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种病一旦拖5年致残率超7成,专家说很多患者都治错了!

 大白兔ai胡萝卜 2018-12-22

凌晨五点,天还未亮,家住广州番禺区的李女士在手指关节的僵痛中醒来,这种每每在清晨传来的疼痛已经折磨了她将近半年,之前她以为是普通的关节痛,直到最近才在正规的医院被诊断出为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该怎么治?和普通骨关节炎有什么不同?”和李女士一样,中国绝大多数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确诊初期都会提出相同的问题。

这种病一旦拖5年致残率超7成,专家说很多患者都治错了!

我国著名风湿免疫学专家、中山三院风湿科主任古洁若教授在广东类风湿关节炎病友会成立仪式上表示,近年来类风湿性疾病在中国内陆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仅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就已经超过了440万,可绝大多数患者误认为是普通关节痛,吃几片止痛药后草草了事,延误治疗,最终走向关节变形和残疾的结局。

39健康网了解到,为让患者更加清楚认识类风湿关节炎,更多的病人及早得到正确的治疗,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成立广东省类风湿关节炎病友会后将每年举办四次病友会活动,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平台。

类风湿关节炎未经治疗的患者5年的致残率高达75%

关节痛是我国居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很多人会认为是年龄因素导致的骨关节炎,但其实临床上,越来越多的关节痛患者因类风湿性疾病导致。

这种病一旦拖5年致残率超7成,专家说很多患者都治错了!

古洁若表示,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虽然和骨关节炎一样都有“炎”字,但却与骨关节炎的发病原理不是一个概念,骨关节炎是因为关节磨损后,软骨消失导致关节腔狭窄引起,而类风湿关节炎则是自身免疫系统出现了问题,从而治疗方向上完全不同。

据了解,大部分类风湿关节炎软骨或骨质破坏在发病的3个月就能出现,如果未及时有效治疗,第5-10年才开始用药,往往关节已经发生永久受损、变形,出现各种功能障碍甚至残废,有研究显示,未经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年的致残率高达75%。

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因子只能作参考

一般来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关节不明原因疼痛,尤其小关节,手指或手腕、膝盖对称性(左右两边都有)、长期持续疼痛,天气变化时疼痛加剧,关节周围出现红肿,同时,在起床时会出现关节僵硬的状况。

这种病一旦拖5年致残率超7成,专家说很多患者都治错了!

除了依靠症状判断是否患类风湿关节炎外,很多人都知道有“类风湿因子”这个指标。“但大家陷入了一个误区,认为只有类风湿因子阳性,才是类风湿,类风湿因子检查后阴性,便可排除。”古洁若教授解释说,其实类风湿因子是一种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对于早期的类风关,只有50%~70%类风湿因子阳性。

而且,类风湿因子阳性并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所独有,在其他风湿病如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患者中也可出现,甚至某些慢性感染的患者或正常人也有4%出现低滴度的阳性。“所以,临床上类风湿因子阳性与否并不是诊断的绝对指标,只能帮助医生作为参考条件。”古洁若提醒道。

这种病一旦拖5年致残率超7成,专家说很多患者都治错了!

治疗:传统风湿治疗药物只能缓解症状

“因为全身关节常年肿痛甚至变形,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不少病人又听说治不好,于是各处打听各种‘秘方’‘特效药’,事实证明,不但花了不少冤枉钱,还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耽误最佳的治疗时机。”古洁若指出,长年累积的疼痛,让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病急乱投医”,轻信一些夸大广告,自选一些风湿药,不但治疗不规范,还容易发生危险。

特别是有些从港澳地区或者国外选购的所谓“特效药”,立竿见影但其实成分极有可能含有激素,早期可能止痛效果明显,但病情却没有得到控制,关节依然恶化,此外这类含有激素类的药物长期服用会导致依赖性,甚至出现胃肠道的损害等问题。

古洁若表示,目前医学界已经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达成了共识,缓解病情的药物包括非生物制剂和生物制剂两大类,前者有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剂,后者这是抗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还有针对白细胞介素-6的生物制剂等,患者如果在疾病发生早期尽早使用,是有可能阻止疾病进展,达到临床治愈的。(通讯员:甄晓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