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隆为什么要编《四库全书》

 凤凰山居士 2018-12-22

昂然自德

百家号04-0316:49

有人说,乾隆三十八年下诏纂修《四库全书》,其目的是为了彻底掩盖他的身世之谜;也有人说是对汉族文化摧残的产物,是闭塞人们思想的工具,是与文字狱并行的文化怀柔政策;当然,也有人将其纳入乾隆的德政,认为这是一部宝贵的文化遗产。《四库全书》的价值勿庸置疑,但是乾隆为什么要下令编撰这样一部大部头的巨著呢?

清王朝是满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统治的政权,为了加强集权,统治者必然要加强思想上的控制。于是,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文字狱不断发生,即使是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也被视为“反满”而遭到杀身之祸。被杀、剖棺戮尸、发往边疆为奴的大有人在,有的甚至还牵连到校书人、买书人、卖书人和刻书人,以及地方官吏。除了一次一次地杀戮严惩,统治者还不放心,于是又禁书、毁书、编书,以此来禁锢人们的思想。编修《四库全书》就是其中的手段之一。乾隆自述编修《四库全书》的宗旨时就明确地说,编《四库全书》是为了天下太平。

编修开始之日,也是查办禁书的开始。乾隆三十九年,遍贴晓谕,命令交出“违碍”的书籍,经过纪昀等检校后再由乾隆亲阅,然后存目销毁。据记载,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七年,共毁书24次,538种,13862部。

那么,什么样的书属于“违碍”范畴呢?首先,记载明末清初反满抗清的书籍,或是反映明朝的节操,比如顾炎武、黄宗羲和王夫之的书籍,史可法等抗清义士,遭受魏忠贤迫害而死的左光斗、杨涟等人的作品或是讴歌他们事迹的书也都列在禁毁之列。其次是记录满人人关杀戮汉人,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罪恶行径的史书。第三是古今贬斥金、元的史书篇章或是诗句。第四是古书中提到夷、狄、虏,应改为彝、敌、卤。第五,那些被认为是有伤风化的书籍也要被毁掉。同时,在编修的过程中,乾隆还多次颁发谕旨,说明编纂方法。规定凡是有关君臣名分、华夷之别的地方,必须严格按照以上几项规定作修改,一字一句都不能出现差错。

于是,负责编纂《四库全书》的馆臣们便大肆修改使一些著作失去了本来的面貌。例如:

旧抄本中记:取故相家孙女姊妹,缚马上而去,执侍帐中,远近胆落,不暇寒心。

四库本中记:故相家皆携老襁幼,弃其籍而去,焚掠之余,远近胆落。

旧抄本中记:褫中国之衣冠,复夷狄之态度。四库本中记:遂其报复之心,肆其凌辱之志。旧抄本中记:金贼以我疆场之臣无状,斥堠不明,遂豕突河北,蛇结河东。

四库本中记:金人扰我疆场,边臣斥堠不明,遂长驱河北,盘结河东。

旧抄本中记:何则:夷狄喜相吞并斗争,是其犬羊狺吠咋啮之性也。惟其富者最先亡。古今夷狄族帐,大小见于史册者百十,今其存者一二,皆以其财富而自底灭亡者也。今此小丑不指日而灭亡,是五天道也。四库本中记:无通过以上这些对照,我们可以看出,由于改动,使我们再也看不见其本来面目。鲁迅先生说:乾隆朝纂修《四库全书》,是许多人颂为一代盛业的。但他们却不但捣乱了古书的格式,还修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内庭,还颁之文风颇盛之处使天下士子阅读,永不会觉得我们中国的作者里面,也曾经有过很有骨气的人……倘不和四库本对读,也无从知道那时的阴谋。

的确,编篡《四库全书》不但改动了许多古籍,还烧毁禁绝了不少的古书。进入内廷的远远少于能够编人四库的数量,而编人四库又更少于能够留下来存目的数量。因此我们看见的《四库全书》的目录和全书,比起当时征集勺书籍,是少之又少。尽管《四库全书》有很多版本,其中包含的书籍也是数量相当庞大,但从篡修的原则和编撰过程中,我们实在很难全面肯定它。因为在保存人类文化的同时,也是对人类文化的一种大规模破坏。当然,我们也不应该因为《四库全书》编撰过程中的修、删、改就不去读它,毕竟其中包含着当时学者的辛勤汗水和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且,嘉庆、道光以来,影印宋元本和校勘宋元的书籍纷纷出版,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互相参考的依据。所以,尽管编《四库全书》是为了巩固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这其中大兴文字狱,制造了许多冤假错案,而且也禁毁了不少古籍,但我们仍然不能忽视其唱和价值。《四库全书》应该是我们中国人引以自豪的巨著,它为我们汇集比较全面的古籍著作,是我们学习和研究不可缺少的必备伙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