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濒湖谈医(220):鼻窦炎的治疗

 为什么73 2018-12-22

       这是应一位患者朋友的要求而谈的。对于中医爱好者而言,最希望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操作施行,并且行之有效,但事实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想法,每个人的人体生命是不可复制的,自然也会有很多变化,只能在总体上谈一点治病的规律,具体的运用时还得视情况而变。

       我以下所讲的,也许对某些人有效。但肯定不是对每个人都有用。因为只是我目前的认识,经过多少年以后,我的认识可能又不一样了。更主要的是,我们还需要坐下来认真地研究每个具体的人才能合理地运用这些经验。


 1.鼻窦炎急性期的时候,红肿疼痛,脓涕多,可以外治,用医院的灌洗器洗鼻子,协和、同济医院都有售。

      中药作为灌洗液也有些效果,可以用银花,公英,地丁,苡米,皂刺,大青叶,野菊花,桔梗,等这些各等分。

    前面也说过,可以用外敷六神丸,或者小儿化毒散,用棉签点到鼻腔里面去消肿。

   

    灌洗或者外用后只是缓解,再依病情以后慢慢地去治。

        


2.急性期也可以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五味消毒饮加减,或者用排脓汤加三黄泻心汤加减,或者用葛根芩连汤加减,或者用麻杏石甘汤加鱼腥草加减。

      每个具体的方药的施用要点不太一样。五味消毒饮要实热弥漫的时候可以,排脓汤侧重于脓成但稠浊不化的时候。三黄泻心汤可用于实热由气血渐至于血分的时候。葛根芩连汤是实热在阳明经的时候,麻杏石甘汤则是在肺与大肠经的实热,而且郁闭在内的情况。

      有时候就是一个红肿脓痛,在哪条经还真不容易分辨出来,怎么办呢?看看脉象,充实有力的是三黄泻心汤,浮而滑数的葛根芩连汤,沉而滑数的麻杏石甘汤。

       可是有的人体质差异,如果真正是阴阳气血亏虚的鼻窦炎,红肿疼痛同时,有饮食不多,口干少饮,便秘,情绪紧张,手脚冰凉,畏冷怕热,等等这些情况出现的时候,就不能单纯用以上方法了。这种类型的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也是最复杂的。

       虽然看起来是急性发作,但是我们处理原则与慢性期处理是一样的,都需要辨证论治。

   

3.慢性期:

      鼻窦炎与鼻炎不太一样,因为病变部位在窦腔中,脓液难以外达和消散,这就是难点。

      但有时也可以运用治疗鼻炎的方法来缓解一下鼻窦炎。

       鼻窦炎是个顽症,必须认识到是体质的问题,所以必须要有耐心,打持久战的思想。

       我们看到网上很多报道说古今中医都有几付药,几天治好的,实际上大多数都是一个描述上的误会,那些都只是症状的减轻,鼻窦炎只不过由地上转入了地下,潜伏起来了,得到机会之后它一定会东山再起的。

        

       谈几个具体的辨证思路:

        如果兼有脾气虚而肢体沉重,遇风则发,可试用黄芪防己汤合玉屏风散,之后再视情况而定。以下各个思路均要服药之后再视情况而定下一步的方案。

       如果是脾肾两虚而以头脑不清、精神记忆力差为主,可以用葛根汤加茯苓白术黑附子菖蒲远志为主。

       如果是兼有肝胆经络上的病变特点,同时脾胃偏虚弱,可以考虑小柴胡汤加减,如加白芷,桃仁,当归,车前子等药。

        如果脾胃差,有短气少力的现象,可以试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所加之药也可兼有排脓的桔梗、白芷等,但用量不宜大。

       如果有肾气虚弱的现象,如腰酸软,夜尿多,可用肾气丸加味,所加之药可以是温阳通窍,如葱白,或者细辛等。

       如果有脾阳虚的现象,如大便常稀,可试用理中汤。

       如果有肝气旺而脾气虚,可试用逍遥散汤。

       如果只是肺气不得宣降,导致脾胃之气不得升降,可以用玄参桔梗汤,这种表现为呼吸不畅和脾不升清而便稀,胃不降浊而脘闷的三种现象。

        如果是肝气旺而肺金不制,可以考虑佐金平木的沙参麦冬汤合左金丸汤。肝气旺与个性有关,肺金不足主要是吸气无力和吸气不畅两种情况。

       如果是肝肺两气郁闭,可以考虑四逆散加桔梗进行加减。

       如果是脾胃升降障碍导致气机不畅,可以考虑升阳散火汤合二陈汤。

       如果是心肺肾气阴不足引起的病变,如低烧,兼有骨蒸盗汗,或者有别的阴虚指征,如颧红,或者舌红少苔,或者脉细数无力,可以用黄芪鳖甲汤。

       以上所述,仅是一部分可能的病机。

       从上面可以知道,症状的搜集与分析是最重要的,同一症状有多种解释时,我们一定联动地分析整个人体。

      

       或者有人有这样的想法,我们能否在辨证不准的时候,心中犹豫不定的时候,干脆将几个怀疑的病机的相关方药全部加进去给患者服用呢?

       很多老中医的经验就有这种可能。如葛根汤合葛根芩连汤,还有补中益气汤合肾气丸汤,等。但是我要提出来以下问题,也是中医临床大家们常常告诫的话:

       

 1 .如果你认为所有的药加进去一定会有效,那你一定将这个病人当作死人了。

       你之所以这么想,肯定认为这个人全得依靠药物才会治愈此病,他的身体根本不可能自己抗击疾病。

       所以,你一定只是一个治疗死人的医生。


.如果你将所有的药物加进去,一定是完全忽视了人的脾胃,这个人是靠吃饭才活着的,如果药物太多,脾胃负担过重,则一定会伤了他的身体。

       你这样做,也一定是将他作为一个死人,完全没考虑到他的身体机能。


       那什么时候才可以合方呢?什么时候可以用很多药物来治病呢?有两个条件:

    1.当我们所用的药物对脾胃有益无害的时候。

        那么多药物当中,有些药是伤害脾胃的,我们不用,或者极少去用。

        这些药物不仅无害,而且用了一定对脾胃是极好的。

      

     2.当我们所用的药物非常多时,但每味药的药量极少时。

         象古代著名的医家,有些人的药物是十分多的,但一定注重了药量问题,药量多数很小,这样不会损伤脾胃。

        如金元时期的李东垣先生,他给病人每天服用的药物,形象地说:大概也只有一个大拇指甲盖那么大小。


      我认为只有遵从以上两个基本原则,才好去考虑合方不合方的问题。

       这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

       请不要把人当作一个机器,或者死物。


==================================     

220.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濈然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二阳并病是太阳与阳明两病,太阳病没有了,只余阳明病。手足部位汗出持续,说明津液外出而阳明之湿已从太阴部位出来了,脾为胃行其津液之功能反常,说明胃的热太强盛。

      此时津从脾经而出,故阳明已燥,可以用大承气汤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