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踝关节韧带损伤的超声检查

 RG冷暖自知 2018-12-24

       踝关节的韧带损伤在日常生活、劳动及体育活动中非常多见,其发病率在各关节韧带损伤中占首位。临床工作中,若X线检查排除了骨折的诊断,则常被认为是一般的踝关节扭伤,从而忽略了韧带撕裂伤的可能,以致治疗不当,遗留踝关节不稳,甚至习惯性崴脚,久而继发粘连性关节囊炎、创伤性骨性关节炎,导致疼痛、功能障碍等症状,影响劳动与生活。

临床表现

当在高低不平的地面上跳跃、下楼梯滑落或因不慎踏入地面凹陷处,易造成踝关节突然内翻、内收,造成外侧的韧带损伤。轻者不仅部分韧带纤维撕裂、重者可使韧带完全断裂或韧带及关节囊附着处的骨质撕脱,甚至发生关节脱位。若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可形成踝关节复发性脱位。临床最常见的韧带损伤为距腓前韧带损伤,约占所有踝关节韧带损伤的70%,严重的损伤可导致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同时损伤,约占20-40%临床表现为踝外侧疼痛、肿胀、跛行,足内翻时疼痛加剧。而较为强韧的距腓后韧带则较少损伤,除非在严重的踝关节损伤伴有脱位,单独发生的跟腓韧带损伤亦较少见。

内侧副韧带较外侧的韧带坚厚,能较好防止足跟外翻、距骨异常外翻前后移动,此外,踝内翻肌群较外翻肌群力量大,所以单纯的内踝三角韧带损伤较少见,其损伤原因常为直接暴力损伤所致,如足球运动中铲球动作所致。

         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据统计,约占踝关节损伤的10%。其损伤原因(足的过度外翻与内翻)与导致三角韧带撕裂的原因相类似,最常累及距腓前韧带

韧带损伤分型


单一韧带根据损伤的程度可分为3型:

1、韧带轻度拉伤而无明显撕裂

2、韧带部分撕裂

3、韧带完全撕裂

    韧带轻微拉伤或部分撕裂一般不会出现关节不稳的并发症,而韧带完全撕裂常需手术治疗,否则易出现踝关节不稳、慢性疼痛,继而出现骨性关节炎。

超声表现

    急性韧带部分损伤时,超声显示韧带增厚、回声减低,局部有压痛。韧带完全断裂时,可见韧带连续性中断、两断端回缩、弯曲,断端之间可出现低回声液性回声,合并撕脱性骨折时,可见韧带附着处出现异常片,后方伴声影。踝关节内侧间隙增宽>4mm时,预示着三角韧带的损伤,此时应仔细检查踝内侧的三角韧带。慢性损伤时,可见韧带增厚、有时局部可见钙化。

图1a:双侧对比(箭头处),右侧距腓前韧带肿胀增厚、回声不均,部分韧带纤维结构消失,韧带深方可探及少量积液

图1b:彩色能量图显示病灶处血流信号增多,符合韧带部分撕裂诊断(LM:外踝,Ta:距骨)

图2:韧带撕裂伴有强回声撕脱骨片(长箭头处)

图3:韧带部分撕裂,腱周可探及积液

图4:韧带增厚、回声减低,可见强回声钙化灶(箭头处)——慢性损伤

图5a:跟腓韧带连续性中断,局部可探及积液(C:跟骨,LM:外踝,PL:腓骨长肌腱,PB:腓骨短肌腱,箭头:两个断端)

图5b:嘱患者做足背屈运动,可见腓骨长、短肌腱向关节腔方向移位

图6a:跟腓韧带断裂,两断端连续性中断(箭头处)

图6b:上图术中照片,与声像图完全吻合

小结

         超声检查踝关节韧带损伤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检测手段,对于踝关节扭伤的早期患者如果能够提供及时的影像学证据,将有助于临床医生和患着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避免不必要的后遗症的发生,简便可靠,值得推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