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61. 小学数学知识要点(三年级下册)

 gudian386 2018-12-22


位置与方向


1、① 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与西北相对,西南与东北相对;

      ② 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 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 北极星永远在北方;

     ② 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 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 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

      ①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②0乘以任何数都得0;

      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④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


2、没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商×除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3、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4、基本规律:

    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

    ③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5、课外知识拓展: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6、关于倍数问题:两数和÷倍数和=1倍的数,两数差÷倍数差=1倍的数。


7、和差问题:(两数和-两数差)÷2=较小的数,(两数和+两数差)÷2=较大的数。

 

复式统计表


1、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这个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


2、观察、分析复式统计表要先看表头,弄清每一项的内容,再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回答问题。

  

两位数乘以两位数


口算乘法

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①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用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②在脑中列竖式计算。


2、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①先用整百数乘一位数,再用整十数乘一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②先用整百整十数的前两位与一位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③在脑中列竖式计算。


3、一个数与10相乘的口算方法:一位数与10相乘,就是把这个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


4、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先用这个两位数与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笔算乘法

1、先把第一个乘数同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积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

  

2、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都要三大步:①计算 ②比较 ③答题。

  

3、相关公式:乘数×乘数 = 积积÷乘数 = 另一个乘数


4、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面积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3、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长度单位测量线段的长短,面积单位测量面的大小。


4、正确理解并熟记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① 进率100:1平方米 = 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 = 100平方厘米

    ② 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5、面积公式: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长方形周长=(长+宽)×2,正方形周长=边长×4;长=面积÷宽,边长=面积开平方,长=周长÷2 - 宽。

  

年、月、日


1、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


2、熟记每个月的天数:大月一个月有31天,小月一个月有30天;平年二月有28天,闰年二月29天,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一年有12个月。


3、熟记全年天数:平年365天,闰年366天;上半年平年181天,闰年182天,下半年都是184天。


4、通常每4年里有1个闰年,3 个平年。

  

24计时法


1、普通计时法又叫12时计时法,就是把一天分成两个12时表示,普通计时法一定要加“上午”“下午”等前缀,如凌晨3时、早上8时、上午10时、下午2时、晚上8时。


2、24时计时法:把一天分成24时表示,不加前缀。

  

3、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超过下午1时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即把原来的时刻加上12,去掉前缀。

  

4、把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表示成普通计时法的时刻,超过13时的时刻就减12,并加下午,晚上等字在时刻前面。


5、时间是一段,时刻是一个点。


6、时间单位进率: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1天=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周=7天。


小数的初步认识


1、小数的意义:像3.45,0.85,2.60,36.6,1.2和1.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几百几十几),小数部分每一位都要读,有几个0就读几个零。


3、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十分之一,也就是0.1;把“单位1”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它的百分之一,也就是0.01。


4、分母是10的分数写成一位小数0.1,分母是100的分数写成两位小数0.01。


5、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的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从小数点后最高位比起。


6、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再相加、减。


数学广角  搭配(二)


1、简单的排列:有序排列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2、简单的组合:组合问题可以用连线的方法来解决。

3、组合与排列的区别:排列与事物的顺序有关,而组合与事物的顺序无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