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审召庙

 千姿百态万花筒 2018-12-23

乌审召庙建于清康熙年间,是鄂尔多斯四大著名召庙之一,共有大小庙宇24座,570间,大小塔203座,喇嘛住房195处。

庙内设有经学院、历法院、梵理院等学术机构。

每年农历6月15日为庙会时间,经常举行查木跳鬼表演。[1]

19张
乌审召庙人文风景
在文革期间,乌审召庙的大部分建筑被毁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的宗教政策照耀下,乌审召庙已恢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1991年,原伊盟佛教协会成立之后,会址设在乌审召庙,这里古树参天,气候怡人,以其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浓郁的宗教特色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观光旅游,将来是乌审召镇经济发展的又一亮点。

乌审召庙清康熙末,由西藏喇嘛囊素兴建,时称囊素音苏莫庙。

共有吉祥天母殿、大经堂、扎荣嘎沙尔等殿宇24座,活佛住仓21间,主塔3座,附塔108座。

另有分布于寺院四周的僧舍数百间,形成格局迥然、色彩缤纷的汉藏式建筑群。

鼎盛时期喇嘛多达千余人。1949年仍有五、六百名。

寺院的法式活动至1958年才终止。

乌审召庙意为乌审旗之佛寺,亦称“甘珠尔经庙”。

乌审召曾为清朝鄂尔多斯右翼前旗最大的寺院。统辖全旗各寺庙。

《乌审召史略》记载,从西藏来了一位名叫囊索的喇嘛,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在此地兴建了一座小庙。被送匾授为“德格庆达木楚格萨楞寺” 。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本旗第六任札萨克沙格尔都札布奏请达赖七世,请他派遣在拉萨的喀尔喀部喇嘛——罗桑多尔济为本寺第一代活佛。

因该活佛途经青海塔尔寺时,带回两尊檀木刻制的释迦牟尼像供于主殿内,故有“召”庙之称。

后来该寺派人去北京弘仁寺取来108卷《甘珠尔》经,从此亦称“甘珠尔经庙”。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乌审召庙经历了四次不同程度的破坏。“文化大革命”中的破坏最为惨重,建筑物被拆,只剩两座殿宇和一座白塔。

20张
乌审召自然风景
1985年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后,由政府拨出专款,修复经堂一座;2001年投资75万元,重建了扎荣嘎沙尔,现有196名喇嘛,且定期举行经会。

为把乌审召建成集草原文化、生态观光与工业旅游为一体的“新牧区大寨”,旗党委、政府筹集资金420多万元,于2005年3月初开始对乌审召庙进行全面修复,预计整个修复工程在2007年完成,这次修复将会再现召庙昔日风貌。[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