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思路和方法---王端磊

 医之道也 2018-12-21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免疫系统对自身机体的成份发生免疫反应,造成损害而引发的疾病。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只对侵入机体的外来物,如细菌、病毒、寄生虫以及移植物等产生反应,消灭或排斥这些异物。正常的免疫是适度的及时的,在高级神经中枢调节控制下进行。在某些因素影响下,机体的组织成份或免疫系统本身出现了某些异常,致使免疫系统误将自身成份当成外来物来攻击。这时候免疫系统会产生针对机体自身一些成份的抗体及活性淋巴细胞,形成过度免疫反应,并产生大量的免疫细胞和免疫球蛋白堆积,损害破坏自身组织脏器,导致的疾病称之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的自身免疫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甲状腺机能亢进、青少年糖尿病、原发性血小板紫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许多种皮肤病、慢性肝病等等。

     西医对这类疾病的病因和病机有很多研究和假设,大多以禁忌细胞系学说、隐蔽抗原学说、自身变异学说、免疫清除功能障碍学说、交叉反应抗体学说为主。治疗中都用免疫抑制剂来抑制针对自身机体的免疫反应。但所有免疫抑制剂都有共同的不良作用,它们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机体的抗感染、抗肿瘤等免疫功能。

     免疫系统疾病是世界难题,是继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后的第三类最为常见的疾病,其在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5%,并且还在呈上升趋势。虽然中医没有免疫系统疾病一说,但大多数可以用中医治愈。“或言久疾之不可取者,非其说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按照李可老先生对免疫系统疾病的认识,可把此病的病因病机概括为:

     1、本气先虚 《灵枢百病始生》:“风雨寒暑,不得虚,不能独伤人。”《灵枢营卫生会》:“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此讲营卫出于中焦。《素问太阴阳明论》:“足太阴者里也,其脉贯胃属脾络嗌,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脏六腑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脏腑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故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无气以生,故不用焉。”此讲脾胃行气于三阴三阳,又言筋骨肌肉之水谷气依赖于脾胃。 人体营卫气血的生成及正常的运行依赖中焦。六淫之邪伤人的基础是脾胃虚弱。脾胃不虚,则邪不能侵,邪侵亦不能潜伏。在临证过程中发现,免疫病患者在发病前、发病中其中焦不运是必备的条件。

     2、伏邪存焉 《内经》言: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伏邪是许多疑难大症的发病机制,在免疫系统疾病中尤占主要位置。 风寒湿邪侵袭人体,本气不虚者,机体祛邪之力尚足,多表现为外感表证。邪气从皮毛而入,当从皮毛而解,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麻附细辛汤等可用。表证的发热咳嗽喷嚏等症状具有外散之势,切不可轻易见热用凉,当因其势而利之,否则邪陷于里,损伤正气,易使病从三阳入三阴。本气虚者,邪初在表,正虚无力驱邪,虽无明显外感表证的表现,但外邪已经入于经络,内舍脏腑,伏于血气,形成“伤风不醒变成痨”的格局。当正气稍足或风寒湿邪外因等可诱发疾病产生类似的外感表证。此时治疗应该“扶正达邪、助阳透邪”,甚至“但扶正其,听邪自去”,用小青龙汤、四逆汤、麻黄附子细辛汤、乌头汤等加味。此类证不能用白虎汤、银翘散等剂,麻黄汤、桂枝汤等汗法也不能单独运用,必加补气、补阳之剂,否则容易大汗亡阳。

     3、伏邪既存,正气必攻 正邪不两立,人有一息尚存,正气必然去破邪。正气足时有类表证的祛邪表现;正气虚不能一鼓作气而驱邪外出时,正气消耗后偃旗息鼓,伏邪继续隐匿,免疫系统疾病在春季加重,恰是人体借天地生发之大势,驱邪外散的表现。春曰发陈,亦发陈病也。正邪之间的拉锯战因正始终不能完全胜邪而形成,导致了反复发作缠绵不愈的临床表现。 治疗上,以扶正为主,固本培元或附子理中汤,或补中益气汤、补血汤、建中汤、桂附地黄汤等。正气充足时,由于正邪激烈交争会产生过多的“垃圾”存于体内,此时要以清理为先,临床中可用三仁汤、大柴胡汤、承气汤、大黄附子细辛汤等。使体内的代谢“垃圾”从大便排出。待人体气机通畅后再伺机托邪外出。若有祛邪反应。如皮疹、关节疼痛加重、关节肿等,此时可在扶正基础上加川乌、细辛、附子、吴茱萸、麻黄、桂枝、葛根等温开温通之品。有络病表现亦可用蜈蚣、全蝎、地龙、僵蚕等虫类通络。瘀血表现者加乳香没药活血化瘀之品。外散之机欲停可现虚象,如纳呆、便溏、汗多、乏力,脉有空浮象时,停上述温运药,再回扶正之途。如此反复几次,伏邪有望透发彻底,即告病愈。这阶段治疗当拳拳以元气为念,正气足则攻,正气弱则补,或寓攻于补。

     4、正气攻邪,必伤正气 正邪相争阶段,若仅见邪实,专事破邪,或恣用寒凉以减症状,加上伏邪一刻不停地消耗正气,易使元气匮乏,造成元阳浮越的危侯。若出现下肢冰冷或浮肿,上实下虚,上假热下真寒,面如红妆,气升而不降等证,不能祛邪,不能扶正,急敛正气,用四逆汤、破格救心汤、四逆加人参汤、引火汤、潜阳封髓汤等。待下焦有根,元气归宅,再扶正托透交替进行。

     5、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在人体内相互交织,彼此影响,共同调节人体的各种机能,以维持机体的稳态。构成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在今天高压力、高脑力、快节奏生活的社会中,生物因素(如细菌感染)和营养不良等疾病已大为减少,而心理、社会等综合因素的疾病却大量产生,心态的失调和情绪的紧张、焦虑等对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都有较多的负面影响,甚至可直接导致免疫性疾病的产生。所以免疫性疾病一旦发生,除了药物治疗以外,借助相应的心理治疗,也是康复的重要因素和环节。

总结:
     1、难症痼疾,师法仲景 免疫系统疾病的过程虽然强调阳气、寒邪,三阴证,但六经病证均可在不同时期出现,出现哪经病证就按照哪经用方。不能仅执一方一法,而应明了疾病的来龙去脉,按六经辨证施治。

     2、免疫系统疾病出现热象    当分析热证的真假虚实。若是外感实邪,外束肌表,内阻经络之发热,当以汗解。若是正邪交争,郁阻气机升降出入则应温通,通则郁解,郁去热清。若是元气浮越之真寒假热,当亟破阴寒,敛固元气。寒去阳回则热去。见热用寒,必伤元气,而致病由轻而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