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影是用来交流的

 zdjphoto 2018-12-23

Communication 

Through Photography 摄影是用来交流的 为什么要学习摄影?如果不从商业模式出发,摄影“图”什么?付出的艰辛努力为了什么?为什么我热衷于公益摄影? 因为摄影是一种非语言交流形式,它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用来沟通和交流的。

在最佳情况下,一幅照片可以把一个人的思想传达给另一个人,并且显得非常简单。如贝多芬的交响曲,可以向听众诉说;如伦勃朗的绘画,可以与观众倾谈;如米开朗基罗的雕像,可以和它的倾慕者交流。对我来说,摄影就如同自己的左右手,一只手可以写作,一只手可以拍摄照片,双管齐下,图文结合,使得分享更加有趣,交流更加通畅。 “摄影”一词的含义,其实远远深于其日常使用的意义,真正的摄影师应该拥有一种共同的特质,看他们的作品甚至可以胜过对主题和事件的直接介入。比如,当看到纽曼( Arnold Newman)和阿勃丝( Diane Arbus)的人像作品,我会觉得似乎自己也认识照片中的人物,即使我从没见过他们。当看到亚当斯( Ansel Adams)的风景作品,我会感受到悬崖峭壁的威严和雾中森林的神秘。当我看到布列松( Henri Cartier Bresson)的街拍最作品时,我会感觉到被他定格成永恒的“决定性瞬间”的得意神采,即使这一瞬间发生时,我根本没有站在他的身边。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艺术家们成功地向我传达了信息,借助这些照片把所有的话说清楚了,而不需要其他的东西赘述。 “拍好身边人身边事,让照片多一些温度”(中国著名摄影家、摄影理论家陈仲元先生语),是我学习和遵循的摄影理念。近五年来,我三年中十二次拍摄Calgary的附近的Elbow falls(艾博瀑布),每次往返130公里,练习拍水,提高了自己风光摄影的质量和水平,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追求水墨画和油画的过渡,弱光线下的蓝调“Roger蓝”;拍好身边人身边事,2009-2013年,我记录了自己在萨省(Saskatchewan)大草原“洋插队”的生活体验,完成了摄影和随笔集《在蓝天白云下》,写下了《萨省的绿色》、《冬天的洗礼》、《雾淞之美让人陶醉》等15篇散文;2013年-2016年,我住Calgary期间,就拍摄卡尔加里著名的牛仔节,先后用了四年时间,拍摄了5万张照片,今年3月由中国摄影出版社编辑,出版了我的个人摄影画册《疯狂牛仔》;2016年9月至今,我在《美篇》完成46篇美篇,其中《2018我为你添彩》、《盛宴里的迷失》、《雨后的天空》、《如何拍摄简约风格的照片》、《拍水归来后记》、《秋色赋》等都是美篇“精华”篇,浏览量16万人次;拍好身边人身边事,我关注自己家里的光影交错和变化,9月底,在一个孤独的早上,我在家拍摄了一组黑白照片,名曰《早安宝贝》,传递了家的温馨和我对亲人的思念;10月初去美国贝克雪山,一次感觉不过瘾,期间又悄悄去了两趟,150公里,说走说走,完成了北美晚秋的拍摄,编辑了美篇《秋之歌》。拍完了《早安宝贝》,我发现家里下午的光线和早上有许多不同,也很有特色,很美,是不是继续挖掘一下?再拍一个“晚安宝贝”?我看行,这个可以自己说了算。 今天在读《摄影的艺术》一书时,作者是美国摄影家布鲁斯,他说:“在暗房里工作到凌晨三四点,甚至五点,这与金钱无关,却与热爱有关”。这句话让我倍感欣慰,也使我联想到一件事,一位熟悉的影友,怀疑我摄影公益活动的“动机”,说Roger的讲座群那么多人,并且他还有几个500人群,是不是想挣钱?我很不屑这种揣度,觉得很无聊,在此我明确说,我不反对商业摄影,也不是来砸人家的饭碗的。摄影师很辛苦,挣钱不容易。我不从事商业活动,是因为我不是这个行当里的人,不依赖摄影谋生。我纯粹是从爱好玩起,19岁学习摄影,至今没有间断,凭得就是喜欢以及我的坚持。虽说我曾经从事过几年和摄影有关的工作,是个“半专业”人士,不是职业人士,充其量是个“资深”发烧友,所以自嘲为“六级泥瓦匠”。我热爱摄影,分享自己的拍摄心得,传授拍摄经验,都是“举手之劳”,自己的切身体验而已。如果非要让我说“动机”,那就是“以片会友”,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何乐而不为?我觉得与其听我解释,不如看我一直以来是如何做的。 摄影,如果是艺术,看看孩子们学习钢琴、小提琴、学美术、学体育,下得是什么样的功夫?摄影如果是一门技术,就算是一个泥瓦匠,你有没有天天练习?给你一桶泥灰,摸到墙上,你能不能抹得平平整整?摄影如果是一门非语言的交流的工具,你能不能用图片表达你对生活感受?表达你的爱憎?表达你对这个世界的独立的思考? 实际上,摄影还是受到某种不公平的对待,门槛太低,进出自由,花钱买了设备,大三元、小三元,既不当技术,也不当学习艺术一样对待,多数情况下,处在一种比较尴尬的处境。

从拍到的不如看到的,变成看见什么样就拍出什么样;又从“大自然的搬运工”,变成拍出来的照片远远超越了现实,变得更有意味、有意境,甚至深刻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超越了我们所看到的。在摄影路上,一路好风景,永无止境。 今天,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快餐文化时代、读图时代,这个时代的一个特征就是“全民摄影”,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是不是应该冷静思考一下,摄影和你的关系?摄影是不是用来交流的?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学习摄影?

       当然,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切都在变,用影像来纪录我们的生活和那份执念,我们的成长,我们的感动,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Roger 2018年10月20日

温哥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