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栗氏家训之齐家教子

 昵称40077028 2018-12-23

栗氏家训之齐家教子



综观栗氏家训,特别是栗振国先生的《教子箴言》,通篇虽涉猎诸多方面,诸如为人、做事、做官、识迷、解迷、处世、人生智慧等,但是主要体现的意图十分明显,那就是忠孝和节俭。“传家两字忠与孝,兴家两字俭与勤。”这就有了一个强大的精神支柱,即一副世代相传、言简意赅的家训对联:“志欲光前惟是忠孝节义,心存裕后莫如勤俭清廉。”“忠孝节义”、“勤俭清廉”,正是栗氏家训齐家教子之要义。

“业精于勤,荒于嬉”。明代文学家史桂芳《训家人》中,以陶侃为例,强调“陶侃运甓,白谓习劳,盖有难以直语人者。劳则善心生,养德养身咸在焉;逸则妄念生,丧德丧身咸在焉。吾命言儿稽孙,不外一劳字,言劳耕稼,稽劳书史。汝父子其图之。”勤为人生第一要义。曾国藩一生把勤视为治家法宝,他在家书中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提到的一种品德就是——勤,“勤则兴”;“总以勤苦为体”;“凡一家之中,勤俭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无有不败”;“要实行勤俭二字……诸女莫太懒,宜学烧茶煮饭。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气;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勤者生动之气……”他对家人要求极严格,一些生活细节都作了详尽规定。比如家中男子要扫屋.抹桌,女子要做鞋、下厨,等等。同治五年,曾国藩的家属回乡居住,他写信告诫儿子:“此后回乡居家,妇女纵不能精于烹调,亦必须常至厨房,必须讲求作酒、作醋、小菜、换菜之类。尔等须留心于种蔬养鱼,此一家兴旺气象,断不可忽。纺织虽不能多,亦不可间断。”他还写信给几个弟弟,要求做叔叔的为儿侄辈做出榜样:“诸弟不好收拾洁净,比我尤甚,此是败家气象。嗣后务宜细心收拾,即一纸一缕、竹头木屑皆宜捡拾伶俐,以为儿侄之榜样。”“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曾家在湘乡历来是耕读传家,曾国藩的祖父星冈公曾制定传家八字诀“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后来,曾国藩义将八字诀家规扩展为“八本”家训,其中一条就是“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他始终认为,家运长久,不是靠一两个人的突然发迹,而是凭着家族众人的全力支持、克勤克俭。“家勤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这是他的传家法宝,也是栗氏家训的宗旨要义。且看栗振国先生的《教子箴言》和曾国藩的家训如出一辙!曾家人谨遵家规,历代昌盛兴旺。栗家人也一定会繁荣昌盛….

“和为贵”;“家和万事兴”。“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增广贤文》)家庭和睦相处、团结协调是古代家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家庭和睦主要在于处理好父母、兄弟、夫妻三个关系,而处理好三个关系关键在于三个字。

一曰孝。父子关系在家庭中处于第一位置,协调父子关系的关键是父慈子孝。“不孝父母,奉神无益”。《礼记·大学》云:“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为人父者能以他人之不肖子喻己子,为人子者能以他人之不肖父喻己父,则父慈而子愈孝,子孝而父益慈,无偏胜之患矣”。

二曰悌。《三国演义》:“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这种看法代表了古人对兄弟关系的重视。兄弟乃天伦,夫妇乃人伦,所以兄弟之亲当超过室家之好。《小雅·常棣》中讲兄弟应该互相友爱:“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兄友悌则恭,弟恭则兄益友,兄益友则弟益恭。因此,“兄弟当和好到老,不可各积私财,致起争端;不可凶言语差错,小事差池,便面红耳赤。”

三曰爱。夫妇关系的好坏也是决定家庭安定兴衰与否的基础。举案齐眉、富不易妻、谊联瓜葛、情如金兰是夫妻恩爱的典型。夫妇之道关键在于夫义妇顺,“夫不贤则无以御妇,妇不贤则无以事夫。夫不御妇,则威仪废缺;妇不事夫,则义理堕阙”(班昭《女诫》)。总之,家庭关系处理得当,前提在于宽容忍让,朱熹曾指出:“和顺齐家之本。”陆九韶在《居家正本制用篇》也认为:“一家之事,贵于安宁和睦悠久也,其道在于孝悌谦逊。”“人言居家久和者,本于能忍。”(《袁采世范》)“‘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曾国藩《与诸弟书》)。

教以持家。“子不教,父之过”;“人生至要无如教子。”历史上最著名庭训当属孔子教育他的独生子孔鲤的过庭之训。司马光在《家范》中讲道:“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日:‘慈母败子’。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人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养子弟如养芝兰:既积学以培植之,又积善以滋润之。”(刘清之《戒子通录》)张廷玉在《澄怀园语》中讲道:“一家之中,老幼男女,无一个规矩礼法,虽眼前兴旺,即此便是衰败景象;小小智巧,用惯了,便入于下流而不觉。”古人常把读书与做人联系在一起,他们认为,读书固然是为了求知,更重要的是为了学做人。三国时关羽“四好”家训中有一好则是“做好人”;同一时期的王修,也训儿“必读书,并学做人”,“效高人远节,闻一得三,志在善人”,他的子孙大都以操守高尚见称。清代学者陆陇其把做人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在家训中教育儿子:“吾人立身天地问,只思量做得一个人,是第一义,余事皆不要紧。”清代以诗书画名家的郑板桥在家书中就说:“夫读书中举中进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教育什么内容,好人有什么具体标准和要求,很多家训就此都作了阐述。普遍认同、广为引用的“教子之道有五”,即“导其性,广其志,养其材,鼓其气,攻其病。废一不可。”怎样做个好人?

好人先忠信,好人重孝悌,好人知廉耻,好人守礼义。好人不纵酒,好人不恋妓,好人不赌钱,好人不尚气。好人不仗富,好人不倚势,好人不欠粮,好人不侵地。好人不教唆,好人不妒忌,好人不说谎,好人不谑戏。好人不闻言,好人不谤议,好人没歹朋,好人没浪会。好人不村野,好人不狂悖,好人不懒惰,好人不妄费。好人不轻浮,好人不华丽,好人不邋遢,好人不跷蹊。好人不强梁,好人不暗昧,好人救患难,好人施恩惠。好人行方便,好人让便宜,恶人骂好人,好人不答对。恶人打好人,好人只躲避,不论大小人,好人不得罪。不论大小事,好人合天理,富人做好人,阴功及后世。贵人做好人,乡党不咒詈,贫人做好人,说甚千顷地。贱人做好人,不数王侯贵,少年做好人,德望等前辈。老年做好人,遮尽一生罪,弱汉做好人,强人白羞愧。恶人做好人,声名重千倍。好人乡邦宝,好人家国瑞,好人动鬼神,好人感天地。

总之,栗氏家训中以做好人为宗旨,以做好事为规范,以忠孝为要义,全面继承发扬了古代读书为人教子的优良传统,也值得后辈学习借鉴。

栗氏家训之齐家教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