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牙买加的海盗

 9tx22v工人 2018-12-22

文 | 温骏轩    辑 | 尘埃    音 | 安妮 

系列:大航海时代


在法国图谋海地时,作为加勒比海最大的搅局者,英国自然不会在主岛争夺战中缺席。英国最终得到的加勒比主岛是哪一个呢?答案是牙买加。


与海地地区的情况一样,加勒比海也是一座山地覆盖的岛屿,并且自维多利亚时代起,就饱受海盗来袭的困扰。1538年,西班牙在岛屿南部修筑“西班牙城”作为牙买加的首府。其港口部分则被称之为“罗亚尔港”(意译为“皇家港”)。


英国在加勒比及其周边地区的殖民地(1914)


想要了解牙买加是怎么落到英国手中的,我们还得从英、西两国博弈的大背景说起。为了与西班牙争夺海上霸权,英国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中,先后发动了三次“英西战争”。以宣战时间及终战条约的签订计算起止点,整个“英西战争”包括1585-1604年间的“第一次英西战争”;1625-1630年的“第二次英西战争”; 1655-1660年的“第三次英西战争”。


在这三场战争中,最为著名的战役当属发生在公元1588年的“格拉沃利讷海战”了。为了阻止英国转向“新教”,已经吞并了葡萄牙的西班牙帝国,在教廷的支持下,组织了一支由130余艘舰船组成的庞大舰队,准备登陆英国。英国方面则举全国之力,并联合了试图脱离西班牙的荷兰,在英吉利海峡准备迎战。双方决战在英吉利海峡的最窄处——加来海峡段展开了决战(“格拉沃利讷”为加来海峡南部的法国城市)。


关于这场战役的具体过程,在这里就不详细解读了。最终的结果是,强大的西班牙无敌舰队,被快速灵活的英、荷联军所击败。在战场和败退过程中,无敌舰队损失了半数船只及超过2/3的人员。


当时的英国舰队,实力还远不能和后来相比。在这场保卫英国的战役中,德雷克所领导的英国私掠船发挥了重要作用。私掠船“海上游击队”的属性,也为这场胜利披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以至于很多人误以为英国早在16世纪末,就通过击败无敌舰队挑战西班牙成功。


格拉沃利纳海战(1588)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西班牙的强大经济实力,使之很快便从这场失利中恢复过来,并改进技术(比如增加火炮)组织了更为强大的新舰队。而英国随即对西班牙组织了两次远征,包括前面曾经解读过的,德雷克与霍金斯于1595-1596年所领导的那次,针对加勒比海的远征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两位私掠船领袖也在这次远征中病故)。从这个角度来说,格拉沃利讷海战的胜利,更像是一场“珍珠港式的胜利”。即便后来终有一天,英国得以压倒西班牙成为海上霸主,但最起码在当时,英国在战略上完全处于下风。


作为美洲的发现者,西班牙的力量源自于美洲出产的白银。这些源源不断产出的白银,让西班牙在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的一个世纪时间中,得以称霸欧洲及海洋。同时,这些白银还帮助西班牙,压倒他最早的竞争者葡萄牙。公元1580年,通过吞并葡萄牙,西班牙的声势达到的顶峰。然而这种超然的地位也意味着,西班牙几乎要面临来自所有人的挑战。


除了英国以外,从西班牙帝国中分裂出去的“荷兰”,同样凭借其“海上马车夫”的定位,对西班牙的海上霸权构成了威胁。公元1639年,荷兰在一场关键性海战(唐斯海战)中击败西班牙舰队,标志着西班牙的海上霸权结束。随后葡萄牙的独立(1640年),更是让西班牙时代成为了过去式。


西班牙的衰弱,让英国看到了染指加勒比主岛的机会。公元1655年,作为“第三次英西战争”的一部分,英国组织了“西印度远征军”,对西班牙统治下的多米尼加及牙买加发动了远征。在攻击圣多明各城(多米尼加首府)未果后,英国远征军拿下了罗亚尔港。虽然此后从古巴出发的西班牙舰队,几次试图夺回牙买加,但已经失去海上霸主地位的西班牙,最终并未取得成功。


占领牙买加后的英国,并没有马上开始正式经营这个位于加勒比海地理中心的岛屿。事实上在大航海时代的海上战争中,并不仅仅只有英国人会利用“私掠船”进行海上游击战,西班牙人同样会这样做。当时为西班牙属地的“敦克尔克”(对,你没看错,就是二战中那个帮30万英法联军逃生的敦克尔克),就是西班牙私掠船的集中地。这些私掠船对往来英吉利海峡的英国商船,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当然,将“私掠船”这种非对称作战手段,作为战略攻击手段本身,其实已经意味着

西班牙的海上实力大不如前了。为了应对这种局面,英国反过来不得不将大部分的军舰,用来为商船护航。在这种情况下,牙买加和罗亚尔港被有意识的交给了私掠者们经营。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英国“皇家海盗”的攻击目标并不总是西班牙,而是会随着英国的外交方向变化而变化。无论是荷兰还是法国的商船,都曾经遭遇过罗亚尔海盗的侵扰。基于牙买加岛的在加勒比海中心的位置,罗亚尔港成为了加勒比地区最大的不稳定因素。以至于这座汇集了数千海盗,并因为海盗经济吸引了上万居民的牙买加港口,在17世纪下半叶被时人称之为“整个西方最邪恶的城市”。


罗亚尔港所出产的最知名“皇家海盗”,是出生于威尔士的“亨利.摩根”。300多年后,皇家港的这段历史,成为了著名的奇幻海盗系列电影《加勒比海盗》的创作背景。很多人认为,里面一直与杰克船长作对的大反派巴博萨船长,其原型就是亨利.摩根。


巴博萨船长(右)


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中,即使是“皇家海盗”也不意味着没有政治风险。因为到底攻击谁,必须遵从国家的外交取向。很多时候政治家们已经达成了协议,而正在自由攻击的皇家海盗们,却因为没有办法收到消息(或者说面对即将到手的财富没办法抵御诱惑)而继续攻击对手。


1670年,在一次劫掠巴拿马的行动成功结束后,摩根船长就陷入了这样的尴尬境地。以至于为了缓解西班牙的愤怒,这位皇家海盗之王,一度被英国当成海盗收押。不过与100年前引发“第一次英西战争”的德雷克船长一样,摩根船长还是凭借他对英国的贡献获得了政治奖励(释放后被任命为牙买加副总督)。 


顺便说下,今天如果你想去探访这座曾经的海盗之都,就只能去海底了。在1692年一场地震中,罗亚尔港的大部分沉入海底。英国人虽然很快就在原址重建了“皇家港”,但这座遭遇诅咒的城市,没过几年就再次为火灾所毁。随即,英国不得不在它的东侧,重新兴建了“金斯敦港”(后来成为了牙买加首都)。幸运的是,这座港口后来虽然也不断遭遇天灾人祸,但却没有沉没。得天独厚的位置及港口条件,使之不仅继续帮助英国承担搅局加勒比海的战略任务,更成长为了加勒比海地区的航运、金融中心。


金斯顿港


在牙买加的这段“黑”历史成为过去式的今天,这个面积不到1.1万平方公里的岛屿,留给世人最大的印象仍然是“黑色”。与海地的情况一样,牙买加也是个“黑色”的国家,黑人比例超过90%。以博尔特为代表的牙买加黑人运动员,让牙买加那面黑、黄、绿相间的“圣安德鲁十字”旗,无数次在国际大赛中升起。考虑到其人口还不到300万,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更加的让人惊叹。


牙买加闪电


牙买加的黑人,最初缘自于西班牙殖民时期。在英国攻占牙买加之时,由于运力所限,岛上的西班牙人在撤离之时,不得不释放了他们的奴隶。这些奴隶随之逃往了牙买加中部的山地,并与后来从英国种植园中逃亡的黑奴结合,形成了许多山地黑人部落。


而在牙买加倚重于海盗经济时,并没有从非洲继续补充黑色劳动力(当时罗亚尔港的白人数量是大大超过黑人的)。只是海盗经济毕竟不是一个常态。摩根船长之所以被任命为牙买加副总督,并不仅仅因为在打击西班牙时所做出的贡献,更在于英国想利用他来消灭那些不遵从皇家号令的加勒比海盗。


当海盗经济风光不在时,牙买加还是需要如加勒比海的其它主岛一样,凭借它的热带属性转入种植园经济的。为此,英国与海地的法国人一样,大量从西非购入黑奴,并与海地形成了相似的种族和社会结构。在法国因为镇压失败而彻底放弃了海地并使之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黑人共和国”后,英国努力控制了牙买加的局面,没有让随之而来的黑人起义结束英国的统治。此后,为避免牙买加成为下一个海地,英国宣布在牙买加结束奴隶制(1834年)。 


不管是如海地黑人那样,通过一场暴力革命获得自由,还是像牙买加黑人这样,通过宗主国的政策调整而获得自由。对于白人来说,这两个岛屿都不再具备吸引力了。由此导致的最明显后果,就是这两个曾经被英、法殖民的国家,最终成为了“黑色”的国度。相比之下,在殖民时代一直处在西班牙统治之下的古巴及波多黎各,今天均有着超过2/3的白人比例。


牙买加这种黑人占绝对优势的情况,在西印度群岛绝非个例。事实上,今天在几乎所有英属西印度群岛地区,非洲裔民族的占比都超过85%(其余部分又大部为黑白混血)。这似乎在告诉我们,与西班牙相比,英国人看起来对向加勒比海移民的兴趣不是那么大。那么,实际情况是否如此呢?这点,我们下一节再接着解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