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航天时代】卫星宽带让智慧海洋触手可及

 太空与网络 2020-11-04

有宽带,才有智慧海洋

具体到智慧海洋,我们所需要的各种资源都分布在不同的平台上,气象和海洋环境数据由气象和海洋部门获取、处理和分发,物流数据由航运企业、商业企业掌握,渔业数据由渔业及海洋生物部门掌握,另外还有海洋环境保护、海上安保与反恐、海洋科学考察等不同的领域。只有把这些资源连通起来、协同使用,才能向真正的智慧海洋迈进。

海上船只是智慧海洋最基本的节点,也是基本服务对象。信息化的触角如果不能抵达在航船只,无论智慧海洋还是智慧航运,都不能真正实现。所谓智慧,必须向每个节点、每位船东、每艘船、每位船长甚至每位海员提供足够的信息来实施各个层次的分析、决策。这就需要充分的信息沟通,也就是通信。就人类目前的技术而言,海上平台的通信只能靠卫星,传统的地面宽带通信系统在离岸几十千米的地方就不能提供覆盖了。

在以往,海洋卫星通信只能依靠海事卫星,不但带宽小,而且资源少、费用高。这就意味着海上平台基本不可能获得宽带卫星服务。事实上,虽然海事卫星终端已经成为远洋船只的标准配置,但多数时候只用来打电话,或者进行一些窄带的操作。因此,远海就成了各种“智慧”体系的空白区,智慧海洋、智慧航运等设想都无法真正实现,大量数据和服务停留在岸上,无法为航船提供服务。虽然骨干航运企业大多开通了电子商务,但主要业务还是在岸上、在港口,对航船只能提供简单的位置查询等业务。

宽带卫星将带来的改变

12月1日,从“2015中国国际海事技术和学术会议和展览会”上传出消息,深圳海卫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发布新一代产品并开通了相关服务,让这些常见的情况得到了彻底的改变。海卫通为船舶用户提供了足够的带宽和充足流量。这在只有海事卫星的时代是不可想象的。按照海卫通的模式,用户只要加入计划、月付数千元,就可以免费得到一台船载终端,开通宽带业务,享受到每月数GB的流量。这样,航船不仅仅可以接收来自船东的指令,还可以接收来自其他信息源的图像、视频、数据。而船长可以得到更充分的信息来避免恶劣气候或海况,保证航行安全。还可以积极灵活地参与运营活动,根据船只装载情况、油价、沿途港口泊位等情况,灵活安排航运计划,以求得更安全、更有效益的航程。这在以往或许是不可想象的,但在智慧海洋、智慧航运时代是完全可能的。

航船还可以成为信息节点,为船东和其他用户提供更多信息,参与海洋环境调查、反恐、搜救等工作,为智慧海洋尽自己的力量。

在远期,我们甚至可以想象无人化航运:在相对安全的水域,让航船实现完全的无人化运行,用各种传感器来远程控制货轮的航行,只有在接近港口或在相对复杂的水域,采用快艇、直升飞机等手段把乘员组送上船。

以上所有设想,都基于海卫通这样的企业提供的解决方案,能够为船舶用户带来的宽带卫星服务。有充足的带宽和流量,才有智慧海洋的真正实现的那天。


声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