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万张照片中,选出40张

 dongchang 2018-12-24



罗怀学先生

    罗怀学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云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博学会士。

 

    作品获奖

    2003年,《童年时光》 获台湾'千禧之爱'世界华人摄影比赛金翼奖。

    2006年,《布朗族的刀耕火种》 获国际民俗'人类贡献奖'生活习俗类二等奖。

    2009年,《布朗山中》获首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入围奖。

    2012年,《似水流年》获'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一条大河'最佳摄影师提名奖。


    作品参展:

    2007年,《布朗山中》 参加山西第七届平遥国际摄影节作品展。

    2012年,《似水流年》 参加上海第十二届国际摄影节作品展。

    2012年,《似水流年》 参加第二届西双版纳国际影像作品展。

    2014年,《金沙江上最后的推溜人》参加'前后左右——云南中青年摄影艺术家当代影像'提名展。

  2016年,《布朗山往事》参加首届'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展最终入围20组作品展并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


    作品出版

    2013年,《布朗山纪事》摄影集出版;

    2017年,《故乡》画册出版。


故乡,每个远行游子永远的乡愁

罗怀学/文


    回得去的是家乡,回不去的是故乡。

    我家在滇东北的金沙江边。金沙江两岸自古'地无三尺平,出门就是山'。

    1999年至今,我总是在有意无意间,默默地摁下快门,用相机记录着金沙江下游两岸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尽管拍得有些散漫、随意和游离,少了些理性、系统和缜密,却始终从未停止过拍摄。

    直到 2007年的一天,我在报纸上看到:国家要在距家乡下游60公里的金沙江最末端建向家坝电站。

    突然间,我魂不守舍,一次次从省城昆明跑回老家,恨不得用手中的相机,把家乡的山川风貌、人文景观,通通定格在方寸之间的黑白胶片上。

    2012年10月,向家坝电站蓄水发电,家乡的山川风貌,人文景观,连同儿时的美好记忆一道淹没在了库区湖底,成了一个永远解不开的心结!

德兰/编辑

    2004年1月,云南省绥江县,端公在为吃斋念佛的善男信女做法事,以求菩萨保佑。罗怀学/摄。


    2008年6月,云南省绥江县县城。罗怀学/摄。

    2006年11月,金沙江上'向家坝'电站正式开工建设,是金沙江下游在建、拟建的四大水电站中的第二大电站。

    云南的绥江、四川的屏山两座县城,加上沿江两岸150公里,380米水位线以下的集镇、乡场、村庄都将被淹没。


    2007年,云南省绥江县石龙殿,老人坐在拆来只剩墙基的自家堂屋中留影 。罗怀学/摄。



    2007年11月,云南省绥江县,金沙江边的搬运工。罗怀学/摄。


    2007年11月,云南省绥江县城碾子弯,祖传三百年的张氏杆秤作坊。罗怀学/摄。



    2007年11月,四川省屏山县,老街上卖早点的人。罗怀学/摄。



    2007年11月,云南省绥江县,拆除自家房屋的移民。罗怀学/摄。


    2007年11月,云南省绥江县金沙江边,准备坐过河船回家的人。罗怀学/摄。



  2008年6月,云南省绥江县,公平买卖(市场上的管理人员在为买卖双方秤'双月猪')。罗怀学/摄。


    2008年6月,云南省绥江县,金沙江边的背夫。罗怀学/摄。


    2008年6月,云南省绥江县,收工后,在江边喝酒聊天的沙石工。罗怀学/摄。



    2008年6月,云南省绥江县正街上,卖农具的铁匠。罗怀学/摄。


    2008年6月,四川省屏山县下码头,男人牵着牛走上趸船准备过河。罗怀学/摄。



    2009年9月,云南省绥江县红太阳广场,'王照相'摊点。罗怀学/摄。

    '王照相'的老板叫王清焕,30年前,“王照相”背着120相机,走村串户替人拍照,后来在红太阳广场摆摊照相,一照就是几十年,也是红太阳广场变迁的见证者。


    2009年9月,云南省绥江县绥江大桥上,算命先生。罗怀学/摄。


    2009年9月,云南省绥江县,拉着板车揽生意的车夫。罗怀学/摄。



    2009年10月,云南省绥江县会仪镇,拆除中的会仪镇。罗怀学/摄。


    2009年10月,云南省绥江县,解放前就在江上跑船的老轮机长。罗怀学/摄。


    2009年10月,云南省绥江县凤池坝,灵堂前写洑纸烧给逝者的人。罗怀学/摄。

    2009年10月,云南省绥江县,新街上的挑夫。罗怀学/摄。



    2010年9月1日,四川省屏山县,古镇上赶场的人。罗怀学/摄。


    2010年9月,四川省屏山县,81岁的理发师。罗怀学/摄。


   2010年9月,四川省屏山县福延镇老街,津津有味看男孩骑自行车的男人。罗怀学/摄。


    2010年9月,四川省屏山县,码头上等待摆渡的乘客。罗怀学/摄。


    2010年,四川省屏山县西正街,重新搬回搬空后的西正街上经营自家店铺的老板,早早关门收摊回家。罗怀学/摄。


    2010年,云南省绥江县,在绥江大桥上赶场的人。罗怀学/摄。


    2010年12月,云南省绥江县石溪村,一户人家里的老人。罗怀学/摄。

    石溪,铜运古道上的重要驿站之一,街长不足100米。



    2011年7月,四川省屏山县,茶馆里喝茶的茶客。罗怀学/摄。


    2011年7月,云南省永善县佛滩镇,纸火摊。罗怀学/摄。


    2011年7月,四川省屏山县,夕阳西下,主人牵着爱犬到金沙江边洗澡。罗怀学/摄。


    2011年7月,云南省绥江县,报废的过境公路大桥成了市民纳凉、休闲的好地方。罗怀学/摄。


    2011年12月,四川省屏山县,婚礼上,新郎新娘携双方父母一起答谢宾客。罗怀学/摄。


    2011年12月,云南省绥江县银厂坝,婚宴。罗怀学/摄。



    2012年6月,云南省绥江县,捡到装粮食的木桶的村民。罗怀学/摄。


    2012年6月,云南省绥江县,在金沙江边游泳洗车的车主。罗怀学/摄。


    2012年6月,云南省绥江县新河街,在老屋前合影留念的老人。罗怀学/摄。



    2012年8月,云南省绥江县,从拆迁现场搬运家具的人。罗怀学/摄。


    2012年8月,云南省绥江县,县城搬迁期间,满大街丢弃的缺胳膊少腿的'模特儿'。罗怀学/摄。



    2012年8月,云南省绥江县龙行大道,绥江新城街道还未铺装,搬进新家的移民迫不及待逛新城。罗怀学/摄。


    2012年8月,云南省绥江县营盘, 贴'囍'字的新房。罗怀学/摄。



    2012年8月,云南省绥江县金江街,走出拆迁工地休息的工人,身后是拆的摇摇欲坠的楼房。 罗怀学/摄。


    2012年8月,云南省绥江县,走在绥江大桥上的男子,眼前是曾经的金江街商业街区,如今瓦砾遍地,满目疮痍。罗怀学/摄。



    2014年4月,云南省水富县邵女坪镇向家坝水电站水库,库区自行安置的移民周光祥、夏仲英夫妇。罗怀学/摄。


    2014年9月,云南省绥江县,淹没后的新滩河段江面。罗怀学/摄。


    2014年10月,云南省绥江县湖边公园,打太极拳的市民。罗怀学/摄。


    2014年10月,云南省绥江县新县城。罗怀学/摄。

    '门前一湾金沙水,我当五湖四海看'往后山退后500米的绥江新县城,建在'高峡出平湖'的向家坝电站水库岸边。

    敬告:本文由罗怀学授权刊发,照片版权归罗怀学所有。未经罗老师授权,任何个人与团体不得挪作它用 ,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如你想收藏本文照片,请给本公众号留言,我们会第一时间与物主联系,帮你完成心愿。


微 言 大 义

    云南绥江县是罗怀学先生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金沙江边是他祖祖辈辈耕耘的地方。

    今天梦回牵绕,多少次回荡在他心头的故乡就要永远沉没于水下。幸运的是罗怀学手里有台相机,幸运的是绥江县有罗怀学。

    金沙江畔,县城的寻常巷陌都在他的镜头里,留存一座城永恒的记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