明天我们再来讲第二个故事南海泡沫。明天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