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1、变化论:道也——向外“神性”化;向内“人性”化

 山佳国学谭 2018-12-22
 
 

 41、变化论:道也——向外“神性”化;向内“人性”化

120“心想”与“脑思”和为“思想”——变化论:道也

在下感觉认为用“想”与“思”这两个汉字,来理解“心”与“脑”区别与联系绝不是牵强附会。而是形象的说明了“心想”是欲望产生的想法;“脑思”是落实欲望的思索,和为“思想”。任何“思想”都要具备:要做什么的欲望想法;和怎样去实践的具体思索。由此,“要做什么的欲望想法;和怎样去实践的具体思索”,又近而说明了人类与动物在意识上的区别,这个区别就在于“脑思”。

121人类与动物在意识上的区别首先表现在大脑的生理结构上——变化论:道也

人类与动物在意识上的区别首先表现在大脑的生理结构上(下面所论是现学现卖)。人类的大脑高度发达,主要体现在脑容量的变化。从颅腔的容积上看,人的颅腔容积可达1500ml左右,而类人猿仅为400500ml;人类的大脑容量是猕猴脑容量的20.6倍,长臂猿的14.4倍,黑猩猩的4.3倍;从胼胝体的数量是与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数量和结构的复杂程度上看差距更大了;从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也就是人类的语言、思维和实践活动等高级神经活动的表现来看更是无可比拟。这种区别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逐渐产生的。

122向外“神性”化;向内“人性”化——变化论:道也

人类与动物在大脑生理结构上的差距,是随着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对生存环境变化复杂程度的认识,逐步深入提高的过程中逐渐增大的。是人类对生存环境的变化,在适应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正是人类进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同样对人的“心想”功能的提高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心想”功能提高决定性作用具体就体现在向外“神性”化;向内“人性”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