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至,安身绝百事(4组)

 城北十五里666 2018-12-22

冬至,安身绝百事

冬至深冬,阳生春欲来,

林深时见鹿,冬寒闻梅香。

(团扇:花锦城手工)


冬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节气,

也是一个传统节日。

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

俗称“冬节”、

“长至节”、“亚岁”...



首岁之日,冬至如年,

提前祝各位新年新气象。



阴极之至蚯蚓结,

阳气始生麋角解。

冬至时节,

阴气虽重,阳气始生。


一陽生春水泉動。

冬至时节阳气回升,

被认为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此时绝百事而安身静体。



六阴消尽一阳生。

暗藏萌。雪花轻。

冬至时节,

天地寒冷一片苍茫。


不知道你们那里可下了初雪?


风雪夜归而阖家团圆。

杀鸡宰羊而祭祖祀天。


冬至自然少不了美食,

北吃饺子南汤圆,

围炉取暖话新年。


你那边是吃饺子还是汤圆?


一家团圆,围炉夜话。

席后寒暄一碗茶,

夜饮一杯桂花酿。


故人不散,

是这个寒冬难得的温暖。



一炉热碳香溢满室,

一支独梅清香满园。


冬至开始,

不要忘记画一幅九九消寒图


冬至,春声起。

归途,已有期。


冬至,这一天最短,思念却最长。

安身静体绝百事,

只想团圆!


虽然不是所有冬至,都能团圆




冬至大如年 数九过寒冬

2018年行将结束,我们也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冬至。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民俗、节气研究专家傅功振认为,冬至是古代顺天应时这个二十四节气哲学中最重要的一个节点。这个时期,围绕着祭天、祭祖为主的感恩文化而形成的民俗和礼仪,直到今天还影响深远。

冬至从季节上完全进入深冬

冬至是很有意思的一天,它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白天逐渐变长,夜间则渐渐变短。傅功振认为,冬至在气候、物候上的一个重要意义是,标志着冬天完全进入了深冬,“二十四节气从汉代基本确立,冬至是24节气当中最早制定出的一个时间,因此它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气。从汉代以来,它就是作为人们心目中的小年而存在,它表示冬季从季节上完全进入了深冬”。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古代阴阳五行学说认为,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就是说,冬至时阴寒最甚,但同时,“冬至一阳生”,从冬至开始,阳气就要回升了。《史记·律出》云:“气始于冬至,周而复生。”杜甫诗云:“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冬至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故冬至贺而夏至不贺。由此冬至日也称为“一阳节”。

傅功振认为,冬至的重要性和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有关,“冬至蕴含着最丰富的阴阳哲学,阴阳达到某种极致,而后又此消彼长,它也给让二十四节气借鉴了阴阳平衡这个概念,里面蕴含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很多传统智慧。”

古人为何如此重视冬至?

在当代人的生活中,冬至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日子,但在古代却完全不同,甚至冬至还曾是岁首。周代是以天干地支来记时序的,一年十二月是以十二地支来分别代表的,子月称“建子”,即冬月,今农历十一月,故冬至为岁首,也就是子月为“正月”,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冬至已经是年了。后虽改历但旧俗仍传,所以很多地区有冬至过后人增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

汉代之后,确立冬至为“冬节”,官府有一套隆重的祝贺仪式,叫“贺冬”,例行放假。汉时过冬至,还有赠送鞋袜之俗,至今在一些地方仍有保留。曹植《冬至献袜颂表》写道:“千载昌期,一阳嘉节,四方交泰,万物昭苏”。到魏晋以后,朝廷又在这天举行盛大的朝会,典礼仪式的规模仅次于元旦朝会。皇帝要在典礼上接受各国、周边民族的使臣以及文武百官的上表祝贺,称为朝贺礼。宋代还专门制定了冬至节大朝会的仪卫兵仗。

“古代,冬至时节帝王们都要到郊外祭天祭祖,可见对于冬至重要性的重视。”傅功振认为,古代冬至备受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冬至代表的阴阳运行说被古人非常看重,“它的特殊时间节点和代表阴阳运行的独一性印证了它的重要性。在古代,每逢这种节点,都一定要祭天、祭祖。这是一种中华民族感恩和孝文化的体现。”傅功振说道。

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

因冬至节礼多于常节,所以至今还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谈到冬至的民间习俗,所有人都知道是“吃饺子”,但旧时,冬至要吃团圆饭。冬至的前一天称“冬至夜”,一家人要团聚在一起吃冬至夜饭,家人相互劝酒畅饮,叫饮“节酒”。如有出门在外不能归家的,也要留个座位,摆副碗筷,象征性地盛些饭菜,以表团圆之意。吃夜饭前,先祭祖宗,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其仪式的隆重和除夕相似。冬至那天的早晨称“冬至朝”,一般都在中午前祭奠祖先,午餐家人团聚。小辈要到长辈处拜谒,称贺节,一切礼仪如过年,长辈则向小辈发小年钱,又叫压冬钱,并送些瓜子干果之类的给小孩吃。

有些人家在冬至这一天还举行“还天愿”仪式。在年初所许下的一些心愿如果实现了,都必须在这一天还愿。清人徐士宏的《吴中竹枝词》写道:“相传冬至大如年,贺节纷纷衣帽鲜。毕竟句吴风俗美,家家幼小拜尊前。”描述的就是过冬至的情形。

对此,傅功振表示,冬至吃饺子的核心理念是在重要的一天里感受家庭团聚的力量,以及对家宴这种形式的形成和保护,“说大一点,冬至这一天,全家人团聚吃饺子对家庭美满、对社会和谐都有好处”。 华商报记者 赵蔚林

节气漫谈

画图“数九”,每天一笔

在故宫养心殿后殿,挂有一幅图,上书“管城春满”,下面如九宫格一般,从右到左,写有九个双钩空心字:“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每个字(繁体字)都是九笔。读起来诗不诗,词不词,如果不懂民俗,可能会一头雾水。这其实和冬至“交九”,进入“数九寒天”有关。

大约从宋代开始,民间有了“数九”的习俗,是指自冬至始九天为一个周期,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冬寒就变成春暖了。民间广为流传的“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的气候、物候变化情况。

从元代开始,从皇宫到民间都时兴画“九九消寒图”,有文字形、铜钱形、梅花形、葫芦形等多种。明朝刘侗的《帝京景物略》说:“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在众多消寒笔墨游戏中,以“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最为著名。据清吴振棫所著《养吉斋丛录》记载,此为道光初年御制。由宫中懋勤殿制成待填写的消寒图,四周采用木框插榫而成,并裱以纸绫。从头九第一天开始填起,每天一笔,每填写完一字便过一九,句成而九九八十一天尽。还有一种深受文人雅士所喜爱的“九九迎春联”,如“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故城秋荒屏栏树枯荣,庭院春幽挟巷草重茵”。从冬至起,按日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全联填完,则春暖花开。

与此相似的,古人还画“九九消寒表”,九行八十一格,自冬至起,日涂一格,相传有明朝刘伯温所传口诀:“上阴下晴雪中心,左风右雨两分清,九九八一全点尽,春回大地耕作勤。”等到数九结束,实际成了一张天气情况记录图。这还不够,入九以后,文人墨客往往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没想到在萧瑟的隆冬时节,古代的文人墨客还有这样的雅兴吧。 华商报记者 路洁

冬至食俗

冬至吃饺子纪念张仲景

中国人都知道冬至要吃饺子,要不然会冻掉耳朵。缘何会有这种节俗呢?相传汉朝名医张仲景告老还乡时大雪纷飞,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就叫其弟子搭起医棚。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下锅煮熟后给人们吃。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有了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的说法。

而和过年一样,有些地方冬至不吃饺子,而是吃汤圆。冬至汤圆又叫“冬至团”,在江南尤为盛行。有诗云:“家家捣米作团圆,知是明朝冬至天。”闽南、潮汕和台湾把冬至吃汤圆叫吃甜丸,人们在这一天用甜丸祭拜祖先之后,拿出一些贴在自家的门顶、屋梁、米缸等处,盼望明年获丰收,家人又能团聚。

宋人在冬至这天吃馄饨应节。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另有一种说法,《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馄饨”与“混沌”谐音,故民间将吃馄饨引伸为,打破混沌,开辟天地。 华商报记者 路洁

冬至养生

单纯补阳易阳气外泄

“冬至”是冬季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中医学所说,从“冬至”后便是“一阳生”,在人体中蛰伏了一冬天的阳气“小荷才露尖尖角”。因此,“冬至”是一年中除“夏至”外又一个阴阳交替的节气。中医专家杜起认为,随着“一阳生”,自然界中的阳气会越来越盛,“生发”的现象会越来越多,在人体也体现出同样的“阳气萌动”,因此,“护阳”工作显得非常重要。

就仿佛“黎明前的黑暗”一样,自然界中一年最寒冷的时节也随着冬至而来,因此,养生的总体原则依然是“闭藏”,尤其要注意的是顾护阳气。杜起认为,如果“冬至”时节阳气外泄,就会造成来年春三月的“奉生者少”,即第二年春天的生发会受影响。“因此,可以在冬至时节开始进补些补阳的药食。然而,由于补阳的药物或食物大都性热、味辛(如:生姜、肉桂),辛味具有发散的性质,单纯的补阳却容易造成阳气的外泄,这是极其不利于身体健康的。”

杜起还介绍了两个方子,清代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中创立了两首方剂,一曰“潜阳丹”一曰“封髓丹”,“其中,潜阳丹由砂仁、附子、龟板、甘草四味药组成,封髓丹由黄柏、砂仁、甘草组成,这两个方剂都可谓组方精妙,可以'引火归元’,非常适合在'冬至’时节服用,在补阳的同时不至太过辛散,能将人体阳气牢牢锁在体内,以待来年的生发。但是,'潜阳丹’中的附子有毒,一定要在专业的中医医生指导下才可服用。” 华商报记者 赵蔚林

印读节气

冬至深情暖人间

小时候,每到冬至,妈妈总会给我们包饺子,说:“冬至要吃饺子,如果不吃饺子,耳朵就会被冻的。”如今,冬至这一天,我也对孩子这样说,节气民俗的来历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但冬至吃饺子,传递的是一份浓浓的亲情。

“冬至”这方印以汉印为基调,二字字形比较简单,饰以朱文边框,以扁方形印石出之。我治印崇尚清雅之美,“冬至”属于工稳一路印风,汉印结字,双刀刻之,但求平和秀润,工稳典雅,未知此印达意否?

解读印人:刘树勋,陕西黄陵人,毕业于陕西财经学院,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终南印社理事,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延安书法家协会理事,嘉岭印社副社长,延安市青年书画家协会副主席。




在古代,冬至是一个重要节日

在古代,冬至是一个重要节日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这一首《邯郸冬至夜思家》,作者是唐代的白居易。冬至时刻,作者离家在外,在清冷的驿站里抱膝灯前,思念家人,他想,家里人大约也没有睡,也坐在灯前,在谈论着他这个“远行人”吧!诗里满含着一股“佳节思亲”的味道。因为在唐朝,冬至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日。这一天,朝廷要放假,民间就更热闹了,老百姓都穿上新衣,互赠饮食,互致祝贺。

其实,在古代,冬至一直不仅仅是一个节气,而且是一个重要节日。

对北半球各地来说,冬至是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天。也就是说,这一天,冬天到了极点,即“至”,那么,物极必反,古人也把冬至看作春的先声。《载敬堂集》里记载:“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

在24节气中,冬至和夏至是最早出现的。据说武王伐纣后,周公确定都城时就提到了冬至和夏至。《尚书·洛诰》记载:周公“朝至于洛师”,传说周公通过“土圭测景”选定洛邑基址,目的是找出“土中”(中国的中心)。这种方法就是:“树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长尺有五寸;冬至日,景长一丈三尺五寸”(即竖起高为8尺的标杆,在夏至日观测,中午的日影是1.5尺,冬至日中午的日影是13.5尺)。这其实也就是确定了一年里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为夏至,最低的一天为冬至。

《逸周书·作雒》载:“乃作大邑成周于土中……”,“定天保,依天室”,国家社稷(都城、宗庙)完成之后,周公详细地制订了国家的礼仪制度, 据记载,周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也就是说,周公选取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

在古代,冬至是一个重要节日

没错,把冬至作为一年的开始,就像是现在的春节。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直到秦朝汉初,冬至当作岁首一直不变,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冬至不再是一年之始了,却成为了一个专门的节日。《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间的阳气开始渐渐强盛起来,代表下一个循环的开始,是大吉之日,所以要隆重庆贺。

在汉代,把冬至称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贺冬”,朝廷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这一天,朝廷上下全部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好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快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而且,冬至也是祭祀的日子,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周礼》说:“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鬼神,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减少百姓的饥饿与死亡。汉朝也在冬至举行祭祀,《史记·孝武本纪》记载,汉武帝的“封禅”大典也是在冬至举行的:“其后二岁,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推历者以本统。天子亲至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祠上帝明堂,每修封禅。”

到了魏晋六朝时,冬至被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

在古代,冬至是一个重要节日

唐宋时期,过“冬至节”的习俗更加盛行。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也要祭拜逝去的父母尊长。当时,冬至和岁首是同样重要的节日,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到了明、清两代,皇帝在冬至要举行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清嘉录》里说:“冬至大如年。”可见在清朝后期,冬至依然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到了现代,人们还会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在这一天要宰羊,吃饺子、吃馄饨;南方地区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一些地区还保留着冬至祭天祭祖的习俗。




​冬至大如年,这些快要失传的冬至习俗

12月22日是今年的冬至,俗话说“冬至大如年”,小编与您一起了解中国重要节日——冬至。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 ,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冬至大如年,这些快要失传的冬至习俗,你知多少?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冬至习俗:

一、吃饺子。

古语有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可见冬至吃饺子已经是必不可少的风俗。'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辞官回乡后,看到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因而命其弟子搭台筑灶,把羊肉和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吃。人们吃后,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便叫'饺子'。

冬至大如年,这些快要失传的冬至习俗,你知多少?

二、九九消寒。

冬至的次日开始数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提冬数九'。数上9天是一九,再数9天是二九,以此类推,数到'九九'就算'九'尽了。'九尽杨花开',那时天就暖了。入九以后,文人墨客,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冬至大如年,这些快要失传的冬至习俗,你知多少?

三、祭天祭祖。

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家家户户都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等。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各地习俗盘点:

冬至大如年,这些快要失传的冬至习俗,你知多少?

潮汕人冬至吃冬节丸

潮汕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表示年虽还没有过,但大家已加了一岁。孩子们最盼吃这碗甜丸,往往夜里醒来都要问天亮了吗?然而天好像要与孩子们开玩笑似的,老是不亮,故潮俗有“冬节夜,啰啰长,甜丸未煮天唔光”的童谣。

冬至大如年,这些快要失传的冬至习俗,你知多少?

客家人冬至节气吃酿酒

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用它酿的酒可久藏不坏,柔和爽口,回甜生津,后劲颇足。所以,客家人冬至酿酒已成为习俗。为了这一天,客家主妇常挑个吉祥的日子,专门到集市添置酿酒的器具,把陈年的酒坛搬到溪流中,用黄黄的细沙洗去污物,再让清凉的泉水反复冲洗,最后置放在阴凉处风干。

冬至大如年,这些快要失传的冬至习俗,你知多少?

四川冬至吃羊肉汤

在四川却是冬至吃羊肉汤,羊肉是冬日可谓冬日滋补之首,专家指出,吃羊肉既能御风寒,又可补身体,对一般风寒咳嗽、慢性气管炎、虚寒哮喘、肾亏阳痿、腹部冷痛、体虚怕冷、腰膝酸软、面黄肌瘦、气血两亏、病后。

冬至大如年,这些快要失传的冬至习俗,你知多少?

杭州人冬至吃年糕

吃年糕从清末民初直到现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儿菜、冬笋、肉丝炒年糕,晚餐是雪里蕻、肉丝、笋丝汤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

冬至大如年,这些快要失传的冬至习俗,你知多少?

广东人冬至吃烧腊

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其中,烧腊就是广东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余,准备一些腊肉腊肠吃一顿,以祈求来年能鸿运当头。

冬至大如年,这些快要失传的冬至习俗,你知多少?

湖南冬至吃赤豆糯米饭

湖南湖北一带,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米饭。糯米味甘、性温,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滋补的作用,最适合在冬天食用。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不管吃什么,这一天一定要重视起来!冬至快乐!

冬至大如年,这些快要失传的冬至习俗,你知多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