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操墓中出土一种叫“鋋”的奇怪兵器,小编认为它是干这个的

 历史解密坊 2018-12-23

2009年,河南安阳正式宣布发现曹操墓葬,其中出土了大量的有价值文物,这座魏武王的陵墓中,却有一件叫做“鋋”的兵器,显得甚为神秘。这种兵器模样古怪,它到底在战场上,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呢?今天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关于曹操墓还有一个说法,作为盗墓的祖师爷,曹操在死之前就已经安排好了后事,交代出殡之日,要准备八口棺材,在八个城门口同时抬出,以防后人盗掘自己的陵墓。千年之后,魏王曹操的陵墓正式出土,也解开了这位乱世枭雄一生之谜。曹操一直主张薄葬,就是因为他太了解厚葬给盗墓贼带来的无边诱惑,也会令自己的墓穴扰攘不安,故此,曹操的墓中并没有随葬过于贵重的器物。

可是薄葬归薄葬,该有的“天子礼仪”可一样都没少,在曹操的墓中,出土了大量的石牌,在石牌上铭刻着所有的陪葬品“清单”。而在这些“天子仪仗”中,小编给您今天说的就是一种似矛非矛的武器。

这种似矛非矛的武器,其实要比古代的矛小的多,矛头尖锐两面开刃,并且铸有铁制握把。根据专家的史料考证,发现这种“矛”在古代被称为“鋋”,是当时军队常规装备的武器。这种短小的“鋋”如果短兵相接的话,自然比不上长杆大矛威力巨大,但是它却有自己的用途。

相比近战用的大矛,鋋的使用方式很特殊,它是用来投掷的,而非短兵相接,进行白刃格斗的。既然同是远程武器,当时的士兵为何会在弓箭盛行的情况下,用这种看似笨重的武器投掷呢?其实,这种鋋有一项弓箭难以相比的优势,那就是投掷的时候,由于重量沉,力度大,故此,善于破盾。

在古代战争爆发时,虽然弓箭的射程较远,杀伤力也不小。可是由于箭杆过轻,导致势能不足,力度不够,在遇到盾牌后,基本失效,因此,士兵们必须要用这种自身较重,又极其尖锐的鋋来破开敌方盾牌的防御。

其实,在古代的战争中,投掷类武器一直存在,比如:风靡一时的欧洲骑士兵团,他们最常采用的武器就是标枪。在双方进行冲锋之前,都要互相投掷一阵标枪,以确保最大程度消耗对方兵力。在我国古代,战争方式也是如此,在与敌方的盾牌对垒战中,这种鋋也带来了不小的攻击效果。

既然鋋这种武器如此霸道(可以破盾),为什么古代军队没有大规模装备呢?究其原因,就是鋋这种武器本身的缺点。由于我国都是以骑兵为主,讲究的是机动性,在主张轻弓快马的年代,鋋的攻击频率和密集度都远远赶不上弓箭。况且由于鋋本身较重,单兵难以大量携带,使用时更是“一次性”的,鋋在投掷完毕后,立刻就会成为了敌方的武器,实在是得不偿失。

曹操墓冢中出土的这种鋋,如今已经被列为重要的保护文物,它展现的不仅仅是枭雄曹操当年的威仪,更是从侧面体现出,东汉末年战争的一些真实状况,为专家在历史战争研究方面,再一次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实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